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每天晚上八点多就上床,但他老说睡不着,天一亮又早早醒来,是不是人年纪大了不该坚持早睡早起了?”
这个问题是一个穿着整齐的中年男人问的,他站在门诊外头,手里握着化验单,眉头紧皱,神情里多半是无奈,也有些不解。
他显然不是不关心父亲的睡眠问题,只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守着大家都说的“好习惯”,反倒越睡越差。
确实不少人认为,随着年纪增长,作息应该更加规律,早睡早起才是对健康有益。
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年纪越大,生物节律反而越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迅速适应“标准化”的起居时间。
很多老年人晚上七八点就感觉困意袭来,九点之前就已经躺在床上,可真正进入深睡状态的时间往往很晚。
生理节律被人为提前,反而错过了体温下降和褪黑素分泌的最佳窗口,大脑在高警觉状态下被迫“等待入睡”,时间一久,焦虑就出现了。
躺得久却睡不着,人的睡眠信心会被摧毁,这种被动等待的入睡方式让整个睡眠结构变浅,夜间醒来的频率增加,清晨提前醒来也就更难避免。
很多老人习惯睡前开着小夜灯,或者电视没关就睡着了,光源不强却持续,这会让大脑误以为还在白天,削弱褪黑素释放。
褪黑素对睡眠维持极其关键,它调节睡眠起始、加深深睡周期,同时还影响情绪稳定性,年纪大的人本就褪黑素分泌减少,再受到光干扰,睡眠质量只会进一步下降。
不少人不知道,哪怕是室内常见的黄光LED灯,其蓝光成分也足以让大脑皮层保持兴奋,而一些更亮的台灯、手机屏幕光直接照射眼睛,更是放大了抑制褪黑素的强度。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凌晨醒来后起夜开灯,光刺激再次打乱节律,让人更难重新入睡,所以真正影响睡眠的,不是早晚几点上床,而是整个环境有没有配合身体节律去做调整。
另一个影响睡眠但常常被低估的因素,是被褥。很多老人怕冷,睡觉时盖得厚实、穿得多,以为这样就能睡得踏实,实际上,入睡过程本身依赖体温逐渐下降。
如果身体被捂得过热,散热受阻,核心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大脑就很难进入深睡状态,被褥不透气、材质不吸汗,都会在夜间引起身体不适,增加翻身次数,破坏睡眠连贯性。
短期看似舒服,但对体表微血管是种长期刺激,尤其在下肢,容易诱发静脉回流障碍,早晨醒来时腿脚沉重、浮肿、麻木,这些状态都不是老了的必然,而是错误保暖方式带来的次级反应。
被褥太厚或不透气,导致汗液无法及时蒸发,还可能引发湿疹、夜间瘙痒,这些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睡眠完整性。
人年纪越大,越容易把“睡不好”当成问题本身,但其实,胡思乱想才是失眠的起点,有些人白天看了点不愉快的新闻、和家人说了几句不对付的话、账单没算清楚,都能被带入晚上的情绪。
老年人还有一个误区是总想着“早点休息身体好”,结果在床上花的时间多了,反而破坏了睡眠效率,大脑并不关心人在床上的时间长短,它只在乎睡眠的连续性与深度。
那些“在床上待八小时只睡了五小时”的睡眠,远不如“在床上待六小时睡满五小时”的有效,入睡前把脑子里的事一条条排队清空,比睡前喝牛奶、听音乐、点香薰要管用得多。
还有个常被忽视的习惯,就是蒙头睡觉,很多人觉得这样更暖、更安静,但这个动作其实给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增加了负担。
大脑在睡眠中仍保持基本耗氧需求,一旦供氧不足,容易出现梦多、惊醒、心率波动这些问题,有研究显示,蒙头睡觉的人夜间血氧波动更大,早晨醒来更容易头胀、疲惫。
更重要的是,封闭环境中湿度上升,会让枕头滋生螨虫和真菌,对有鼻炎、哮喘、皮肤过敏的人更是一种慢性刺激。
与其说“早睡早起”是好习惯,不如说“匹配身体节律”才是根本,人到老年,褪黑素、皮质醇、胰岛素这些激素的昼夜波动幅度都会减小,意味着身体的节律弹性下降。
这个时候如果人为强行推进时间表,只会造成内在节律的错乱,真正适合老人的睡眠,不是几点钟上床,而是有没有把环境调到适合放松的状态,有没有让身体“愿意”去入睡,而不是“被安排”去入睡。
如果一个年纪较大的人每天入睡时间都不固定、起床时间也总在变,这种状态是不是意味着节律紊乱?是否有必要强制建立规律作息,还是应该让身体自然决定睡觉和起床时间?
如果入睡和起床时间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比如每天相差一小时以内,且白天精神状态稳定、午后不嗜睡、夜间能顺利入睡并维持睡眠,那就没有必要强制设定时间表。
大脑的节律系统比闹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时候休息。相反,如果为了“规律”去提前睡、固定点起,而身体根本没准备好,反而会增加入睡困难,形成反复惊醒的负循环。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睡眠的质量和第二天的恢复状态,而不是数字上的精确,年纪大了更需要尊重身体本身的节奏,而不是强行照搬年轻人的生活模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早睡早起”是错误的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武慧慧.医学生睡眠时间与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护理, 2024-04-19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