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4月最后一天,近期一直力挺“欧洲战略自主”、反对与中国脱钩的法国,突然反水,背刺中国。法国计划在从明年开始,效仿美国对华关税战套路,也要针对中国原免税小额包裹,加征“管理费”,每个包裹收取“几欧元至几十欧分”,矛头直指中国各大电商平台。
为什么这么做,法国这边到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公开了数据。按照法国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接收的46亿件小额包裹中,91%来自中国。而其中有8亿流入法国。法国财长隆巴尔根据该数据指出,“这些商品冲击本土企业、造成税收漏洞。”为应对危机,法国计划将征收的手续费用于加强海关审查。
坦率地说,单纯明面上看,似乎是法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不过深层次看,这恐怕充满了马克龙的三重利益算计。
先明确一点,马克龙的对话战略,是历来充满矛盾的。明面上亲华,比如2年前访华的时候,高调歌颂“中欧合作”,结果回国就开始变脸。还动不动炒作俄罗斯成了中国附庸。要离间中俄。而在中法贸易上,又多次强调贸易保护。说穿了,马克龙的第一重算计,就是“骑墙”。既不想完全倒向美国,又需安抚国内反华势力,保证自己的政治生命。
第二点,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实施时间是明年。然而现在还是5月份。如此长的跨度,明显是有说法的。这空出来的时间,恐怕就是马克龙观察外部变化的时间。即一方面和欧美成员国商议情况,避免单边行动被欧盟单一市场架空;另一方面,预留大半年观察期,试探中国。如果中方反应强烈、反制手段凌厉,那就调整策略。
第三点,恐怕就是政治上、地缘上的野心。借关税问题重塑法国在欧洲贸易规则话语权。打击中国电商,引得中小本土企业欢心;以“安全审查”为名,推动建立欧洲自主的电商监管体系,绑定欧盟议程;在美欧贸易谈判中,展现“对华强硬”姿态,向美国示好。
所以总体上来看,马克龙的突然反水,尽管有兼顾国内诉求与国际博弈,但依旧暴露法国、乃至欧洲既依赖中国供应链,又恐惧其竞争力,既想摆脱美国控制,又无力独立应对中国崛起。大抵来说,就是敏感、脆弱又傲慢的“自尊心”在作祟。而非常讽刺的是,法国《巴黎人报》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表示,即便加税,仍会选择中国电商平台,因为“本土商品太贵”。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