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官埠桥镇境内有座连绵数十里、山峦起伏、风景优美的抱龙山。在抱龙山东麓有个村庄祖龙村大庄。解放前,大庄大约有40余户人家200多人口,都是黄华许方氏后裔,只有一户尹姓,也是与庄内许方氏有亲戚关系。他们非常团结,房屋户户相通,如同迷宫,风雨天相互串门是淋不到雨、刮不着风的。中共地下党女交通员张则宜就住在这个庄子里。
张则宜(1900-1964),女,中共党员,枞阳县官埠桥镇祖龙村大庄人。其娘家在该镇岱冲村张家湾,父亲是乡间中医,开有中药铺。
张则宜的丈夫许采樵
张则宜的丈夫许采樵(1903-1945),号谦光,字振民,同样是该镇祖龙村大庄人。许采樵年轻时曾在钱家桥从事税收工作,后于安庆安徽大学教务处担任科员。1938年6月,日军占领安庆后,他受聘于安徽省立煌县(金寨县)工职学校。1943年初,日军占领立煌县城,工职学校迁至桐城黄甲铺,他仍随校任职。其间,许采樵因病回家医治。许采樵性情温顺,平易近人,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且思想进步。当长子许则方1939年1月参加新四军时,他不仅积极支持,还将其名“如柏”改为“爱诚”,寓意做人要爱国,要真诚。
张则宜贤良朴素,勤劳干练,对人热情,乐善好施。丈夫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她却能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后来,她被何东初发展为中共地下交通员,其家也成为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点。
何东初(1898-1988),枞阳县官埠桥镇陆岗村何罗庄人。他右上肢先天残疾,绰号何爪子。1929年,何东初在九华山当和尚时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他历任情报交通站站长、桐庐县县长、中共沿江工委办事处主任兼沿江独立大队队长。何东初读过几年书,能左手写字,常以货郎身份为掩护,走乡串镇。由于许采樵小妹嫁在附近陆岗村周庄,妹婿周龙进做瓷器生意,与何东初同村且熟识,所以何东初时常在大庄许采樵家中落脚,并向张则宜家人宣传革命思想,邀请她帮助收集情报,还动员其长子许则方加入新四军队伍。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局剧变。何东初携爱人刘淑孟到大庄张则宜家中,安排爱人刘淑孟住下后,当天便前往芜湖开展革命联络工作。张则宜担心刘淑孟在大庄发生意外,从不让她外出,还亲自替她收集情报,协助她开展地下工作。她们将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整理后,再传给上线党组织。直到1941年3月底,刘淑孟才离开张则宜家,前往安庆花山海潮庵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45年,张则宜的丈夫许采樵不幸病逝,享年42岁。长子许则方因皖南事变杳无音讯。这对张则宜来说犹如天塌地陷,但她强忍悲痛,既要侍奉八旬婆母,又要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同时还继续为党做地下工作。
1947年,国民党地方政府为防止老百姓与共军家属来往,实行“五户联坐”制度。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张则宜的儿子参加了新四军,所以不敢与她家联坐,而她对此泰然处之,并不埋怨邻里。当时,当地有个作恶多端的伪保长,被新四军游击队处决。当天夜里,新四军地下交通员洪正富潜到同在大庄居住的古塘保保长许侃如(解放后病死)家中,警告他不许伤害张则宜及其家人,否则将遭到同样的下场。新四军游击队也暗中派人保护张则宜及其家人的安全。此后,张则宜家附近时常出现一些做小买卖的人,如磨剪子铲菜刀的、补锅补伞钉鞋掌的、染布染衣的、敲糖粑的等等,其实这些人都是新四军游击队员化妆而成的,因此,张则宜与家人得以幸免于难,平安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当时,地下党交通员时常深夜到张则宜家碰头议事,他们有事约定联络暗号:先敲门三响,停一会,再敲一响,就表示安全,可以开门;拍掌4次,先拍2次,暂停一会,再拍2次,意思是“四爷来了”,“四爷”即指新四军。伪保长许侃如曾抢占张则宜隔壁侄儿许根旺家的房子,以便对她进行监视。张则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经常主动到保长家,与保长的妻子拉家常,以此消除他们的猜疑,从而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
一次,有一位年轻的中共地下党交通员到张则宜家,刚坐下不久,突然有过路的国民党军队临时要驻扎在村子里,张则宜家也住了几个国军。有位国军军官盘问这位年轻人是干什么的,张则宜不慌不忙沉着应答说:“这是我娘家侄子,来帮忙做农活的。”第二天国军撤走后,这位同志也安全地离开了。
张则宜(左)抱着侄孙女许秀珍,与婆母吴老太君和儿子许实达合影
有时,张则宜收集到重要情报,而地下交通员未能及时来取,她就会让小儿子许实达以挑柴换米为由,将情报以带口信的方式传递到枞阳街联络处。比如,“表爷来我家传话,家里房子要倒,让表哥尽快带人回去修房子”,意思是“上级指示,危险,人员尽快转移”。当时许实达才十二三岁,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不易被敌人怀疑。而且他聪明灵活,读过几年书,口头表达能力强,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解放后,张则宜当选为县人民代表、黄桥乡妇女主任、扫盲夜校校长等职。1954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4月,她被评为湖东县优抚模范,模范喜报内容如下:
1954年开荒生产中,动员男女劳力,在十天内完成了132亩开荒任务。
积极带头卖余粮,带头一次缴清920公斤公粮。
不依赖政府,积极生产自救,自己53岁,小脚,但仍上山挖山芋,起早歇晚,拾粪、种菜。
关心灾民痛苦,她以“稀代干”,以“二餐代三餐”,省粮救济灾民。
不摆家属架子,能团结群众。
1955年秋,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张则宜所在的乡被列为落后乡,县里派工作队驻各村庄进行整顿。本地有个人叫许胜友,与许则方同期参加新四军,后来跑回家暗地办了自首。他怕被揭露,就伪装成积极分子,勾结工作队一位王姓队员(与他从前共过事),编造了莫须有的罪名,致使张则宜被开除党籍。张则宜不服,向上申诉,同时让小儿子许实达给当时已在中央交通部工作的哥哥许则方写信告知此事。许则方得知后,将许胜友的罪行列举出来,分别写信给安徽省委、安庆地委和县委。随后经有关部门调查,证实许胜友属恶意陷害。1957年,上级组织恢复了张则宜的党籍。许胜友因恶意陷害革命者家属,于同年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判处7年徒刑,在劳改中病亡,可谓罪有应得。
张则宜于1964年去世,享年64岁。
张则宜、许采樵夫妇共生育六子,长子许则方,二、三、四子夭亡,五子许铁雄(许实茂),六子许实达,均参加革命,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子情况如下:
许则方
许则方(1920-1989),原名许根香,字如柏,号爱诚,读过三年私塾。抗日战争前,他在安庆胡玉美酱坊当学徒。安庆沦陷后失业回家。1939年1月,时年19岁的许则方经何东初介绍赴无为参加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投身抗日。1943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则方曾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南浔铁路军事代表。1950年1月,他调任浙赣铁路上饶地区军事代表,后任金华铁路地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文革”期间,许则方受迫害,平反后任国家交通部国防公路处处长。1980年离休。1989年2月5日,许则方在北京逝世,2月17日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享年69岁。按照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安葬在官埠桥镇祖龙村抱龙山东黄华里祖坟山上。
许铁雄
许铁雄(1928 - 2008),名实茂。1944年,他考入浮山中学。1945年,父亲病故,他便辍学(当时在读初中二年级)。1946年,许铁雄在本村教私塾,期间,经大胡庄中医许方同介绍加入“青帮”(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1947年,他跟随叔叔方文卿去江西九江电信局任临时工,随后前往浮梁县电信局。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电信局被解放军接管,他正式参加革命;5月,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并改名许铁雄;11月,他随部队进军大西南。1954年,许铁雄转业到云南省公路修建指挥部政治部工作,后任云南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因胃部切除手术,他提前离休。2008年,许铁雄在昆明去世,享年80岁。生前,他著有《习作集》和《家史》。
许铁雄革命军人证明书
许实达(1933-1989),在黄华寺读书三年。12岁时,父亲病故,因家贫辍学,在家耕田种菜。许实达天赋聪明,能言善辩,吹拉弹唱一学就会,还能同时敲锣打鼓,尤其擅长拉二胡。由于他聪颖灵活,所以母亲经常让他传递情报。并参与“支前”工作,于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6岁。解放后,曾任农会主任,高级社社长,乡指导员,小缸窑厂厂长兼书记。1958年“大跃进”期间,许实达因心直口快,讲真话,被认定为有右倾思想,在“五风”运动中,于1960年7月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关押劳动。1962年6月,他平反出狱,平反后参加“四清”工作队驻点雨坛乡。“四清”工作结束后,先后任长河公社宣传委员、县水上运输社主任、县毛巾厂厂长兼书记。1983年调任枞阳县住建局房产股长,后任县房地产公司党支部书记。1989年3月4日,许实达因病去世,享年56岁。他与哥哥许则方的骨灰同日安葬于抱龙山东麓。
莲花湖水酬壮志,抱龙山麓慰忠魂。
纪念革命先辈中共地下交通员张则宜
一
人生多舛路,冤屈贯古今。
襟怀存坦荡,岂畏佞臣侵。
二
国祚濒危亡族难,巾帼从不逊须眉。
金莲亦赴家国事,儿郎挥戈更奋威。
三
昔时先辈为国谋,甘洒热血掷颅头。
今日红旗遍寰宇,初心永驻竞风流。
注:此文根据许实达夫人桂凤竹的回忆与口述记录整理,并查阅了许志熹《枞阳历史人物研究》、许铁雄《家史》、蔡晓鹏《从佛门弟子到革命伉丽——鲜为人知的新四军前辈何东初、刘淑梦》等相关史料,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撰写。
桂凤竹,1937年6月出生,安徽桐城青草镇人。1954年,她在黄桥乡工作,后任乡妇女主任。1959年,桂凤竹调小缸窑工作。1960年,因受丈夫牵连,她解职下放到大庄。1961-1981年,桂凤竹被聘任为小学民办教师。1981年7月,政府平反落实下放政策后,她回城安排在县毛巾厂工作至退休。如今,桂凤竹已90高龄,身体康健,思维清晰,祝她老人家安康、长寿。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来 源 :枞阳史志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枞阳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枞阳报社)为枞阳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枞阳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所运营的媒体平台有《铜陵日报•枞阳新闻》、枞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枞阳在线”“枞阳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枞阳在线网站,枞阳在线抖音号,枞阳在线视频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部分来源于网络的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特此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2-3211652
枞阳在线 往期荐读
编辑丨潘玲玲 责任编辑 | 疏通 吴礼云
视觉总监 | 王章志 审核丨吴福成 终审 | 谢正平
主办单位:枞阳县融媒体中心主管单位:中共枞阳县委宣传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0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