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瑞士日内瓦传来消息,中美高层闭门会谈中,双方就关税等核心议题达成罕见共识,宣布取得"重大"与"实质性"进展,美国将在90天内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中国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
这个消息让全球松了一口气,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这场关税战从开打到现在,真正想"下跪"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要理解这场博弈的本质,不妨先回顾一段被尘封的历史。1885年,法国在侵略越南后企图染指中国西南边疆,却在镇南关被老将冯子材打得大败,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按理说,法国应该灰头土脸地撤军,但新上台的政府却立即派遣特使来华“和谈”,甚至表示愿意做出让步。这看似是法国“低头”,实则是缓兵之计——他们一边谈判,一边偷偷增兵越南,在滇越边境修筑工事,企图重整军备卷土重来。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140年后的中美关税战竟上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2025年2月1日,特朗普政府以“对等贸易”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4月2日,又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设立10%基准关税,同时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34%的“对等关税”。
表面上看,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气势汹汹,但这恰恰暴露了其核心矛盾:霸权野心与实际实力的严重错位。
美国的关税政策看似强硬,实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豪赌。2025年6月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核心通胀率达2.9%,创2月以来最大涨幅。
家具、玩具、服装等关税敏感商品价格飙升,沃尔玛、拉夫劳伦等企业被迫提价,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超过80%的美国人担心关税影响个人财务,42%的人对通胀表示最担忧。
更严重的是,关税战正在动摇美国的经济根基。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企业生产利润减少118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0.2%,出现近三年来首次负增长。
特朗普政府曾宣称关税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却是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5年前5个月逆差总额接近6430亿美元,远超疫情期间创下的纪录。美国商会的报告直言:“关税政策正在削弱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美国试图用19世纪的霸权逻辑应对21世纪的经济现实。特朗普政府幻想通过关税胁迫中国在技术、市场准入等领域让步,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5G、新能源、稀土等关键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展现出了“以斗争求合作”的战略智慧。2025年4月,中国外交部发布双语视频《不跪!》,明确传递出“不妥协、不退缩、不沉默”的立场。这种底气,来自于多维度的反制措施:
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并非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精心设计的组合拳。2025年4月,中国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统一加征34%关税,覆盖从农产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全品类。
同时,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七寸”。美国彭博社指出,这些稀土是制造F-35战斗机、雷达设备的关键材料,中国的出口管制将直接影响美国国防工业。
关税战倒逼中国加速关键技术自主化。2025年,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率从2022年的30%提升至50%,C919大飞机实现100%国产发动机装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算力全球领先。
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合作,构建“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202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8%,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5万列,与金砖国家的本币结算比例提升至45%。欧盟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与中国同步解除交往限制,重启立法机构对话。这种“朋友圈”的扩大,让美国的关税大棒愈发显得孤立无援。
回到2025年的日内瓦会谈,表面的平静下暗潮涌动。美国虽然同意降低关税,但仍试图在协议中加入“监督条款”,要求中国定期汇报产业政策调整。这种“城下之盟”式的谈判思维,暴露出其霸权心态的顽固。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让法国认识到武力征服中国的不可行;2025年的关税战,则让世界看到了单极霸权的衰落。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或许早已写在历史的逻辑里:当一个国家试图用关税大棒维系霸权时,它实际上已经在向历史规律“下跪”。而中国,正以“不跪”的姿态,书写着新的时代篇章。
参考资料:美国的“关税大棒”伤人伤己
美媒:美国关税政策损害经济增长消费者正感受到影响
对等提高至84%关税!多措反制,用事实证明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
深观察丨美式关税恶果:在损人和害己之间循环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