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更优秀,这 10 句话要经常说,他的人生会开挂

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和评论,我会坚持每天分享更多文章,记得点赞分享哦!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别瞎折腾了,肯定不行!”—— 很多家长没意识到,随口说的负面话,会像小石子一样,慢慢压垮孩子的自信心;而一句温暖、有力量的话,却能像阳光一样,照亮孩子的内心,帮他长出勇气、自信和抗挫折的能力。

想让孩子更优秀,不用报昂贵的补习班,也不用逼他考高分,日常多跟他说这 10 句话,帮他建立强大的内心,未来的人生自然会 “开挂”。

1. “这件事你努力了,妈妈都看在眼里” —— 认可过程,比夸 “你真棒” 更有力量

上次娃拼乐高,拼了半小时总拼错,急得快哭了,说 “我太笨了,拼不好”。我蹲下来拿起他拼好的部分说:“你刚才试了 3 种拼法,还自己对照图纸找错,虽然没拼完,但你特别努力,妈妈都看到了。”

娃听完眼睛亮了,又坐回去继续拼,最后居然拼成了。后来他遇到困难,会主动说:“妈妈,我再努力试试,肯定能做好!”

关键:别只在孩子 “成功” 时表扬,更要在他 “努力过程中” 认可他。比如他写作业写错很多,但没放弃,就说 “你今天写作业没偷懒,写错了也没哭,一直改,特别认真”—— 这种认可会让孩子明白 “努力比结果更重要”,未来更愿意主动尝试。

原理:心理学中的 “成长型思维” 理论认为,当孩子感受到 “努力被认可”,会相信 “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从而更愿意面对挑战;而只夸 “你真聪明”,会让孩子害怕 “失败了就不聪明了”,反而不敢尝试。

2. “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妈妈相信你” —— 给孩子自主权,培养他的责任感

以前我总帮娃做决定:“今天穿这件衣服”“你该写作业了”,结果他越来越依赖,什么事都问 “妈妈,我该怎么办”。后来我试着让他自己选:“你想穿红色外套还是蓝色外套?”“你想先写数学还是先读绘本?”

刚开始他会犹豫,但慢慢就会自己拿主意,还会说 “妈妈,我选红色外套,因为今天有太阳”。现在他不仅能自己安排写作业时间,还会主动收拾玩具,责任感越来越强。

关键: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哪怕是小事(比如 “吃苹果还是香蕉”“用铅笔还是彩笔”)。别担心他选错,就算选错了,也能从中学到 “自己做决定要承担后果”。

原理: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3-6 岁是 “自主意识发展关键期”,给孩子自主权能满足他 “我能行” 的心理需求,让他从 “被动听话” 变成 “主动负责”,未来更有主见和担当。

3. “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 —— 帮孩子面对失败,培养抗挫折能力

娃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几次,哭着说 “我不学了,太难了”。我没说 “加油,你可以的”,而是蹲下来帮他拍掉裤子上的灰,说 “没关系,骑车都会摔的,我们一起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摔 —— 是不是脚没踩稳踏板?”

我们一起试了试,发现他骑车时总看脚,不看前方。调整后,他慢慢就学会了,还兴奋地说 “妈妈,我不怕摔了,摔了再试就行!”

关键:当孩子失败、哭闹时,别指责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也别空洞鼓励 “加油”,而是帮他分析问题。比如他考试没考好,就说 “我们一起看看错题,是没看懂题目,还是计算错了?”—— 让他知道 “失败不可怕,找到问题就能解决”。

原理:抗挫折能力不是 “天生的”,而是在 “面对失败、解决问题” 中培养的。家长的接纳和引导,能让孩子从 “害怕失败” 变成 “敢于试错”,未来遇到困难更能从容应对。

4. “你愿意跟妈妈说说你的想法吗?” —— 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信任

有次娃突然不肯去幼儿园,我问了好几次 “为什么不去”,他都不说。后来我换了个方式,睡前抱着他说 “你今天不想去幼儿园,是不是有什么事想跟妈妈说呀?妈妈听你说”。

他小声说 “幼儿园的小明不跟我玩”。我跟他一起想了 “主动邀请小明玩积木” 的办法,第二天他就开开心心去幼儿园了。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会主动跟我说 “妈妈,我跟你说个事”。

关键:别用 “你为什么不……”“你怎么能……” 的质问语气,而是用温柔的、邀请式的语气,让孩子觉得 “妈妈愿意听我说话”。哪怕他说的是 “小事”(比如 “今天积木被小朋友碰倒了”),也要认真听,不打断、不敷衍。

原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优秀的基础。当孩子感受到 “妈妈理解我、信任我”,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未来遇到困惑时也会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憋在心里或走弯路。

5. “谢谢你帮妈妈做这件事” —— 肯定孩子的付出,培养感恩和担当

娃每次帮我递东西、收拾碗筷,我都会说 “谢谢你帮妈妈递水杯,妈妈省了好多事”“谢谢你收拾碗筷,你真是妈妈的小帮手”。

现在他会主动说 “妈妈,我帮你擦桌子吧”“妈妈,你累了,我自己收拾玩具”。有次我感冒了,他还端来温水说 “妈妈,你喝口水,会舒服点”,特别暖心。

关键:别觉得 “孩子帮家长做事是应该的”,哪怕是很小的事(比如递纸巾、拿拖鞋),也要认真说 “谢谢”。说的时候要具体,比如 “谢谢你帮妈妈拿拖鞋,妈妈不用自己去拿了”,让孩子知道 “我的付出被看见、被感谢”。

原理:感恩不是 “教出来的”,而是 “被感染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付出表达感谢,会让孩子学会 “尊重他人的劳动”,未来更懂得感恩,也更愿意主动帮助别人。

6. “这件事你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 ——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盲从

有次我和娃一起搭积木,我想搭个房子,他却想搭 “会飞的汽车”,说 “房子不能动,会飞的汽车能带着我们去公园”。我没说 “不对,我们应该搭房子”,而是说 “你想搭会飞的汽车,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你觉得怎么让汽车‘飞’起来呀?”

他兴奋地说 “给汽车装翅膀!”,最后我们一起搭了个带翅膀的积木汽车。现在他不管是画画还是做手工,都会有很多 “奇怪的想法”,还会说 “妈妈,我有个不一样的主意”。

关键:当孩子的想法和你不一样,甚至 “不符合常理” 时,别否定 “这不对”“别瞎想”,而是鼓励他 “说说你的想法”。哪怕最后没做成,也要肯定他 “敢于想不一样的,特别棒”。

原理:独立思考是孩子未来 “脱颖而出” 的关键能力。鼓励孩子的 “奇思妙想”,能让他摆脱 “盲从”,学会 “有自己的判断”,未来遇到问题时更能创造性地解决。


7. “妈妈也有做错的时候,对不起” —— 家长主动道歉,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有次我误会娃故意把牛奶打翻,凶了他一顿,后来发现是杯子没放稳。我立刻跟他说 “妈妈刚才误会你了,还凶了你,对不起。妈妈不该没问清楚就说你”。

娃愣了一下,然后说 “妈妈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后来有次他不小心碰倒了我的水杯,会主动说 “妈妈,对不起,我帮你擦干净”。

关键:家长做错了(比如误会孩子、说话不算数、忍不住凶了他),别碍于 “面子” 不道歉,而是真诚地说 “对不起”,并说明 “错在哪里”。比如 “妈妈刚才不该吼你,对不起”,而不是敷衍的 “好了好了,妈妈错了”。

原理: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主动道歉,能让孩子明白 “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了要承担责任、道歉弥补”,未来他犯错时也会更愿意面对,而不是推卸责任。

8. “你能坚持做到现在,太了不起了!” —— 鼓励孩子的毅力,培养不放弃的精神

娃学拍球,刚开始只能拍 1 个,练了几天还是拍不好,说 “我不想练了,太难了”。我没说 “再练练就能拍好了”,而是说 “你昨天只能拍 1 个,今天能拍 3 个了,还坚持练了 10 分钟,能坚持到现在,太了不起了!”

他听了又拿起球练,慢慢从拍 3 个、5 个,到后来能拍 20 多个。现在不管学什么,他都会说 “妈妈,我再坚持练练,肯定能学会”。

关键:当孩子想放弃时,别逼他 “必须坚持”,而是肯定他 “已经坚持的部分”。比如他学画画没耐心,就说 “你今天画了 15 分钟,比昨天多了 5 分钟,能坚持这么久,特别棒”—— 让他感受到 “坚持本身就是进步”。

原理:毅力是孩子 “长期优秀” 的核心能力。家长的鼓励能帮孩子度过 “困难期”,让他明白 “成功需要坚持”,未来面对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比如学习、技能)时,更能有耐心、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育儿   优秀   孩子   人生   妈妈   主动   未来   家长   关键   原理   努力   都会   想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