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小伙崩溃了:只是买了个智能手表,没想到生活成了这样…

如今

“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

不少人会选择它来陪伴自己

通过它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不过没想到的是

这些看似能守护你健康的电子产品

也会带来莫名的烦恼

浙江宁波28岁的小李(化名)

本想靠智能手表守护健康,

没想到这些数字产品

却成了无形的“数字枷锁”,

把他搞得疲惫不堪。

手表上的数字让他越来越焦虑

小李是个比较关注自身健康的年轻人,去年体检查出轻度脂肪肝后,便成了朋友圈里的“健康达人”——早餐必吃全麦面包配水煮蛋,下班雷打不动绕公园走三公里。他还特地买了块智能手表,连睡觉都要戴着,想要 “盯紧身体的每一丝动静”。

然而,自从有了智能手表

小李的生活开始逐渐走样

一天清晨5点多,他突然从浅眠中惊醒,一翻身,手表的屏幕就亮了,淡蓝色的光映在他眼下的淡青色卧蚕上,睡眠评分那栏的“58分”像根细针,一下扎进了他心里。“怎么又降了?”小李手指飞快滑动屏幕看明细——深睡时长仅30分钟,比昨天又少了40分钟……他盯着那些跳动的数字,脑子里瞬间蹦出网上说的“睡眠不足会加速脱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发际线,又想起体检报告里的脂肪肝,原本残留的困意全没了。他睁着眼睛躺到天亮,连早上喝惯的手冲咖啡,都觉得比平时苦了三分。

晚上下班,小李拎着包往家走。他家住四楼,没装电梯,刚走到三楼转角,手腕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震动——是手表的心率报警。他低头一看,屏幕上的红色数字“122次/分”正闪个不停,像个刺眼的警示灯。小李猛地停下脚步,可他感觉除了爬楼梯带来的轻微气喘,身体没半点异样。“怎么回事?是心律失常吗?是没睡好的问题还是心脏真的出了问题?”他的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

慢慢地,小李越来越在意手表上的数字,越担心,心跳越快,越看数据越焦虑,最后不得不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求助。经过检查评估,小李被确诊为轻度焦虑症,通过一段时间的门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此外,医生还教了小李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帮助他在情绪“上头”时更好地放松自己。

如何与你的智能设备“和解”?

浙江宁波康宁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张媛媛分析,在没有智能设备之前,我们偶尔的心慌、失眠可能一闪而过,不会被记录和放大。但手表赋予了这些瞬间一个“确凿”的数字。这个数字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预感到要快发生→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真加快→焦虑加剧”,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在医学心理学上称为“心身反应”,即心理压力诱发了真实的生理症状。但必须明确一点,智能手表不是医疗设备,数据的准确度受佩戴松紧、体温、环境光、甚至皮肤颜色等多种因素影响,是可能存在误差的。

医生表示,人体是一个精妙而动态的系统。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在一天中像海浪潮汐一样自然起伏, 心率在运动、激动、紧张时升高,在休息、睡眠时降低,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偶尔的窦性心动过速在健康人群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也和小李一样,感受到了“数字焦虑”,可以尝试以下策略进行缓解:

科技应该是人类的助手,而非主人。智能手表的初衷是为我们的健康生活赋能,我们应该学会与科技和平共处,相信身体自身的智慧和韧性,而不是让它们成为焦虑的源头。如果受困于焦虑情绪持续超过4-6周,并且严重影响日常功能,如持续失眠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或者影响到正常的饮食、社交等,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小坊福利

看推文多多点赞转发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END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曹歆 通讯员 张瀛)

编辑:柏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数码   小伙   手表   没想到   智能   数字   心率   焦虑   身体   数据   健康   心身   宁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