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界记录!中国“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无限能源或成现实

你有没有算过,我们这代人一生要为“能源”操多少心?小到每个月的电费账单,大到国家经济的命脉,它的影子无处不在。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为能源焦虑,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70% 的现实,能源安全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传统能源带来的污染、核裂变留下的废料,更让可持续发展之路布满荆棘。如今中国 “人造太阳” 的突破性进展,似乎让破解能源困局有了新的可能。

这颗 “人造太阳” 真能让人类告别能源焦虑吗?它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核聚变:太阳的魔法

很多人一听“核”,就想到核电站,但此“核”非彼“核”,我们今天用的核电站,玩的是核裂变。什么意思?就像硬生生掰断一根粗壮的骨头,力量很大,能取出里面的骨髓,但免不了留下一堆难以处理的碎渣,也就是核废料,这门技术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但也有危险隐患。

而“人造太阳”玩的是核聚变,是更高维度的技术,它模仿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把两个轻飘飘的氢原子核,在亿度高温下强行“摁”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无害的氦原子,这个过程更像两滴水珠悄然汇成一滴,过程干净利落,释放的却是海啸般的能量。

一个留烂摊子,一个了无痕迹,一个燃料有限,一个取之不尽。聚变的燃料“氘”,在海水里要多少有多少,理论上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等于三百升汽油。当地球海洋变成我们无尽的油田,那种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的踏实感,才是真正的国家底气。

长期以来,我们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就像一个巨人,主动脉却接在别人身上,总让人睡不踏实,可控核聚变就是要把这条主动脉,彻底接回我们自己身上。

理想很丰满,但要把太阳请到地球上,可比登天还难,太阳能搞核聚变,靠的是自己无与伦比的质量,用巨大引力把内部物质挤压到上千万度、几千亿个大气压。在地球上,我们没有那样的引力,更找不到任何一种材料,能承受上亿度的“炙烤”。

任何实体容器,在这样的高温面前都会瞬间蒸发,科学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实体瓶子不行,那就造一个“磁力瓶子”,用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磁场,编织成一个无形的“牢笼”,把上亿度的等离子体(一种物质形态)悬空托举起来,让它不触碰任何容器内壁。

这个精巧的“磁力瓶”,学名叫“托卡马克装置”,听起来很酷,但难度就在于这团上亿度的“小太阳”暴躁无比,极不稳定。

如何让它在磁力牢笼里,既烧得足够“旺”,又能持续“燃烧”足够久,而不是一闪而过?这不亚于让你在龙卷风中心点燃一根蜡烛,并让它纹丝不动地持续燃烧,这是对一个国家基础科学、材料学、控制技术、精密制造等所有尖端能力的终极考验。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点燃了自己的星星

在这条艰难的逐光路上,中国人没有缺席,更没有迟到,几十年的埋头苦干,我们不仅跟上了,更开始在一些关键领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身影,这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星”,一颗在安徽合肥,一颗在四川成都。

合肥科学岛上的“东方超环”(EAST),是我们的“尖子生”,就在不久前,它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把上亿度的等离子体稳稳当当地运行了很长时间。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点火,别人或许能“轰”地一下点着,但我们不仅能点着,还能让火苗持续、稳定、高质量地燃烧,从“点燃”到“稳住”,是走向商业发电的关键一步,我们率先迈了出去。

而在成都的“中国环流三号”(HL-3),则是我们的“全能选手”,它不仅在去年实现了高约束模式运行,最近更是首次在国际上发现并实现了一种更先进的磁场结构,能更好地“驯服”那团狂暴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环流三号”已经向全世界科学家敞开了大门,我们邀请全球的智慧,来中国的装置上,一起攻克这个属于全人类的难题。

从最早的“中国环流一号”到今天的双星闪耀,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让“人造太阳”从科幻一步步走向现实。

当电能像空气一样自由,世界会是什么样?

如果这颗“太阳”真的被我们点亮,它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电费账单,它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强大的心脏。

今天我们热议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万物互联,它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吞电巨兽”,超级数据中心。算力的比拼说到底就是能源的比拼,只有当能源成本趋近于零,这些技术才能挣脱枷锁,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狂飙。

那时,我们的生活也将被彻底重塑,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因为能源是零碳的,路上的车悄无声息地滑过,因为电动化早已普及,续航和充电不再是焦虑。

海水淡化不再是高昂的奢侈品,而是解决干旱地区用水的寻常手段,在城市里用光和电能种出粮食的“垂直农场”,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农业版图。

甚至人类的脚步,也会因此迈得更远,前往火星可能不再需要漫长的数月,而是几周,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足够强大的动力,去驱动更快的飞船。能源的格局,决定文明的格局。

有位天体物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文明等级”的说法,一级文明,可以完全利用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人类连0.8级都不到,我们还在为脚下这颗星球的能源分配而争吵不休。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是人类迈向“一级文明”最坚实的一步。当然路还很长,今天的“东方超环”和“中国环流三号”,本身还是耗电巨大的科研设备,每一次启动,都是天文数字般的投入,但这是黎明前最昂贵、也最值得的投资。

我们国家已经规划了清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直指本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这意味着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很有可能亲眼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人类文明史说到底就是一部能源利用史,从柴火到煤炭,从石油到核裂变,每一次能源的跃迁,都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天翻地覆,而这一次我国人,要为这漫长的历史写下最滚烫的一页。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中国   现实   能源   太阳   世界   环流   核裂变   人类   磁力   依存度   主动脉   聚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