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何处?且看粉红色的春天粉红色的桃花粉红色的徐村

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畔出发,40分钟后,我便站在了徐村四月的霞光里。

桃花盛开的声音与百鸟的欢鸣交相呼应,面对着冉冉升起于喜鹊山上的红日,作为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我竟然找不到准确的散文语言来描绘眼前的恢弘壮丽。

徐村的桃花,是诗,是画,是千年农耕文明与当代振兴梦想的交响。

她以粉黛染山河,以馨香引蝶至,更以绽放的姿态,诉说着一个村庄从“桃之夭夭”到“其叶蓁蓁”的蜕变。

当强劲的春风卷起粉红漫天时,落英并非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青桃满枝时,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徐村人又将捧出另一季丰饶。

此刻,且让我们做一回“桃花源中人”,在错水河畔举杯,敬这永不凋零的春天,敬这被桃花点亮的春季诗章。

01 灼灼其华,芳菲满径

春日里的徐村,是一幅被粉墨浸染的工笔长卷。

当四月的风拂过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峦,错水河畔的万亩桃园便悄然苏醒,千树万枝次第舒展,胭脂般的花蕾在晨露中轻颤,美得令人心折。

不过须臾,粉红的、粉白的桃花便如云霞倾泻,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地覆满枝头,将山野染成一片温柔的粉红色色海洋。

远望如织锦铺陈,近观似繁星坠地,蜜蜂在蕊间嗡鸣,蝴蝶于花影中翩跹,连风也裹挟着甜香,将人引入陶渊明笔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桃源秘境。

若逢春露,花瓣缀满露珠,晶莹如玉,更添几分清丽。

桃农授花粉于花海,衣襟沾香。

动车如银蛇疾驰而过,划破静谧,却惊不散这一片烂漫的粉雾。

游人驻足,或执画笔描摹花影,或举镜头定格春光,连稚童也踮脚轻嗅,笑靥与桃花相映成粉。

徐村的春,便在这“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的诗意中,被粉红的桃色浸透,酿成一杯醉人的春醪。

02 粉黛倾城,春色如诗

徐村桃花激扬起来的曼妙粉红,是造物主最灵动的笔触。晨曦初露时,薄雾缭绕的桃林宛如披着轻纱的仙子,花瓣上凝着露珠,折射出微光,仿佛万千碎钻缀于粉绸。

日上三竿后,阳光穿透花枝,将地面点缀成斑驳的碎影,连泥土也染上了桃粉的“胭脂”。待到暮色四合,晚霞与桃花交映,天地间只剩一片朦胧的粉晕,恍若梦境。

这粉红色,亦是徐村人血脉里的颜色。村中老奶奶被淘气的孙儿在白发上簪一朵桃花,老人喜笑颜开,与孙辈嬉戏于花下;少女着汉服执团扇,裙裾拂过落英,俨然古画中人。

就连错水河的涟漪,也因倒映着岸畔桃枝,漾起一圈圈粉色的笑纹。

诗人曾叹“人面桃花相映红”,而今日徐村的桃花,映照的不仅是自然的容颜,更是整个村庄被春光点亮的欢欣。

若说江南的春是“烟雨楼台”,徐村的春则是“胭脂山河”——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桃花的温柔,每一缕风都裹挟着桃色的呢喃。

03 花开沃野,徐村如歌

桃花的绚烂,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序章。

曾经的徐村,桃园待兴,老宅盼春。如今,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擘画下,桃花化作发展的契机。

老宅蜕变为咖啡馆,灶台改作吧台,陶罐盛满绿植,咖啡香与桃香交融,传统与现代在此悄然对话。

艺术节上,茂腔戏曲婉转悠扬,剪纸艺人指尖生花,游人认养桃树助农增收,文旅融合的画卷随桃花一同绽放。

徐村党委就是“乡村策划师”。为了乡村振兴,今年以咖啡为媒,将城市的热望引入乡野,又以桃园为基,让游子的乡愁落地生根。昔日的荒院成了网红打卡地,废弃的梯田变身“花果谷”研学基地……

徐村的振兴,恰似桃树历经寒冬后的怒放——苦霜磨砺根系,终迎满树芳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桃源   桃园   桃花   粉黛   落英   花影   青岛   胭脂   粉红色   新区   乡村   粉红   春天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