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刚从重庆回来的人,我只想说:重庆,你还有多少好东西是我不知道的啊!
2025年第一网红城市出现了。烧烤带火了淄博,麻辣烫带火了天水,而卤鹅带火了荣昌。今天就要来说一说重庆荣昌。说它网红并不是意味着昙花一现,真正了解它后才发现荣昌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它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荣昌区位于重庆西部,刚好在重庆与四川之间。历史上,这里涌入了大量移民,因此荣昌美食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既有川渝的麻辣,也有湖广的鲜香。
先从荣昌美食的三巨头说起,除了荣昌卤鹅,还有铺盖面和羊肉汤锅。
小吃更是吃不停,猪儿粑、油果子、豆花……夏天还可以来碗凉糕、凉粉溜溜缝儿。
荣昌本地人特别热情好客,游客多了还生怕招待不周。卤鹅不许涨价、节假日开放机关食堂、路边停车免费……这些暖心举措让游客直呼“诚意满满”。
这份荣昌攻略建议先收藏,我认为等这波热度过了再去也不迟。
美食篇
蔡八娃卤菜
人民四支路1号
这里的卤鹅,颠覆了我对重庆辣卤那咄咄逼人的印象,完全就是老少皆宜的温润口味,五香浓郁,花椒提鲜,却不喧宾夺主。鹅肉完全不柴,甚至咬进去有一些肉汁,皮厚但不油腻,肉质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当然,这卤鹅也有几分本地脾气,搭配的红油蘸水看上去就很霸道,里面加入了海椒。裹满辣椒油的卤鹅,香味又上了一个层次,微麻微辣,完全停不下来。说它是川渝美食,其实更像是潮汕老卤,在巴蜀之地落地生根,既不失本真,又添了一丝川人的随性。
除了鹅肉,鹅肝、鹅掌、猪蹄也很不错,相当入味,我吃着觉得咸淡适口,下饭绝佳。现在有真空包装,虽然方便,但还是没有现斩现吃的美味,所以不建议买太多带走。
其它推荐:
黄永记卤鹅(富安南路店)
敖家巷铺盖面
后西一街12号
荣昌的铺盖面和著名的重庆小面是不同的风格。这家店据说开了四十几年,被称为铺盖面鼻祖。铺盖面是手工现扯的面皮,有一掌宽,中间薄,边缘厚,不仅筋道十足还非常爽滑。
煮面都是用肉骨汤煮的,给面条味道打了个扎实的底。
本地人推荐的吃法是搭配豌杂酱。面片宽厚,能兜住鲜汤和杂酱的滋味。豌豆看着一颗颗很完整,其实已经煮得翻沙了,杂酱里肉粒感明显,用料很足。
其它推荐:
食为天面庄
黄二鸡汤铺盖面
吕家面馆
梁六姐猪儿粑
昌元街道公园路15号
猪儿粑和成都的叶儿粑高度相似,裹着青叶子,外皮黏黏糯糯,只是形状略有不同,馅料也更多。
酱肉味、干豇豆猪肉味、花生芝麻味,甜咸配,每个口味都不错。每天现包现蒸的猪儿粑,很适合当早餐。这个也是热乎乎地出锅时最好吃,凉了再复热口感就会逊色一些。
其它推荐:
姐妹猪儿粑
猪油泡粑
东益当街133号
这又是一家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字号,路过就能闻到米香和猪油香。
猪油泡粑闪着黄亮的光泽,像是广式茶点的手艺,却又多了几分粗犷。吃起来甜糯绵软,猪油并没有添加很多,只负责增香,所以一点也不腻。
一七八面馆
小康路107号附1号
荣昌的面除了铺盖面,韭菜叶子面也很有当地特色。宽扁如韭菜叶,爽滑不黏糊,配红油辣子绝绝子。
比起细面,老一辈人更喜欢吃这种宽面。铺一层厚厚的杂酱,然后拌匀了吃,面条吸饱了骨汤的醇厚,花椒的麻裹着肉酱的香,在口腔里一骑绝尘。吃过很多小面,这一碗绝对能排进前三。
这碗面,看似家常,但处处都是讲究的。面的软硬度刚刚好,咸淡刚刚好,杂酱里肥瘦比例均衡。这简简单单的几点凑在一起,成就了一碗令人难忘的重庆小面。因为杂酱下了功夫,所以他家的米线也很好吃。
陈三姐黄凉粉
海棠四支路29号
荣昌黄凉粉也是本地有名的小吃。夏天吃这样酸甜麻辣的一碗,简直胃口大开。
选用本地白豌豆制作,因豌豆皮白肉黄,凉粉呈现天然的米黄色。
要吃就吃这些看着很“本地”的小店,陈三姐凉粉离百年老店还差80年而已。
老板娘从切凉粉到调味,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拌上红油、蒜泥、花椒、香醋等调料的凉粉,一定要狠狠拌开。我边拌边被红油辣子的香味勾引着,就知道这味道一定不会差。
黄凉粉质地柔韧,拌起来也不容易断,吃起来非常细嫩,带有豌豆清香。调味也是极好的,红油和蒜泥的配比刚刚好。会吃的人可以点双拼,黄凉粉和红苕粉各一半,两种口感交替更美味。
其它推荐:
胖姐凉粉(顺城街店)
杨国桥凉糕
宝城东路153号1-1
重庆火锅和冰粉这对好搭档,在荣昌可能就要换CP了。杨国桥凉糕在本地名气很大,夏天更是时常满座。他家的凉糕推陈出新,有多种新口味,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老红糖凉糕的忠实拥护者。
制作凉糕主要是用大米和少量糯米,口感糯滑,而老红糖汁粘稠香甜,搭在一起就分不开了。
另外,隔壁的冰粉也很好吃,简直是夏日福音。
其它推荐:
小蒋凉糕
敖家巷羊肉汤
昌龙大道37号2幢附3号
羊肉汤锅在重庆的麻辣江湖里显得格格不入,乳白的汤底,鲜甜的滋味,倒是蘸料不改本色,依旧是红油蒜泥打底的。
荣昌人吃羊肉,不靠辣椒遮盖味道,而是用本真鲜味说话。冬天来一锅羊肉汤,暖胃也暖心。锅里的羊肉、羊杂是称斤卖的。可以只选几两,对胃口小的客人非常友好。
这家店专做羊肉的,有羊肉包子、羊肉蒸饺、爆炒羊肉等等,人多可以点出一桌全羊宴。
其它推荐:
老水厂羊肉汤
篇
荣昌的美食一点都不张扬,它不是大开大合的麻辣重口,而是将五湖四海温柔融合进了自己的手艺里。让荣昌美食有底气的,是历史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印记。
荣昌古称“昌州”,因与荣州接界,后取荣、昌两州首字命名,寓意“繁荣昌盛”。荣昌历经变迁,依然保留着三大国家级非遗,有轻如蝉翼的夏布,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和中国三大名扇之一的荣昌折扇。想要更深入了解荣昌,当然不能错过这几个古镇。
万灵古镇
整个古镇青山环抱,因水而兴,坚固的城墙守护着502米长的明清老街和三条支巷。开东西南北四道寨门,分别为太平门、狮子门、恒升门、日月门。
踏上大荣桥,大荣寨巍然矗立。沿青石板蜿蜒而下,两侧青瓦飞檐的明清建筑诉说着往昔繁华。
赵氏宗祠四进三重的清代院落内,雕梁画栋保存完好。湖广会馆的戏楼院坝,仍回荡着移民们聚会的欢声笑语。尔雅书院是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出资修建的,寓意雅正而深厚。古镇还有一条最美小巷——烟雨巷,历经千年风霜,风貌依然。
夏布小镇
夏布小镇坐落于濑溪河与荣峰河交汇处,这里青砖城门巍峨,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错落有致,艺梦廊桥横跨河面,处处散发着古朴韵味。
夏布博物馆里陈列着古老的织布工具,仿佛能听见"吱呀"的织布声回荡。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加工胚布及加工成品,夏布的织造技艺经过数代传承,在荣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夏布起源于汉代,在汉代称为“蜀布”,唐宋时是贡品,清代远销海外。宋词《白苎歌》唱道:“雪为纬,玉经。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
古人用苎麻做出了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的夏布。穿着夏布做的衣服,清凉透气、出汗即干、清爽不粘。古人就是穿着这个凉爽地度过夏天。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以前没人告诉我啊,看完立刻心动了。
荣滨南路东段54号附2号
⏰9:00-18:00 周一闭馆
免费
安陶小镇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就产自这里,历经600年制陶历史,窑火依然旺盛,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首先,小镇的外形就很吸睛,是一个巨大的泡菜坛子。
荣昌陶器离不开优质的土壤,这里的陶土质地细腻,成品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现存古宋陶遗址,明清龙窑、阶梯窑遗址等25处。这里的陶艺氛围和之前去过的宜兴一样浓厚,据说这条街道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有陶艺课。
荣昌陶博物馆馆藏3000余件宋代至今的陶器,还可以近距离观看陶器制作过程。
陶都大道与陶都西路交叉路口往北约70米
⏰9:00-17:00 周一闭馆
荣昌陶宝古街上有许多陶艺工作室,专业陶艺师会手把手教你制作陶器,体验完整的工艺流程。
荣昌折扇厂
南大街22号附3号
荣昌折扇始于宋代,已有400多年历史,与苏州绢绸扇、杭州书画扇齐名为中国三大名扇。每一把折扇需经历16道工段、145道纯手工工序,集染色、粘合、绘画、雕刻、镶嵌等技艺于一体。
这里虽名为工厂,其实是工作坊,也是一个小型折扇展厅。工作坊的老师会热情地介绍折扇的工艺与历史,还经常接待来自各地的学生和志愿者,体验折扇的制作。
@荣昌折扇厂第四代传承人
///
如果有计划来荣昌的,建议避开7-8月的高温时段。
重庆作为最大的直辖市,还有很多没有被大家熟知的小地方,也欢迎大家继续给我们推荐周边好吃好玩的地方呀~
/出行贴士/高铁站:荣昌北站(重庆西-荣昌北 28分钟;成都东-荣昌北 约1小时)
自驾:重庆市区到荣昌,约1.5小时;夏布小镇在荣昌主城区里,安陶小镇、万灵古镇离主城区大约30分钟车程。
美食:主城区可以直接冲莲花广场,美食小吃一网打尽;各个古镇里也有地道的美食,去万灵古镇可以顺手买一袋麻饼。
住宿:主城区目前没有高端酒店可选,快捷连锁酒店非节假日200元左右。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