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印度这几年对中资企业的操作真是一波接一波,先是各种罚款和资金冻结,现在又开始推本地化要求,简直就是在一步步蚕食中国手机厂商在当地的根基。
外媒分析,这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因为美印关系越来越近,美国想通过印度来卡中国科技脖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先说说那些罚款的事吧。印度从2022年开始就盯上了几家大中国手机公司,像小米、vivo和OPPO这些。2022年1月,印度税务部门先找小米麻烦,说小米从2017年4月起欠了约65.3亿卢比的税款,折合人民币大概5.6亿元。
小米那边赶紧回应,说自己合规,还提供了各种文件,但印度税务局不买账,坚持要追缴。小米只好一边调整财务,一边上诉法院。结果,印度法院在2022年3月维持了税务局的决定,小米只能先缴一部分钱,避免账户被完全冻住。
没过多久,2022年4月底,印度执法局又出招了,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直接冻结小米银行账户里的555亿卢比,约48亿元人民币。
理由是小米涉嫌非法向境外转移资金,特别是以支付专利费的名义汇钱出去。执法局查出这些钱流向了小米集团的关联公司,觉得这是规避外汇管制的把戏。
小米辩解说这是正常商业支付,还递交了合同和发票,但印度媒体当时报道,这跟中印边境紧张有关系,印度政府想加强对中国企业的审查。
小米高层只能紧急请当地律师,试图解冻,但法院在6月只允许用一部分钱付供应商,主要账户还是锁着的。
这事不光小米一家,很快就轮到vivo了。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冻结了vivo的119个银行账户,涉及46.5亿卢比,大概4亿元人民币。指控是vivo通过假公司洗钱,把钱转到境外。
vivo也说资金是合法运营用的,递交了审计报告,但印度警方直接突击检查办公室,扣了文件和设备。
vivo的印度首席执行官还被短暂拘留,后来保释了。这事闹得中印外交都紧张起来,中国大使馆发了声明,批评印度搞歧视性执法。
OPPO也没逃掉,同年7月,印度税务局指控OPPO从2019年起欠税43.9亿卢比,主要涉及进口关税。OPPO提交了补税计划,但执法局在8月还是冻结了部分资产。
OPPO只好调整供应链,多用印度本地组装线来缓和压力。印度政府当时说,这些行动是为了维护经济安全,打击非法资金流动。到2022年底,这些公司加起来被冻结的资金和罚款已经上百亿卢比了,市场份额也受影响,小米从24%降到18%。
进入2023年,调查更狠了。2023年1月,印度逮捕了vivo的三名高管,包括一个中国籍的,说他们参与洗钱网络。高管们在德里法院出庭,否认指控,vivo请了印度顶级律师,2月法院批了保释,但要交护照。
vivo的资金冻结继续,供应商付款受阻,工厂减产。小米案子在2023年4月关键转折,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冻结,说小米汇款证明不足。小米转而上诉联邦最高法院,5月受理,但没马上解冻。
2023年7月,印度还扩展到华为,税务局指控华为欠税20亿卢比,冻结账户。华为说已经缴税了,提供记录,但印度媒体说这跟美国制裁有关,印度不想和中国科技绑太紧。
华为只好减少印度投资,转去其他亚洲市场。到2023年底,这些罚款和冻结让中国手机公司在印度损失惨重,运营成本大增。
2024年,事情还在继续。小米案在2024年2月,执法局发正式没收通知,要扣冻结资金。小米上诉,最高法院4月审理,部分认可小米观点,但大部分冻结维持。
到6月,小米缴了部分罚款,解冻少量资金。vivo案3月法院判补缴税款,释放部分高管。OPPO5月又遭新调查,税务局追加冻结10亿卢比。OPPO多签印度供应商长期合同。印度政府报告说,这些行动收回数百亿卢比,促进本地企业。
这些罚款从税务、外汇到洗钱,覆盖多家企业,资金冻结和高管拘留层出不穷。印度政府通过法院维持决定,企业上诉和调整运营,但损失巨大。从2022年爆发,到2025年转为持续监管,这事让中国企业在印度日子不好过。
罚款之后,印度开始推手机产业本地化。2023年6月,印度政府向小米、OPPO、vivo和realme提出条件:引入印度股权伙伴持股至少51%,任命印度籍高管,用本地制造商和分销商建供应链。
这是要提升印度手机生产能力。小米从2015年起在印度建厂,投资数百亿卢比,有六家组装厂,雇5万本地员工。vivo2018年起投30亿元人民币,覆盖零部件。OPPO有两家工厂,专注中高端。
到2024年3月,vivo和塔塔集团谈合资,塔塔持股51%。6月,vivo和迪克森建合资,vivo持49%。小米和OPPO加印度籍高管,调整供应链。
2025年,中国手机公司把66%的组装外包给印度PLI链接制造商,降低监管风险。印度智能手机出口美国份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44%,超过中国25%。这些步骤推印度出口上升,但中国企业控制力弱了。
外媒说,这受美国影响。美国从2018年起对小米等出口管制,导致中国企业在印度避开国内机构关联,没法有效反击。2024年,美印iCET倡议加强科技合作,对抗中国。2025年,美国管制扩展,印度借此推本地化。
小米印度占有率超20%,沉没成本数百亿元,没法撤。vivo和OPPO年销过亿台,依赖印度。2025年,企业部分合规,如vivo合资,但产业链转移风险大。企业需加强国内协调,海外预案。
其实,这背后是美印联手。美国想分散供应链,避中国风险,印度借机抢份额。特朗普2025年警告美国公司别在中国建厂,别在印度雇人,但实际美国企业如苹果已转印度。
美印关系从2023年起紧密,联合对抗中国科技。印度挡中国进口,如小米产品,借美国支持。外媒说,这让印度从跟随者变竞争者,但中国企业陷困境,市场份额丢,技术转移风险高。
总的看,印度从罚款到本地化,一步步抢中国制造基地。美国影响明显,推动印美合作。中国企业得想想怎么应对,别让沉没成本成包袱。未来咋走,还得看国际格局变化。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