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9岁的李同学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今年4月,通过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选拔、推荐,报考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顺利拿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然而8月30日开学报到时,校方在得知李同学是孤独症患者后,拒绝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学校工作人员表示:“你们来是不可能学得下去的,状况会变得越来越差。”
上学能改变人生,尤其是对李同学这样的孤独症患者来说,这个机会弥足珍贵。然而李同学的人生,很可能就这样被一句轻飘飘的话粗暴地改写了。学校的这名工作人员是孤独症方面的权威专家吗?是怎么得出孤独症学生“来是不可能学得下去的,状况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个结论的?
不可否认,有些人因身体和健康方面的原因,的确不适合上学。但就这起个案而言,孤独症并非学校拒绝学生入学的正当理由。
李同学就读的这个专业,本身就是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人才培养项目。《广东省残联关于做好2025年残疾人学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招生对象“以肢体残疾及言语残疾学生为主”,并没有排斥孤独症患者。
事实上,李同学从来都没有隐瞒自己的病情,报考时提交了自己的残疾证,也通过了学校的审核和面试,程序上合法合规,这也是他能够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原因。反而是学校发了录取通知书,又拒绝其入学,出尔反尔让人难以理解。这不仅毫无诚信,也耽误了李同学报考其他学校。
李同学的父亲表示,儿子虽然患有孤独症,但症状在孤独症人群中属于较轻的,日常自理没有问题。学习上,李同学一路就读于普通小学、区特殊教育学校、广州市重点职高,在这场招生考试中,李同学是特教班和许多初中同学中,唯一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录取的学生。可见,正是基于这一点,李同学的父亲希望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融入社会,获得一个更好的人生。
然而,一个父亲的期望遭到现实的当头一棒。确切地说,他不是输在孤独症,不是输在法律和制度,而是输给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歧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因残疾而被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也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一些人眼里,即使是残疾,也分三六九等,孤独症是其中最受歧视的一种。该校却宁愿对抗国家法律,也不愿招收一名孤独症学生,无非是出于管理上的自私自利,他们怕麻烦,担心其他学生的不满,唯独没有尊重和担当。
我国有大量的孤独症患者,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善意、制度的善意,而不是一堵将他们拒之门外的冷漠之墙。学校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