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时,有件事大家肯定有印象。俄罗斯在海外的3000多亿美元资产,被西方说冻就冻。这其中2800亿还是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后来欧盟更直接,把俄罗斯央行这部分资产产生的收益,直接划拨给乌克兰用作“重建资金”。俄罗斯再怎么抗议,西方只回一句“出于安全考虑”,压根不搭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今天能这么对俄罗斯,明天换了其他国家,谁能保证不会遭遇同样的事?要是把大笔资金都换成美债,不就等于把钱放进别人能随便上锁的抽屉吗?这哪是存钱,分明是把风险揣进了兜里。
再说说美债本身,现在早不是什么“安全筐”,更像个满是窟窿的钱袋子。仅2025财年上半年(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的联邦财政赤字就达1.307万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第二高纪录。更吓人的是利息压力——这半年里,美国光还国债利息就花了58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了600亿美元,随着债务规模扩大,利息负担还在不断加重。这么大的窟窿怎么填?只能靠发新债还旧债。可一旦海外买家不愿接盘新债,美债价格就会暴跌。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美国还把美元和美债当成“打压工具”。伊朗的海外资产被冻结了近40年,委内瑞拉卖石油的收入账户被封锁,连阿富汗央行的70亿美元储备,都被美国扣着不放。当钱和政治绑在一起,说冻结就冻结,美债身上的“安全”二字,早就没了分量。
中国调整美债持仓,真不是一时脑热,是这些年慢慢看明白后做出的选择。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就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总体呈减持态势,2022到2024三年累计减持了2813亿美元。进入2025年,这种调整仍在持续,虽然6月出现了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持,持仓升至7604亿美元,但上半年整体仍在7600亿关口震荡,较2020年的1.1万亿美元高峰已大幅下降。为啥要这么做?因为以前的路子走不通了。
以前是什么情况?中国靠卖家电、服装、电子产品给美国赚美元,赚来的美元没太多合适的投资渠道,只能买美债,形成“出口换美元—美元买美债”的循环。可现在不一样了:2025年4月,美国对部分对华输美商品的关税从25%进一步上调至35%,涵盖电子产品、纺织品、汽车零部件等多个品类,赚美元的难度陡增。更气人的是,中国想花美元买的东西,美国偏偏不卖。像高端光刻机、先进芯片设计软件、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这些真正有用的高科技产品,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禁运,仅2025年就有50多家中国AI和超算企业被加进黑名单。
有人说“说美元花不出去是不懂行”,可实际情况比这话糟多了。中国企业想进口美国的高端医疗设备,会被以“涉及国家安全”拒绝;想收购一家美国的科技初创公司,哪怕交易金额只有2亿美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会强制叫停。反过来,美国拿着中国过去购买美债的资金,一边享受低成本融资,一边用这些钱研发针对中国的武器、出台各种制裁政策。这哪是“花美元”,分明是用中国的资产反过来卡中国的脖子,谁能甘心接受?
而且中国调整美债持仓,也不是一股脑全抛了,而是一步一步稳妥推进。从今年的操作就能看出,即便整体减持,也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6月仅增持1亿美元的微妙动作,就体现了这种谨慎态度。与此同时,中国还在持续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6月末,黄金储备已达7390万盎司,连续8个月净增持,约合2298.55吨,用实实在在的硬通货替代部分美元资产。
黄金的好处很明显,它不跟任何国家的政治绑定,没人能冻结它,也不会因为某国债务危机缩水,握在手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保障。一边优化高风险的美债持仓,一边加配稳妥的黄金,这才是把钱放对了地方。
当然,也有人担心“调整持仓会让手里的资产缩水”。说实话,短期内美债价格波动,持仓账面价值可能会减少,但跟“资产被冻结”比,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2022年俄罗斯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资产,至今无法动用,相当于直接蒸发;要是中国等局势彻底紧张了再动手,损失只会比现在大几十倍。现在主动调整,就是早点止损,用小代价换长期安全,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说到底,中国调整美债持仓不是要跟谁较劲,就是想把自己的钱握稳了。这年头,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比相信别人的“安全承诺”靠谱多了。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