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里西溪园区,每晚灯火通明,一场久违的战斗气息重新弥漫在空气中。
2025年9月,马云现身阿里园区酒吧,胸前重新挂上工牌——这一画面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第二天,阿里巴巴港股应声大涨5.28%,市值飙升至近四年来的新高,超3万亿港元。
资本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对这位创始人的回归给出了回应。
与此同时,阿里正两线作战:一手豪赌AI,计划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一手加码即时零售,为淘宝闪购投入五百亿补贴。
在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低谷期后,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似乎找回了它最熟悉的节奏——打仗的状态。


2019年,马云正式退休,阿里股价随后冲上历史最高点,超过8000亿美元。那时没有人想到,接下来的四年阿里会迎来漫长的冬天。
阿里遭遇了“五连击”:
先是2020年的价值观大辩论,引发员工对阿里文化价值观的质疑;接着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随后是国家反垄断罚款;还有2023年年初改组引发的频繁变动;最刺痛阿里人的是,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
“那个看着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阿里内网中曾有员工如此悲观直言。
阿里势衰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量增长陷入瓶颈,又延伸出拥抱商家还是拥抱用户的路线分歧,形成基础面恶性循环。
更为致命的是组织上的困境。2023年3月,阿里启动了“1+6+N”的组织架构调整,对集团进行分拆,旨在让各业务“独立面对市场”。
然而激进的分拆在短时间内反而造成了战略协同的混乱,六大集团各自为战,资源难以聚焦。
一位钉钉的产研负责人离职时在内网发布万字长文,指出阿里正陷入“大公司病”:层级臃肿、决策迟缓、权责不清。这篇文章迅速刷屏,马云甚至罕见地亲自回复:“写得很好”。

2025年,阿里进行了堪称历史性的组织调整。
一方面,合伙人制度历史性瘦身,彭蕾、戴珊等9位代表阿里传统价值观的“长老”退出;另一方面,阿里最高决策风格从务虚转向务实,形成了“资本-技术-业务”铁三角组合。
——蔡崇信代表资本,保障战略的财务稳健;吴泳铭代表技术,确保技术投入的落地;蒋凡则代表业务,负责用户场景的执行。
权力结构的收拢,换取了决策效率的极致提升。

过去,在层层审批的组织架构中,一次百亿级别的补贴可能需要数月才能落地。而今年在“铁三角”主导下,面对京东正式入局外卖赛道、美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的竞争态势,阿里决策层迅速决定,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角逐即时零售市场。
由于电商与本地生活的协同从组织架构上被打通,百亿级别的补贴决策,响应时间竟可以做到以“天”计算,补贴额度更是在7月底从100亿元提升至500亿元。
马云在其中的角色,是以创始人的绝对权威,为一场必要的、激进的组织变革进行背书。
据彭博社报道,马云甚至一日三次向高级经理询问AI业务最新进展。

阿里今年的两场战役,布局与目标都极为清晰。
AI是关乎未来的持久战。2025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人民币投向AI基建,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单项投入。在过去4个季度,阿里已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这一投入已开始见效。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如今的阿里,拥有从算力、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
即时零售则是必须打赢的现在。今年4月30日,淘宝“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由饿了么重点保障外卖配送服务,首日上线50个城市。
淘宝闪购上线后增长迅猛:5月底日订单超4000万单,6月底日订单超6000万单,到7月5日,淘宝闪购的订单数超过了8000万单,活跃用户超2亿。
阿里管理层在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公司布局即时零售很多年,从收购饿了么到投资盒马,进入这个市场是很自然的事情。”


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强势进军,本质上是一场生态防御战。
2025年,京东正式宣布进入外卖市场,推出“0佣金”政策;美团则加速布局硬折扣超市“快乐猴”,并推动小象超市推出线下大店,直接对标盒马鲜生。
中国互联网巨头已进入“互侵主阵地”战略阶段。
战争从来不是在战场上开始的,而是从后院冒烟开始。你打我的核心腹地,我掏你的利润心脏——一场高维度的商业博弈已然全面展开。
表面上看,这像是几个公司在各自“乱拳出击”:电商去送外卖,外卖平台去开超市,地图软件去做餐饮榜单。可如果把它们放进一张“生态战争”的地图里,就会发现这不是乱拳,而是精确的“互相入侵”。
在流量见顶的存量市场中,谁掌握了“入口”,谁就赢了战争的主动和长期的优势。入口就是用户每天/每周会打开的地方。
外卖、打车、地图、支付,这些都是入口中的入口。谁控制了入口,就能把别的业务顺道卖给你——外卖入口能带走即时零售,地图入口能带走到店交易,支付入口能把交易黏住。


阿里已经很久没有打过如此酣畅淋漓的仗了。
资本市场已经开始重新评估阿里的价值。2025年初以来,阿里股价涨了46%。阿里正在一点点收复失地。
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员工开始重新相信公司的高管很会打仗。曾经离开淘宝、天猫,现在又转岗回来的员工,感觉工作强度大到像创业。
马云回归后,阿里在电商市场的反击已经开始体现在业绩增长中。根据2025财年Q4财报,淘天的CMR(客户管理收入)达710.77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创下过去四个季度的新高,重回双位数水平。
这一增速逼近淘天2021年的水平,也意味着淘天开始逐渐找回昔日的电商优势。
同时,阿里大文娱集团实现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主要由优酷实现盈利所带动。
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同比增长10%。
2025年5月10日阿里日,阿里1:1复刻了创业时期的湖畔小屋,将其搬进阿里全球总部。前一天晚上,马云现身,现场鼓励员工坚持创业精神。阿里CEO吴泳铭在内网发帖表示:“我们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
AI时代呼啸而来,曾经的电商巨人正在试图证明,自己依然能像创业公司一样战斗。
#马云##淘宝##阿里##商业产品静物#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