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温已到重庆!除了多穿点,这几个 “健康预警” 要记到起哈~

【来源:重庆卫生健康】

重庆“速冻”模式已正式开启!昨日,全市迎来了下半年首场强降温,高海拔地区已经飘雪。你,准备好了吗?

天气变化,不仅影响出行,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如何在寒冷的季节里做好自我防护,安稳度过冬天?

特别提醒:读懂以下常见的冬季“健康天气”预警信号,让这份贴心的提醒,助您从容应对严寒,温暖过冬。

一、低温预警:不只是添件衣服那么简单

寒潮是指能引发大范围地区气温急剧下降的冷空气活动,特指最强低温天气。我国《中国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将其预警等级划分为四级,由高至低依次以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其中一级(红色)代表最高预警级别。

看到低温寒潮预警,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多穿点”就好。然而,低温对健康的影响远不止体感寒冷那么简单。

当气温骤降或持续处于低温状态时,人体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荷,使得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上升。同时,低温还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气道痉挛和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容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及呼吸道感染。此外,已有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病情可能加重,有关节旧伤者也常会在降温前感到疼痛加重,这正是身体发出的防护预警。

请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等重点人群务必加强防护。

健康提示

1.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加强头部、胸腹部和足部的保暖;

2. 慢性病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率等指标,遵医嘱按时服药,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3.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度室内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抗寒能力。

二、空气污染预警: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冬季由于逆温现象频繁,大气扩散条件变差,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中的PM2.5等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可直达并沉积于细支气管与肺泡,进而诱导局部乃至全身的炎症反应。这一过程会显著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疾病的急性发作风险,并推高相关心肺疾病的入院率及死亡率。

根据《中国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霾预警分为一、二、三级,分别以红、橙、黄三种颜色对应一至三级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

健康提示

1. 注意在空气污染预警期间,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及有心肺疾病的人群。

2. 若必须外出,请务必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室内可开启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也可适当增加绿植帮助净化空气。

三、大风预警:温度感觉的“魔术师”

在同等气温下,大风天气会使人感到格外寒冷,这源于“风寒效应”的影响。风会加速吹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屏障,导致体感温度显著低于实际气温,从而大幅增加冻伤与感冒的风险。

根据《中国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大风预警分为一、二、三、四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一至四级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

健康提示

大风天气外出时,除穿戴保暖衣物外,需重点做好防风防护,建议搭配防风外套、帽子、围巾,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同时警惕高空坠物风险,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遮阳台下等风险地带,避免意外砸伤。

冬季健康天气防护小贴士

1. 吃动结合,筑牢免疫: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摄入,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日常足量饮水;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适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增强抵抗力。

2. 保湿通风,优化环境: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应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同时,注意适当加湿和通风。

3. 关注预警,提前应对:养成每天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特别是各种预警信号。重庆市民可通过“重庆疾控中心”网页和微信公众号查看全市当日及未来三日的低温健康风险预报信息,并可参考对应的防护建议采取防护措施。

网页:打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https://cqcdc.org/),点击“便民服务”板块中的“环境健康风险预报”,或直接点击https://warn.cqcdc.org/进行查看。

天气变化虽无法掌控,但读懂“健康天气”预警,提前做好防护,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愿你和家人安然温暖,健康过冬!

来源:重庆疾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养生   重庆   健康   低温   防护   天气   风险   大风   气象台   气温   冬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