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李庄
——读《漫话中国李庄》
□ 唐明霞
《漫话中国李庄》是一本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历史文化古镇李庄的书。在书的引言中,作者常智敏这样描述:李庄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历史上曾数度喧嚣,每一次喧嚣均使自己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辉映着史册;李庄也曾长期沉寂,沉寂得以至于被遗忘,需要人们去重新“发现”。
书的引言和第一章,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李庄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建筑、经济、饮食文化:李庄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李庄有“一花二黄三白”的饮食文化,李庄在抗战时期做过特殊而伟大的贡献。
在第二章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抗战时期李庄的辉煌历史。
1940年,以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单位为代表的内迁机构陆续迁入李庄,在宜宾各界的鼎力襄助,尤其在李庄父老乡亲的呵护下,得以避开战火的纷扰与颠沛流离的辛酸,在非常艰苦却安全而宁静的环境中谱写了一曲文化锻造的辉煌。
第三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倾力歌颂李庄人民和内迁文人的精神光辉:爱国、敬业,担当、奉献,大气、包容。
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以严谨的学术写作态度,将内迁机构及内迁人员在李庄工作、生活、学习作了翔实的记叙,进而以表格形式罗列当时的内迁机构和人员,并告诉读者这些专家学者在李庄时期及之后的学术成就及成果。
驻扎在李庄的内迁机构有: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顶尖机构。这些机构中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如童第周、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等。
忠于史实,又不囿于史实——这是《漫话中国李庄》的另一个特点。作者在以客观态度描述事实的基础上,又穿插许多接地气的故事,将书中的气氛调整得幽默而有趣,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当时李庄街上的大小茶馆,无论其规模如何,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光顾。茶馆老板与伙计也对学生们体贴有加:不管同学们是真正来喝茶的(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还是借喝茶来占位子学习的;也不管同学们人多人少,坐的工夫时长时短,一律笑脸相迎,热情接待。以至于有的同学几人合泡一杯茶,也有的同学上午泡杯茶,放本书,下午再去时,书和茶杯仍在。”——我们现代语言,这就是“蹭茶蹭位子”,真是可爱的学子和可爱的李庄人民。
“其中的篮球比赛最受人喜欢,又激烈,又好看,又有趣,以致周边乡民若有空则相约‘明天早点去看打皮球’。”——李庄乡民分不清什么球,一律以“皮球”呼之,作者沿用这样的俚语,为书增添了生动诙谐。
除了接地气,作者的笔触还饱蘸着深情。譬如作者这样描述随各机构内迁到李庄的学者们:“正是基于这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爱国心、民族情,升华为一个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这批文人携家带口、舟车劳顿、颠沛流离,不顾一切地要‘回到自己的后方’。”——言语中不吝赞美,深情厚谊。
(作者系四川省散文学会评论部部长)
舌尖上的两碗“粉”
□ 蒲晓波
南充人的早餐,在“米粉+油干”的吆喝声中上桌。米粉是顺庆米粉,家喻户晓;油干则是五香嘎脆。
南充人的晚餐,是用锅盔“灌”凉粉。锅盔是方酥锅盔,酥脆化渣;凉粉是川北凉粉,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论是外来客,还是返乡的本地人,都爱南充这舌尖上的两碗“粉”。
在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我的一位学长一家人从北京回南充省亲。
学长是一位文化人和美食家。清晨见面,学长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去吃顺庆米粉。”早在清代闻名遐迩的“顺庆羊肉粉”,以大米制成的熟米粉和羊肉汤、馅,配上考究的佐料而成,质细、绵软,粉鲜、馅鲜、汤鲜,馅味清得无腥膻,汤色乳白而滚烫,麻辣鲜香,筋道耐嚼,数九寒冬,驱寒祛湿。
米粉提前已经烫熟,出餐时在骨汤锅里“咕咚”几下便端出在餐桌上,在街头巷尾的米粉小店,学长连要两个油干,一个泡在米粉汤里,一个以口“干”吃,直呼“安逸”“巴适”。
顺庆米粉刚刚下肚,学长又询问起川北凉粉来。我忙不迭地介绍“五一”假期时,南充市“川北凉粉千人同品”非遗主题活动的热闹场面。
那几天,千客千碗“麻辣香”的川北凉粉,见证南充非遗技艺与假日经济有机融合,花椒的麻、辣椒的辣、凉粉的香,在凉粉碗中激烈碰撞出“火花”。“麻辣与诗意交织”的南充文旅图景,在新媒体平台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80万人次。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南充市还推出系列促销活动。其中,顺庆米粉、川北凉粉,不可或缺。
“米粉加油干,锅盔灌凉粉。非遗促消费,誉满海内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学长,在返京时如此总结道。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作者系四川省散文学会评论部部长)
少城夕照
肖学文 摄
(作者单位: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夏日游记(组诗)
□ 袁帅
湿地
一条飘然的路
像时间的足迹,消失在远处
我解开衣扣散步,轻走万分之一人生
路两边,是稀疏的嫩绿广阔无际
漂浮在水面上,如同我此刻的心情
水下的天空,很深,很空
一只水鸟,害怕一失足,掉进虚无
翅膀一拍,听到水波嘲笑
水太阳是幌子,引诱我
我也没上当
早上好
凉风是个良人
跟随我,在新时代的村道上同行
观赏婀娜多姿的玉米
在婉转的鸟鸣声里欢喜、得意
再往前,遇到修竹之梢,弯弯如钓
我像条游鱼。然而
此刻,我最想像风筝一样
飞去高远的天空里,英姿飒爽
回应新娘般的光阴
在耳边的问候
向下
雪花是向下的
漫天飘飞,给大地换一件衣服
天堂雨,也是向下的
奔跑着,拥抱在干旱中挣扎的事物
江与河,仍然是向下的
列车一样,驶向需要它的地方
只要是向着人间奔赴的
向下就是向上
蜗牛记
一寸一寸地爬行,它一定不着急
把路看得清清楚楚
一尺一尺地停顿,它对前程并不贪婪
停一下有停一下的奇妙
一丈一丈地穿越,一路风景慢品
比时间慢很多,叫慢生活
因此,它短暂的一生,一定是漫长的
它时刻呼吸均匀、平静
送走千万缕日光,迎来千万缕月光
微笑对视千万片云彩
不知不觉,它跨过了一个辽阔的世界
在满世界的从容、温和里
它独立修行,从来没有
划伤万物之一
(作者单位:中江县玉兴镇初级中学校)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陈春晓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