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
正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
当骄阳似火
天地阳气最盛之时
也是借助自然之力
驱散体内寒邪
扶助正气的好机会
一、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具体日期按我国古代干支法进行推算,初伏:以农历24节气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为初伏;中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时长10天或20天,这取决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末伏: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伏就是阳气潜藏和积蓄的意思。“伏者,金之降气也”,夏秋之交,金行肃降之用,由此上半年天地生发生长木火之气得以归纳入土。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从中医理论来说天阳最强之时(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引阳补虚、消阴散霾最好的时机,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也就是三伏天。这时候体内阳气相对旺盛,自然界的阳热之气,通过借助药物,借助天气的辅助,借助体内阳气旺盛这个时机,三个层面的叠加去除我们体内陈邪宿疾。
二、2025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公历)
中伏:7月30日—8月8日(公历)
末伏:8月9日—8月18日(公历)
三、三伏治疗有哪些
三伏治疗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顺应四时特性而变通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及外治法对经络穴位刺激,振奋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清肃肺气、补肾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三伏治疗可选择不同的外治疗法,如:针刺、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艾灸法、温罐法等以调整脏腑,阴阳平和。而“三伏贴”是三伏治疗的其中一种穴位贴敷法。三伏天阳气旺盛,气血足腠理开,中药药物成分最易透皮吸收。此时贴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作用,还可以鼓舞阳气,扶助正气。病机复杂的情况则需要医生复合地选择外治法来实施三伏治疗方案,以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四、三伏治疗是不是治疗一次就好
三伏治疗讲究叠加原理,一个是疗法的叠加,一个是治疗次数的叠加。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是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应大肠腑,燥气最盛,为驱散内伏寒邪的好时期。一般来说三伏治疗至少要坚持3次,若要加强效果,也可以做至5~6次。且根据中医学“三年化气”理论,为保证及巩固疗效,建议连续三伏治疗3至5年。三伏治疗贵在坚持,疗程因人因体质而异。
五、三伏贴的适宜人群
以下几种情况人群推荐参加三伏治疗:
一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这类人群多因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三伏治疗补益肺气,可减少冬季发作。
二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寒者。三伏治疗温中散寒,可改善脾胃功能。
三是骨关节病患者。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寒湿阻塞经络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机,三伏治疗散寒除湿,可缓解疼痛。
四是妇科疾病患者。如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此类疾病多因气血不足、寒凝胞脉所致。夏天阳气旺盛,易于温通胞脉,袪除寒邪。
五是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疲劳乏力者,可通过三伏治疗调理气血,预防疾病。
六是抵抗力低的儿童。体弱多病、易感冒的儿童,在医生指导下运用三伏治疗,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六、哪些情形不适合三伏贴
一是热性疾病患者不适合进行三伏贴治疗。
二是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等应慎用。
三是凡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脓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但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
另外,2岁以下幼儿应用时,须密切观察哭闹情况,有需要治疗时建议至儿科专科进行敷贴。
七、三伏贴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贴敷前应先洗浴或清洗局部,为防止汗出过多穿着宜舒适宽松。
贴敷时长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而定。年富力强者对药物耐受能力通常较强,可贴3~4h,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只贴0.5~2h。贴敷时间长短须以皮肤反应为度,一般以后部皮肤有烧灼感为宜,如贴后烧灼感明显而不能耐受时可提前去药。
贴敷期间若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若贴后局部温热微痒,皮色不红或微红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以不烧伤皮肤为宜,不可盲目追求起泡。尽量保持贴药处的干燥。
八、三伏贴治疗期间的饮食要求
慎食辛辣、寒凉、刺激性及海鲜、牛羊肉、鸡肉、香菜、韭菜、蘑菇等食物,要饮食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
九、三伏贴治疗期间的生活起居要求
要远离空调,避免着凉,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洗澡时不要搓背,不要用沐浴液等化学制剂,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如皮肤起泡,最好等泡消失后再洗。避免剧烈运动。
十、三伏贴不良反应的处理
因个体差异,少数患者皮肤会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甚至出现水疱,此时应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忌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以防止对皮肤进一步刺激。小水疱不要戳破,每天用绿药膏涂擦4次,2~3天可痊愈。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等。大水泡则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使其干燥结痂。
十一、三伏贴治疗的其他注意事项
三伏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贴敷药膏最好当天制作当天用尽,或置于冰箱冷藏室或阴凉干燥处储存。
从初伏到末伏
广西多家中医医疗机构
开展三伏贴贴敷活动
无论是呼吸系统疾病
脾胃虚寒
还是寒湿痹痛
都能在此时
找到对症的调理方案
跟着这份指南
抓住一年中养阳驱寒的关键期
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广西部分三级中医医疗机构
2025年三伏贴活动安排统计表
备注:各市民参加三伏贴前请与各单位联系咨询。
来源:自治区中医药局
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