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还原历史面目:抗战中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

还原历史面目

抗战中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

导 读

长期以来,对于抗战期间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的考证与认定问题,在人们的认知乃至学术研究上一直是个空白,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部队只牺牲了1位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国民党部队却牺牲了100多位将领。这种认识误区直接影响到人们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客观评价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仅东北抗联就有70位以上将领牺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艰苦抗战,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中国整整经历了14年的抗战。在这14年中,中共领导下的抗日部队逐步由散兵发展到正规军,特别是在1937年后,中共抗日部队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在内的部队。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这支人民军队战斗在华北、华中、华南、东北等广袤国土上,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再到全国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领导的抗日部队除坚持了游击战等敌后战场作战、开辟抗日根据地外,紧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8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其中伤290467人,牺牲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踪87208人。当然,这里面还没有包含1931年至1937年间的军人伤亡,也没有包含东北抗联的伤亡。

那么,在14年抗战中,有资料可查的中共抗战先烈中到底有多少位是将领呢?经初步考证,在与国民党部队牺牲的同等级别的将领对比研究中发现,东北抗联有75位中共将领在抗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八路军76位、新四军29位、华南抗日游击队8位将领牺牲,合计188人。

中共部队改编时大多“官降数级”

事实上,造成人们对中共将领群体认识的缺失与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抗战中牺牲的许多中共部队高级军官,本来与国民党军队将领级别相当,但并没有被授予同等的军衔。

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3个师、每师编制1.5万人,师辖两个旅,每个旅辖两个团。10月12日,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二十八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下辖四个支队。

取消红军番号,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是中共在民族危难关头为促成国共合作而向国民党做出的重大让步之一。但由于部队编制的减少,许多位中共部队的高级军官,实际上被“官降三级”,甚至“官降四级”,以致有些人后来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了,但历史并没有给他们“正名”,恢复应有的将领身份。

仅就八路军而言,编制级别大大降低,比如,由原来的三个方面军改为三个师,有的军级编制降为营级编制,导致大多数红军干部不得不降级使用,许多高级将领方面军总指挥当师长,军团长当旅长,军长当团长。如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任第一二○师师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任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红六军团军团长陈伯钧任第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等等。

这就导致后来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共部队的将领,许多本来与国民党军队中将领级别相当,应当是将领,但并没有被授予同等的军衔。如1938年4月18日牺牲的叶成焕烈士,红军改编时由师政委改任团长。如果根据国民政府当时授予旅长以上为少将的规定,叶成焕烈士理应为将军。

值得指出的是,当时,国民党为了“限共”“防共”,宁愿对一些祸害人民的土匪授予将领等职,而对共产党高级将领却极其苛刻。

中共部队一直没有统一的军衔

纵观整个抗战期间,中共部队在军衔制上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是造成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部队一直没有统一的军衔,乃至军官牺牲后也没有进行军衔上的追加和认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共部队从初创到抗战初期在待遇方面都是平等的,那个时候军队内部还没有明确的等级观念,官兵待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从中共领导人的谋略上看,也就谈不上实行军衔制的问题。

“七七事变”后,为了国共合作和促成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又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是有军衔的,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军衔体系,所以,中共部队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军衔问题。1939年4月2日,八路军以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名义,给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发电,正式提出了在我军内实行军衔制度的建议及评定标准。此后,有一部分中共将领被授予了军衔,如当时的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一二○师参谋长周士第、第三五八旅旅长卢冬生等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中共部队被授予军衔的仍只是少数人,而且大都是需要经常与国民党打交道或搞统战工作的人。所以,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次授衔工作最后没有真正在中共部队内普遍实施,1942年4月24日即宣告结束。

第一次授衔工作结束后,党中央又进行过两次纯属临时性的授衔。一次是1945年9月,为了与苏联红军在军衔上一致,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党中央给临时派到苏联的六位派出人员授以军衔。另一次是1946年,为便于中共部队派往各地的军事调停处的代表能与国民党的代表平等工作,进行了临时性的授衔。但在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后,这部分中共将领被授予的军衔也就自动被取消了。

牺牲后没有按国际惯例被追加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将领也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在牺牲后被追加军衔。

二战中,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苏联、美国,都曾对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嘉奖的同时,普遍追加了军衔,就连加害国日本的军队也不例外。

例如,1937年8月29日,侵华日军第三师团步兵五旅团步兵六联队队长仓永辰治步兵大佐,在入侵上海吴淞铁路码头的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1939年6月17日,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军十五师团步兵团团长田路朝一陆军少将,在安徽南部的一次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被追晋为陆军中将。

国民党军队也有追授军衔制度,仅抗战中追认的少将就有近60位。但即使红军改编后,也没有对共产党牺牲的将领追授军衔。比较一下,国民党将领王铭章牺牲时是中将,被追认二级上将,当时他的部队还不到5000人,而中共将领包森1942年牺牲时,麾下却超过8000人。不仅如此,国民政府追认少将中,张树祯(国民革命军416团团长)、刘眉生(510团团长)等所属部人数甚至在千人以下。按照这样的标准,在东北抗日联军实力最强时任司令的赵尚志将军(注:有45000多人的正规武装,另有20000人左右的地方游击武装),起码应该追认一级上将。

王铭章青铜像(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但当时,却没有这样的同等待遇。而且,即使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首次授予军衔时,也只是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中共将领进行了军衔授予,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共将领仅仅只被追认为烈士,没有进行军衔上的追加,贻误了追加抗战期间牺牲的中共将领军衔的最佳时机,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到1945年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意志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十年了,永不能忘!永不敢忘!

来源:新周报

配图:方志四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历史   将领   面目   中共   群体   牺牲   周年   军衔   部队   国民革命军   国民党   少将   旅长   红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