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公开发言,矛头转向中国,联合二十多国施压中国

随着欧洲人发现对俄罗斯的制裁没什么效果,干脆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最近国际局势变化很快,本来以为制裁能让俄罗斯服软,结果人家不仅稳住了局面,还把油气卖得更多,欧洲嘴上喊着要和俄罗斯“脱钩”,实际却还是继续买能源。

现在他们又拉上二十多个国家一起对付中国,这场操作看起来不像打仗,更像是一场外交上的豪赌。

欧盟围堵俄罗斯失败,转头拿中国出气

这几年欧盟为了逼俄罗斯让步,真是把手里能用的牌都打了个遍。

先是冻结俄罗斯巨额海外资产,让它在国际上动不了钱,接着限制高端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出口,试图卡住俄罗斯的产业链命脉,最后干脆把俄罗斯踢出全球金融结算系统,让它的银行没法正常和世界做生意。

按布鲁塞尔的设想,这么多组合拳砸下去,俄罗斯经济应该很快就崩盘,克里姆林宫就得低头。

但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俄罗斯靠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把损失补了回来,经济不但没崩,反而逐渐稳住,甚至还多赚了一些外汇。

欧盟这下有点下不来台,本来是想让俄罗斯难受,结果自己被反噬,能源价格一度飙升,还拖累了本国经济复苏。

眼看对俄罗斯的招数效果不大,欧盟开始把矛头对准中国,他们觉得中国从俄罗斯买油买气,就是在帮俄罗斯回血,变相削弱制裁效果,这个逻辑虽然有点勉强,但在布鲁塞尔看来足够当成新一轮施压的理由。

于是,欧盟外长卡娅·卡拉斯成了带头人,频繁在公开场合喊话,对中俄经贸关系表示“担忧”,还放狠话要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她甚至专门跑去美国,和美国讨论如何一起给中国施压。

紧接着,欧盟内部开始酝酿“二级制裁”计划,打算针对和俄罗斯有合作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动手,并准备派代表团去美国敲定细节,这场操作在外界看来更像是欧盟在表演一场政治秀,急着证明自己还有“国际话语权”。

更讽刺的是,欧盟嘴上喊着要和俄罗斯“脱钩”,手里却还在不停下订单买俄罗斯的能源,特朗普当年就曾公开吐槽,说欧盟一边制裁一边每天给俄罗斯付11亿美元买能源,等于给俄罗斯输血,让他们的制裁显得像个笑话。

如今,欧盟这种既想维持对俄强硬姿态,又离不开俄能源的矛盾状态,让它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有点尴尬。

美国拒绝跟进欧盟对华强硬路线

欧盟最近这一波针对中国的施压行动,其实并没有得到美国全力支持,美国的态度相对冷静。

美国财政部长和国务卿都公开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中国突然停买,全球油价必然飙升,这会让美国本就吃紧的通胀更难控制。

他们的逻辑非常务实,首要任务是保证全球能源市场稳定,而不是为了政治表态去搞全面封锁。

美方还特意把中国和印度区别对待,认为中国买油是满足本国需求,没有大量倒卖,而印度有明显的转售行为,把俄油卖到欧美市场赚差价,所以才对印度动了二级制裁,而对中国保持克制。

美国其实很清楚,过去几年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效果并不理想,继续加码只会伤到自己的制造业和消费者,特朗普更是直接批评,欧盟才是美国经济的真正竞争对手,美国不该被布鲁塞尔带节奏。

可欧盟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忙着推动“反华联盟”,试图把美国拉进来共同施压,看上去有点一厢情愿。

更现实的问题是,欧盟自身麻烦一堆,俄乌冲突持续消耗资源,财政和军援压力都很大,经济增长停滞,社会矛盾加剧,成员国对华态度也并不统一,有些国家担心和中国闹僵会直接影响本国出口和投资,带来二次伤害。

法国国内政治局势紧绷,总理屡次面临不信任投票,德国经济持续疲软,右翼民粹力量抬头,还出现了“选择党”候选人离奇死亡的事件,让政坛气氛更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急着对外树立一个“假想敌”,其实更多是想转移国内的焦虑,让内部保持某种团结,但这种策略风险极高,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欧盟自身可能首当其冲承受经济打击,甚至进一步分裂内部共识。

中国保持冷静,欧盟可能自伤

中国面对欧盟的施压,表现得既冷静又坚定,中方多次重申,自己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不站任何一边。

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买油是为了满足国内工业生产和民生消耗不是为了支援谁。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俄罗斯身上,还在积极推进和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合作,布局更多元的能源供应渠道,让自己在面对外部风险时更有底气。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不主动挑衅,但也不会被逼退,面对欧盟的连续施压,中国没有急躁,更没有被打乱节奏,反而趁机推动产业升级和供应链优化,减少外部依赖,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实际上中国非常清楚,很多国家虽然嘴上跟着欧盟表态,但私下也明白中国买俄罗斯能源合情合理,真正愿意为了政治表态放弃和中国的经济往来的国家并不多。

要知道,中国的市场、制造业和供应链在全球都不可替代,欧盟就算再喊得响,也未必真敢和中国全面对抗。

长期来看,这场较量拼的不是谁喊得更凶,而是谁能撑得住,欧盟试图通过对外强硬来转移内部矛盾,可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欧盟可能会先感受到经济反噬

过去几年,这种“想压制中国却先伤到自己”的案例已经出现过多次,中国也早就有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外部压力越大,中国越会加速自我完善,让经济和产业链更具韧性。

而且历史一再证明,封锁和围堵并不能阻止一个大国的发展,只会促使它更快成长,欧盟这次的激烈操作,很可能最终只会成为国际政治的反面教材,让外界看到什么叫“用力过猛”。

参考信息

脸呢?欧盟自己还在买俄罗斯能源,竟酝酿制裁中国…——观察者网2025-09-09 10:3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财经   中国   外长   矛头   欧盟   俄罗斯   美国   能源   布鲁塞尔   经济   政治   印度   强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