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许多孩子开启了独自居家模式。独自在家虽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潜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家长需提前做好防范,为孩子筑起一道居家安全防线。
不少家长认为 “家是最安全的港湾”,实则居家环境中隐藏着诸多隐患。厨房便是高危区域之一,刀具、燃气、电器等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曾有 11 岁女孩独自在家想煮面,因不熟悉燃气操作导致泄漏,幸亏母亲及时发现才未酿成大祸。对此,消防部门建议家长出门前锁好厨房门,将打火机、火柴、药品等危险品收纳上锁。同时,要教会孩子识别燃气泄漏的气味,牢记 “开窗、关阀、撤离、求助” 四步法,并在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器。
高层住宅的阳台和飘窗同样危险。为防止孩子坠落或高空抛物,阳台护栏间隙应小于 11 厘米,且需教育孩子不要攀爬窗台。此外,像酒精喷雾这类日用品也需妥善存放,曾有 7 岁女孩将其当水枪玩耍,不慎入眼造成伤害,这类事故值得家长警惕。
暑期气温高,家电使用频繁,用电安全更需重视。国网电力专家提醒,家长离家前需检查电器负荷是否超限,确保线路安装合格的接地线和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测试保护功能。要避免在同一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电器,以防短路起火。
孩子独自使用电器时,需牢记 “干湿分离” 原则:湿手、湿毛巾不可触碰开关插座,插拔插头时要抓牢插头而非拉扯电线。手机充电时应远离床品,更不能边充边用。对于低龄儿童,可在低处插座安装保护罩,防止其因好奇触电。去年就有 11 岁女孩用湿手碰电水壶插头被电击伤,这样的教训需引以为戒。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可借助科技手段加强防护。安装智能摄像头能让家长远程关注孩子动态,配备电话手表则方便随时联络。河南嵩县一位校长建议,家长可制作 “安全联络卡”,写明报警电话、家庭住址及父母联系方式,帮助孩子在紧急情况时快速求助。
此外,发扬邻里互助传统也很重要。家长离家前可拜托邻居帮忙照看,村委会或社区可组建巡查队定期入户排查隐患。多方合力,才能让独自居家的孩子更安全。
暑期安全无小事,家长需提前做好安全教育,排查家中隐患,借助科技与社会力量共同守护,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