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那么富有,为何日军入侵时却不敢抢?看看门口挂的什么

时间拉回到1938年,山西。那时候的中国,啥样?兵荒马乱,人命比草贱。日军的铁蹄踏碎了山西的安宁,烧杀抢掠是家常便饭。别说你是个富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在刺刀面前也得跪下。当时整个山西,尤其是晋中那一片的富商大贾,基本都被洗劫一空,惨不忍睹。

可怪事就出在这儿。在整个祁县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晋商里头号的巨富——乔家,他们那座堪比城池的乔家大院,居然连一块瓦都没掉。里面的金银细软、古董字画,完好无损。

太不合常理了。一座金山,明晃晃地摆在强盗面前,强盗居然眼皮不抬,扭头就走了。这背后要是没点硬邦邦的道道,谁信?

有人说,是乔家祖坟冒了青烟。也有人说,是院子风水好,能辟邪。这些当然都是老百姓的揣测。

说白了,能让凶残的日军乖乖收手,靠的不是鬼神,是人。确切地说,是靠两样东西:一样是多年前种下的“善因”,另一样,就是门口挂的一面旗子。

要说清楚这事,得先让时光倒流,看看乔家是怎么发家的。

跟现在很多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乔家的祖宗,不是什么天选之子,就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光棍,叫乔贵发。为了混口饭吃,光着脚“走西口”,去了包头城。在那儿,他当过伙计,卖过豆腐,啥苦活都干过。

这乔贵发,脑子活络,而且有股子旁人没有的狠劲。他做生意,不走寻常路。有一年,当地高粱大丰收,价格跌到了谷底,同行都愁眉苦脸地抛售,他呢?反其道而行之,倾其所有,把市面上的高粱全收了。所有人都笑他傻,结果没多久,天时大变,高粱奇缺,价格疯涨,他一下子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靠的是胆识,更是对时局的精准判断。

有了本钱,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杂货铺,到钱庄票号。到了他孙子乔致庸这一代,乔家的生意那真是日中天,达到了顶峰。

这位乔致庸,才是真正把乔家带上神坛的人。他把家族生意从简单的买卖,升级到了金融帝国。乔家开的“大德通”、“大德丰”票号,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大商埠码头,甚至做到了海外。“汇通天下”这四个字,在当时,乔家是当之无愧的。

这么说吧,当年慈禧太后西逃,狼狈不堪,就是靠着乔家票号的30万两白银,才缓过一口气。左宗棠西征,军饷紧张,也得客客气气地找乔家周转。你说,这得是多大的体量和信誉?

钱有了,自然要修宅子。这乔家大院,前后修了几代人,越修越大,越修越气派。六个大院,二十个小院,三百多间屋子,层楼叠院,雕梁画栋。传说乔家修院子的时候,地基里都拿银锭当砖头用。这说法虽然夸张,但你今天走进那院子,那种扑面而来的富贵气,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块砖雕,每一扇木刻,都在无声地告诉你:这家,有的是钱。

这么一座金山,装备精良、烧杀成性的日军,为什么不抢?

答案,就藏在那面挂在门口的旗子上。

1938年,日军打到祁县,城里人心惶惶。当时乔家的当家人叫乔映奎,字星斋,是乔致庸的孙子。他心里也急得跟猫抓一样。眼看着日本兵挨家挨户地砸门抢东西,乔家的下人都吓破了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乔家大院的正门之上,高高地挂起了一面意大利国旗。

你可能要问了,一面旗子而已,有那么大威力?日本兵那么凶残,还能被一块布吓住?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面旗子,就是一道保命符。因为当时的国际格局是,意大利、日本、德国是轴心国,是铁杆盟友。日军再横,基本的国际规则还是要讲的,盟友的面子,不能不给。看到意大利的国旗,就意味着这地方可能跟意大利有关系,他们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选择绕道走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乔家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晋商家族,凭什么能挂上意大利的国旗?这旗子又是从哪来的?

这就得说到乔家的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或者说,是他们家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义中取利,关键时刻,义比天大。

1900年。那一年,庚子国变,义和团运动爆发,“扶清灭洋”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当时山西的巡抚毓贤,是个出了名的排外派,下令在全省范围内捕杀洋人。一时间,山西境内的外国传教士、教民,人人自危,血流成河。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七个意大利的天主教修女,从太原的教堂死里逃生,一路颠沛流离,被追杀得走投无路,最后逃到了祁县。情急之下,她们躲进了乔家大院。

你想想,在那个节骨眼上,收留洋人,那是什么罪名?是通敌,是叛国,一旦被官府发现,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祸。换做一般唯利是图的商人,早就把人推出去了。

但当时的乔家掌门人乔致庸,这位把“信义”看得比金钱还重的老爷子,犹豫再三,还是把这七个手无寸铁的修女藏了起来,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等风声过去,他又悄悄备了马车和盘缠,亲自派人把她们一路护送到了河北,安全交给了当地的教会。

这事儿做得极为隐秘,当时没几个人知道。乔致庸做这件事,可能就是出于最朴素的善心,觉得不能见死不救。他可能压根没想过,这个无心之举,会在三十八年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了他的子孙后代。

那七个修女回到意大利后,把在中国的遭遇,尤其是被乔家搭救的经历,详细地报告给了教会。意大利教会对乔家的义举,感念于心,一直记着这份天大的人情。

所以,到了1938年,当乔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想起了这段往事。通过各种渠道,乔家联系上了意大利方面。有种说法是,意大利驻华机构得知此事后,主动向日军打了招呼,要求保护曾经对意大利友人有恩的乔家。而更直接的证据是,一位名叫孟择喜的意大利神父,亲自将一面意大利国旗送到了乔家。

不管是哪种情况,核心都是一样的:当年种下的善因,结出了今天的善果。那面看似普通的国旗背后,是乔家多年前积下的“人情债”。这笔债,在关键时刻,比金山银山还管用。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乔家就是运气好,碰巧救了几个有背景的修女。

但你要是真这么想,就把乔家,把晋商看简单了。

乔家的成功,乔家的长盛不衰,靠的从来不只是运气和生意头脑。他们有一套非常厉害的家规,刻在祠堂里,叫“六不准”:不准吸食毒品、不准纳妾、不准虐待仆人、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也就是嫖娼)、不准酗酒。

在那个年代,一个富甲天下的商人家族,能立下并遵守这样的规矩,简直是不可思议。哪个有钱人不是三妻四妾,声色犬马?可乔家硬是从上到下,把这规矩守了几百年。

这说明什么?说明乔家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财富是水,德行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家族想要长久,光有钱不行,必须要有严格的家风来约束子孙,防止他们被财富腐蚀,走向堕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风,乔家才能在商场上赢得“诚信”二字。他们的票号,之所以能“汇通天下”,靠的就是信誉。老百姓存进去的银子,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天下大乱,只要你拿着票根,就能兑付出来。这种信誉,是他们最宝贵的资产,是真正的“不动产”。

乔家大院能在战火中幸存,看似是那面旗子的偶然,其实是乔家百年德行的必然。那面意大利国旗,只是一个引子,一个看得见的符号。真正保护乔家的,是他们世代积累的“德”和“信”。是救助修女时的一念之仁,是“六不准”家规下的自我约束,是“义中取利”的经商之道。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最危急的关头,化作了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

参考文献:

《祁县志》. 中华书局.

常江. 《乔家大院与晋商文化研究》.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6.

张正明. 《晋商兴衰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

(意)《意大利方济各会山西传教史(1699-1977)》内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日军   门口   意大利   山西   祁县   旗子   国旗   票号   修女   家规   金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