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都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是对他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1965年5月22日,72岁的毛主席重登井冈山,即兴赋词: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七旬高龄也要再看一眼井冈山的毛主席,终其一生并没有重返延安,进故宫里面看一眼。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在后半生没有去这两个地方?
对毛主席来说,没有重返延安,没有进过故宫,是不是他一生的遗憾?
建国后的毛主席,为什么没有重返延安,踏入故宫?
其实,最熟悉毛主席身上这两个“未解之谜”的,莫过于周总理。
对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来说,他们在延安奋斗近10年,终其一生,他们都对延安的黄土地、小米粥都有着深切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毛主席就派遣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询问延安当地的百姓过得好不好,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由此可见,建国后毛主席并没有忘记陕北的当地人民,之所以毛主席不愿亲自动身回去,着实是另有隐情。
1949年3月5日,西柏坡会议召开,彼时北平已喜迎解放,蒋家王朝的覆灭近在咫尺。
毛主席判断:党今后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会议期间,毛主席严肃地对周恩来说道:
“我们这一次去北平,是“进京赶考”,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绝对不能走回头路,变成李自成!”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1644年1月,他在陕西西安称帝,号称“闯王”。
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迅速腐化堕落,大肆纵容兵痞劫掠,致使民怨沸腾,人心思变。
因此,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后没多久,便在清军的逼迫下匆匆撤离北京,最终走向失败。
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经验教训,毛主席始终铭记于心,让全体党员引以为戒。
因此,在将党中央从石家庄的西柏坡搬到北平后,毛主席终其一生都未再返回延安,也未在返回西柏坡,为的就是“不走回头路”。
1949年3月,毛主席率党中央领导班子抵达北平后,就有人建议:将中央的工作地点定在故宫,却被毛主席严词拒绝了:
“故宫是过去帝王将相生活过的地方,离权贵近,离人民远,共产党搬进故宫办公,人民会怎么看我们?”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毛主席未曾对故宫有过深厚的感情。晚年的毛主席,经常回忆起1918-1919年在北京求学的时光。
那时的毛主席,和杨开慧还正处于热恋时期。
毛主席回忆称,自己在那段时光里最惬意的日子,莫过于骑着自行车,载着杨开慧,围绕着故宫的红墙兜风。
到1954年,毛主席还曾在4天之内,三次登上故宫的城墙,眺望北京城,但他自己从未进入过故宫内。
那时故宫的出土文物展览,还在午门的城楼上进行。因此,毛主席想要看故宫里的文物,也无需踏入故宫内。
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称,毛主席对故宫的文物和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一次,毛主席参观故宫文物展先后3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然而,毛主席登上故宫城楼的时间一久,难免就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途径故宫的路人,在看到毛主席登上故宫的城墙后,就高呼:
“毛主席万岁!”
面对城楼下人民热切的呼声,毛主席往往亲切地挥手示意,并时常以:“人民万岁”回应。
但在此之后,毛主席便立即乘车,和警卫员们一起悄悄离开了故宫,并且叮嘱:自己今后参观故宫,只需要罗瑞卿和故宫的工作人员陪同,人越少越好。
毛主席之所以参观故宫都如此低调,一生多次“过故宫门而不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毛主席心中,故宫与中国的帝王将相密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是代表人民,毛主席更是坚定认为人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力量,所以毛主席才对象征权力的故宫,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未曾重返的延安和没有踏入过的故宫,相比之下,前者在毛主席心中的份量自然更重。
对于“不走回头路”的说法,其实毛主席的心中也曾有过些许的动摇。
1964年7月,毛主席多次对汪东兴说过自己有想回延安看看的想法。
汪东兴将主席的心愿,告知曾任延安地委副书记的土金璋,让他好号调查一下延安的情况,看看那里的百姓生活如何,为毛主席重返延安做好准备。
土金璋在对延安进行过一番调查后,向毛主席汇报了延安近年来的生活情况,毛主席说道:
“延安人民曾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至今没有回去看望他们,是不好的,中国革命能有今天要谢谢延安人民啊!”
据辽宁党史网报道称,毛主席本想要在1965年重返井冈山之后,再访问延安,然而这一行程在后来被中途打断。
毛主席之所以在走访井冈山之后,没有访问延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国事十分繁忙。
毛主席当时把井冈山老革命根据地,放在延安的前面,也是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比延安还要悠久。
同时,井冈山处于山区,那里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比延安人民要相对困难一些。
毛主席是基于这些考虑,才决定先重返井冈山。
到20世纪60年代的末期,毛主席的工作日渐繁忙,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出访的机会和时间也是越来越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溘然长逝,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返回延安。
或许,对于“陕北情节”十分浓厚的毛主席来说,这或许是他最大的遗憾。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为什么要把进入北平城称作“进京赶考”?
[2]辽宁党史网:毛泽东难以割舍的陕北情结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