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大团结,又红又专,集中力量办了不少大事情,什么”上山下乡“、“三线建设”,什么“工业学大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等都是惊天地、泣鬼神巨大工程。这些工程当时影响力很大,虽然已经结束多年,如今依然还保留有痕迹,比如说黄鹤镇挂壁水渠。
黄鹤镇挂壁水渠有正式的名字,称之为龙泉大堰,又因为修建在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又有“石柱红旗渠”的雅号,这里为了突出水渠特点,姑且称之为黄鹤镇挂壁水渠,位于石柱县黄鹤镇(当初叫黄鹤乡)三房坝的鹰嘴岩大峡谷上方,地处石柱县城东南角,距离较远,有近50公里1小时左右的车程。
在上世纪70年代,黄鹤乡一带,虽有田地万亩,却是靠天吃饭,一遇灾害,几乎绝收,为了提高农田产量,石柱人学习红旗渠,自发组织全乡5个大队的千多名壮劳力在山崖上修建的灌水渠,水渠于1976年2月2日正式开工,历时间4年,1980年3月2日灌渠竣工,全线通水,距今有近50年的历史。
黄鹤镇挂壁水渠起自六塘乡孙大湾,途经乓头岩、马家岩、蓝家岩、庙子岩、田家岩、彭家岩等五个大队,止于鱼泉口沙湾水库,全长15.3公里。当时条件简陋,几乎没有机械设备,但建设者抱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全部用钢钎、大锤绝壁上人工开凿而成,条件相当艰苦。
黄鹤镇挂壁水渠都是一米宽一米深的渠槽,那时候没有钢筋水泥,就以石灰细砂搅拌成浆,填充粘接石缝,绵延15.3公里,缠绕在悬崖峭壁上。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行走其中,眼前清水静流,不急不缓;头上蓝天如洗,白云伸手可及;远方奇峰兀立,山峦蜿蜒起伏;脚下峡谷万丈,林木葱茏,景色甚是优美。
黄鹤镇挂壁水渠是人工创造的奇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环境也优美,虽然并没有进行旅游开发,但却受到重庆本地户外爱好者的青睐,不少户外爱好者慕名前往,年轻的还好说,一边徒步一边欣赏景色,优哉游哉,但对年长者,或者有恐高症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黄鹤镇挂壁水渠只是一条普通水渠,仅在《石柱县志》大堰的表格中有记载,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记录,就连当地中青年也很少人知道,在悬崖的上方还有一条人工天河,表现得比较低调,再加上水渠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安全设施缺失,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为安全着想,最好不要前往,你说是不是?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