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周总理担心苏联动用核武器,毛主席反问总理:你读过明史吗?

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可谓是在跌宕起伏当中走来的,曾经在与苏联外交关系恶化的同时,苏联甚至一度想要动用“核武器”来教训中国

面对当时严峻的外部国际形势,周总理也为新中国的前途而感到担忧,甚至一度请示毛主席“苏联一旦动用核武器,我们该如何应对”?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报纸,摘下眼镜笑着说道:“恩来,你读过明朝的历史吗?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几百年前就给出了朱元璋应对外部威胁的方法”。

毛主席面对来自苏联的“核威胁”究竟是如何能做到如此的镇定自若的?

降至冰点的中苏关系

早在斯大林执政期间,中苏的外交关系一直处于相对稳中向好的状态中进行发展,中苏两个大国之间在各方面的合作都在逐渐的不断加深。

毛主席甚至为了中苏之间的外交关系,把首次出国访问的对象也设置为了苏联,选择在为斯大林祝贺70大寿的同时加深两国关系。

但是伴随着斯大林的去世,苏联对中国的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变,新上台的赫鲁晓夫完全和斯大林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线。

不仅上台之初,全面的否定了斯大林的路线,更是为了彰显其苏联领导人和苏联的霸权地位,欲要干涉中国的内政。

赫鲁晓夫出访中国主动提出与中国共同修建长波电台和组建联合舰队等无理要求,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和军事利益,断然遭到毛主席的严词拒绝。

这件事情导致赫鲁晓夫十分的生气,当即下令撤走援助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撕毁两国的外交合约,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也日益加深,从最初的友好合作逐渐走向对立。

此后的中苏之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几乎摩擦不断,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华的态度更加的强硬。

尤其是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中苏边境多次发生军事上的冲突,苏军虽装备占优,但中国边防部队坚决反击外来侵略者,使得苏联高层颜面尽失,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苏联高层当即下令调动军队陈兵中苏边境,中苏大战之事态一触即发,两国都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等激进派主张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计划动用300枚核弹攻击中国核设施及工业城市,这一方案得到勃列日涅夫支持。

但是此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不是单单只有苏联拥有,中国早已在1966年的时候就已经成功的将带有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发射成功。

以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为首的保守派对于勃列日涅夫的主张提出反对,出于对于中国具有核反击能力的考虑,核战将导致苏联本土遭受威胁。

苏联高层对于中国的“教训”方面出现了争执,苏联高层处于了举棋不定的状态,再加上为了防备太平洋隔岸美国这个“老对手”,勃列日涅夫准备试探一下美国的态度。

美国的态度

在勃列日涅夫看来,中国在朝鲜战争当中让美国丢尽了颜面,美国一定会默许苏联的这一“教训”的行动。

于是为了避免美国在身后“捅刀子”,勃列日涅夫急令苏联驻美大使和美国交流就苏联对中国核打击的计划“通气”并征求美方的意见。

面对如此大的事件,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当即将此事向尼克松汇报,经过美国高层的紧急反复磋商后认为,美国最大的威胁来自苏联,中国的存在符合美国的利益。

此时的美苏局势,正处于“苏攻美守”的局面,几乎使得美国高层压力倍增,美国当即对于此事件发出了反对的态度。

一旦苏联这头北极熊敢发动对于中国的核战争,美国在太平洋沿岸的多年战略布局以及几十万的美军,将直接受到巨大的威胁。

不出意外的是,还是出意外了,美国当即对于苏联要针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通过美国媒体在国际上大肆的报道,苏联高层对此恨得“咬牙切齿”。

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周总理的手中,一直担任着新中国的外交“大管家”的周总理对于国际上的外交消息非常的敏感。

在拿到苏联的对中国的核打击的消息之后,急忙乘车来到了中南海会见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苏联的军事图谋。

毛主席接过周总理的手中的报纸,详细端详过后,这位经历了几十年中国革命风风雨雨的领袖突然笑了起来。

主席的态度

毛主席安慰周总理不要着急的同时,突然对周总理问道:“恩来,你读过明朝的历史书籍吗?”

对于毛主席的突然问话,周总理有点没弄明白主席的深意,当即回答道:“曾经的确了解过一些”。

毛主席说道:“你可知道青田先生刘伯温所对于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我看应对苏联的“核威胁”我们完全可以适用嘛”。

周恩来当即明白了毛主席早已对于苏联的威胁提前做足了应对之法,当即请教毛主席接下来的指示。

对于中苏关系恶化,毛主席对于未来的局面早已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尤其是在珍宝岛战役,中苏火力激战之后更加坚定了毛主席的想法。

毛主席也参照刘伯温的策略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全民备战方针,全国进入临战状态,将百万解放军陈兵中苏边境,大量的边境工业内迁。

同时,毛主席更是提出了一个让苏联人感到恐惧的战术“换家战术”,如果苏联胆敢发动核攻击,中国的百万野战军将全部开进苏联境内。

到那个时候,中苏谁遭受“外科手术”还不一定呐?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移民与苏军展开游击战,利用人口优势逐步占领苏联领土。

这一策略充分展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更体现了中国人不惧怕外来压迫,“宁为玉碎”的决心,迫使苏联高层重新慎重考虑对华策略。

苏联对于中国这一疯狂的做法给震撼了,忌惮与中国开战后的核战后果,双方签署临时停火协议,紧张的局面开始缓和,一场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核威胁

百度百科——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百度百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苏联   珍宝岛   赫鲁晓夫   斯大林   核威胁   明史   核武器   美国   反问   中国   总理   高层   中苏   担心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