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熟练背诵八股文,就能考上状元吗?

经常穿越的朋友们都知道,就算在古代你把八股文给背熟了,也不可能考中状元,因为古代科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不是简单的填空题,因为八股文只是科举考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诗经论、律赋策论等考试科目,以及乡试、会试、殿试的难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要经过层层筛选。
在影视剧中,考上秀才就可以帮别人写诉状、申辩等,这是因为能够考中秀才的,就说明他对本朝例律、公文书写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从秀才再往上考,又会难倒多少人呢?所以很多人至死都只是个秀才出身。


毕竟古人也只是科技水平不发达,但他们又不是傻子,如果只是会背书的书呆子,不管放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不可能做官的。不然为什么在笔试后,还会有殿试?这主要就是考察你的临场发挥和情商怎么样。
比如在明朝嘉靖年间,殿试内容是:替永平十八年的汉明帝拟一道诏书,号召群臣表忠心;在替乾元元年的唐肃宗拟一道诰,封郭子仪为中书令;还要替永乐二年的大臣们写一份贺表给皇上,背景是周王朱橚向朝廷进献驺虞一只。
所以这不仅需要当朝学子学识渊博,关键是还要能揣摩当朝皇帝的心思。

有的时候,科举考试也会出一些没逻辑的题。在明清科举中,考官常将四书五经里面,一些毫无关联的句子拼凑成题,称为“截搭题”。
例如“君夫人阳货欲”这道题,“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阳货欲”则来自论语·阳货。明代丘濬曾批评其“破碎经义”,但在清代童生试中,仍旧流行这种出题风格。
而且到了清末,因为受西学影响,某地乡试甚至出过:“项羽与拿破仑孰强”的这种考题。这如果只是死背八股文和四书五经,不曾了解外事的学子,又怎能答出此题?


再者说,我们对科举其实是有刻板印象的,会觉得这就是场命题考试。但实际上古代的科举考试,却是命题论文,并要求结合当下时政抒发感谢、提出建议,但不得议论政治,且必须采用八股文的形式来写。所以只背熟八股文,肯定是考不上状元。
再拿清朝数据举例,清朝末代人口4亿,整个儿清朝进士总共录取了2万6千多名,平均每年录取100名左右。我们现在14亿人,每年清华北大录取接近8000人,是古代80倍,将人口因素考虑上,录取率已经远超古代,也就是说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放在清朝都不一定考上进士,更别提状元了!
而且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于卷面整洁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从头到尾是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抹修改的地方。所以想要考上状元的第一步,得先把字练好,不然光熟背八股文,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历史   状元   熟练   古代   科举   殿试   秀才   考试   清朝   论语   乡试   当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