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整体走的还可以,但是成交量缩量到2万亿以下,是最近20个交易日最低了,比前期高峰3万亿,少了1万亿。
前面回调了20-30%的AI科技今天出现明显的反弹,工业富联出现涨停。
从消息面上来看,主要是昨晚甲骨文(Oracle)发布最新财报,业绩大超预期。
预计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暴增77%,达到180亿美元。
更令人震撼的是,公司宣布其“剩余履约义务”(RPO)已飙升至4550亿美元,同比暴涨359%。
什么意思?
就是甲骨文直接说,“尚未确认”的未来收入,相当于3万亿人民币的订单在手。
这并非远期预测,而是基于已签署合同的履约义务,具备较高确定性。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盘后股价一度飙升超30%,市值逼近2000亿美元。
甲骨文的激进指引背后,是全球科技巨头对AI算力需求的集体押注。
过去,云服务的增长依赖企业IT迁移,而如今,AI大模型训练、推理、推理即服务正成为云收入的核心驱动力。
甲骨文CEO明确表示,公司已与OpenAI、xAI、Meta等AI领军企业签署多笔“数十亿美元级”的云合同。
这些客户需要的是大规模、高性能、低延迟的GPU集群,而甲骨文正通过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构建其OCI AI云能力。
更关键的是资本开支的跃升:甲骨文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将跃升至约350亿美元,远高于此前预期的250亿和2025年的210亿。
这笔钱将全部砸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和AI芯片采购。
而且大家一定要知道,不止甲骨文,全球科技巨头的AI资本开支:
亚马逊AWS: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超600亿美元,重点投向Graviton芯片和Trainium训练芯片。
微软Azure:2025年CapEx预计达550亿美元,其中超40%用于AI基础设施。
谷歌云: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450亿美元,定制化AI芯片加速落地。
Meta: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超300亿美元,部署35万块H100/B100级GPU。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清晰的逻辑:AI不是应用层的创新,而是底层算力的重构。
还有一点,当全球巨头还在持续加大资本开支的同时,对于上游企业来说,订单是少不了的。
从近期的市场来看,目前A股的AI硬件板块自8月的高点以来普遍回调20%-30%。
今日两市成交额回落至2万亿元以下,市场情绪趋于冷静,部分资金开始质疑“AI硬件是否已经见顶”。
毕竟这个位置,很多技术派会认为AI科技的技术面走差了。
这些公司的基本面,有变吗?没有。
变的只是市场情绪。
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AI数据中心升级的底层逻辑未变。
以光模块为例,800G产品已大规模出货,1.6T技术路线明确,目前行业龙头的其海外订单能见度已排至2026年。
再看服务器与液冷,国内很多企业在国产算力与液冷技术上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当前的回调,我认为更多是市场对短期流动性的担忧,而非基本面变化影响。
最近市场上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所以站在当下,我们要去看AI硬件的投资机会,肯定避不开这个问题。
所以今天小猎豹用数据来对比,这样更加直观:
从2024年9月24日到2025年9月5日,A股涨幅前10的申万二级行业,平均涨了110%。
听起来不少?
但对比2013年到2015年那波牛市,TOP10行业平均涨幅峰值是446%。
110% vs 446%,只有四分之一。
再看“百日新高个股占比”——这个指标衡量的是市场宽度。
2015年最疯狂时,64%的股票都在同步创新高。
而本轮行情,“百日新高个股占比”近期高点仅为25%。
这说明什么?
当前市场仍处于“龙头领涨”阶段,赚钱效应尚未扩散。
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轮大级别牛市,从历史对比来看,当前涨幅或仍处于早期阶段。
而AI硬件,作为整个AI产业链中比较好可验证、能用订单说话的环节,AI硬件板块或仍是资金重点配置的赛道之一。
投资最怕什么?就是错误的判断。
比如这是把情绪的起伏,错当成基本面的变化。
当然,市场情绪变化也可能反映部分前瞻性预期。
对于AI科技来说,此刻的回调,或许不是终点,有可能是新一轮上行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