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现在的抗日电视剧所赐,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或许才是全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日本人。
但鲜有人知道的是,1945年,当这位手握105万大军的敌酋接到了日本大本营的投降电报时,他的内心到底是何等反应。
其实,与常人想象的冈村宁次或震惊、或愤怒、或无奈的情绪不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冈村宁次接到电报时,或许只能用一脸懵圈来形容。
其实说是一脸懵圈,但冈村宁次对于投降这件事,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心理准备的。
此人虽然罪大恶极,但就其能力而言,或许配得上“精明强干”四字。
他毕业于著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进入陆军大学校深造,又曾去过德国留学,对时局有着极为清晰的认知,绝非泛泛之辈。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当年冈村宁次还是一个少佐时,便能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此三人又被称为“巴登巴登三羽乌”)闭关开会商讨日本国策,而当时负责给他们站岗的,是后来成为首相的东条英机。
由此可见,冈村宁次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资历,达到了怎样的地步。
而事实上,冈村宁次能够在军队混得风生水起,靠的远不是资历和地位。
他还参与制定了日本陆军核心军事条令,提出了“进攻至上”“速战速决”思想,为日本对外侵略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他还推动陆军机械化改革,主张发展坦克、航空兵,提升日军对外扩张的军事能力,能力可谓极为出众。
(二战的日本军部)
有着这样的能力,冈村宁次当然能发现1945年的日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烂摊子。
此前一年孤注一掷的豫湘桂战役,虽以惨胜告终,但日军消灭中国有生力量、打通南北战线的战略图谋却彻底破产。
而且中国军队的反扑,更是让日本闻风丧胆。
雪峰山一役,74军凭美械装备痛击日军,令其谈之色变;东南亚一带,驻印军追着日本陆军死缠烂打,致使精锐的第18师团四处抱头鼠窜。
(雪峰山战役,中国军队远强过日本)
而在江南水网地带,中国军队的汽艇如幽灵般穿梭于河道,更令日军陷入绝境。
为求自保,日军竟将“以战养战”的逻辑推向荒诞,基层部队主动联络中国军队,将武器弹药、药品甚至军用罐头作为‘保护费’交付,换取对方不袭击据点。
据战后披露的日军日记记载,某部日军军官因拒绝缴纳“保护费”,竟被长官以“动摇军心”为由枪决示众;与此同时,日军还经常对旅居中国的日本商人等平民强行征缴“捐款”,再由日军转交中国军队,美其名曰“维护治安”。
(灰头土脸的日本人)
那些曾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者,如今却为求一口温饱,不得不让士兵替中国农民插秧收割;而那些曾以“武士道”自诩的军官,此刻竟要靠“花钱买命”才能保住性命。
这般魔幻现实,与当年动辄奸淫掳掠的日本军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若问为何日本人不再如往昔般残暴,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人报复的怒火,他们绝对无法承受。
(投降的日本人)
这一系列残酷现实,让冈村宁次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
而等到后来,当军队元老铃木贯太郎奉命组阁时,冈村宁次更是有了”不详“的预感。
毕竟,铃木此人非同小可,他既是日俄战争的“功勋”,他的妻子又是天皇的奶妈。能够让如此大人物出面组阁,而日本现在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地步,那么很有可能,就要商量停战投降的事宜。
(铃木贯太郎)
但等到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以后,事情却远远出乎于冈村宁次的意料。
1945年8月10日,冈村宁次接到了东京发来的“大陆第1378号令”,电令中如此写道:“日本将在继续与美国作战的同时,集中兵力对抗苏军,重启全面战争。”
更令他费解的是,命令要求他立即调遣部队支援关东军,对苏作战。
(日本关东军)
然而,就在两天前的8月8日深夜,冈村宁次的参谋已通过欧洲和重庆的无线电广播,截获了截然不同的消息——“日本即将投降”。
如此一来,冈村宁次就彻底陷入两难的局面,一面是“全面作战”的死令,一面是举世沸腾的日本投降传言。他握着电报的手微微颤抖,喃喃自语:
“这究竟是战是降?日本的天,到底要往哪边倒?”
(冈村宁次)
思来想去之下,他连忙派出自己的参谋长回国请示。可回国以后,冈村宁次又收到了一则天大的消息,称日本准备和盟国谈判,商量投降的事宜。
短短一天时间,事情就又发生了180度的变化,冈村宁次看着电报,半晌都摸不着头脑。
而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还是接下来的几封电报。1945年8月12日,当冈村宁次的多年老友,时任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的密电发到南京司令部的案头时,冈村宁次的手指突然顿住。
因为梅津美治郎的密电内容与之前的投降言论截然相反,要求他“宁可玉碎,决不收兵”。
(东京要求继续作战)
一天后的1945年8月13日,关东军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抽调第一军及两个师团增援南满,准备应对苏联的出兵,冈村看着电报,觉得战争仍然将要继续进行。
1945年8月14日,午前,这种战争继续进行的征兆更加明显,日本大本营要求他派兵做好准备,坚决击溃所有“来犯之敌”。
可仅仅两个小时以后,他的参谋长又从东京发来急电,称由于受到广岛和长崎,以及东京大轰炸的影响,“最坏事态,已成定局”。
(遭到了轰炸的东京)
难不成又要投降了?冈村宁次心中暗自思忖,不知道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凌晨两点,陆军次长又发来电报:“明日正午,静听玉音。”冈村盯着电报末尾的“玉音”二字,恍惚间看见昭和天皇的侧脸在电波中若隐若现,他知道不管之前的猜测如何,这一次,事情应该会有了答案。
1945年8月15日,晨雾未散,冈村已穿戴整齐端坐收音机前。
9点整,当《君之代》的旋律从留声机里流淌而出时,听完了”玉音放送“的冈村宁次终于明白,日本曾试图抓住机遇成为大国,但最终却迎来了可耻的失败结局。他虽然有过不接受投降命令,继续与中国为敌的想法,但最终这一切还是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
1、扬子晚报《中国战区日军签字投降,当时报刊这样报道》
2、凤凰网《还原日本无条件投降全过程 冈村宁次将降书递给何应钦》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