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活力街区”的背后少不了精细的秩序,连外摆位花丛的高度都有讲究

位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的大学路,是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模范样本。这里的商业形态丰富,吸引了庞大的居民、学生和商务人士群体。700米长的大学路上不仅汇聚近80家特色商户,沿街外摆位的应运而生更带来了烟火气和松弛感,客流量也随之而来。

但是2023年冬天,开在大学路上的Chili's奇利斯美式小餐馆却在经营中遇到了一些烦恼。因为冬天气温低,客人都不愿意坐在室外,对他们的营业额形成了很大冲击。当时,Chili's负责人找到了区里的相关部门,寻求政府的帮助。他们的需求很快得到相应,餐厅外新增了一圈透明风挡,用以防风。这一举措使得餐厅顾客的到店率和就座率有了明显提升,营业额也提升了近20%。

规范外摆:“烟火气”与秩序感并存的关键一招

在8月28日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中,店长姜启文告诉记者,相比室外,室内的局限性较大。因为大学路周末步行街上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所以很多客人来大学路的时候,都更倾向于坐在室外,便于第一时间看到活动现场,体验度会非常好。“但如果坐在室内的话,大家就看不到了外面了,相对来说体验就会差一些。所以即使是冬天,只要不是太冷,很多顾客还是愿意选择坐外摆位。”

外摆位虽好,但也需要商户自觉遵守一些规定。“比如每天早晚,我们都会做好清洁工作。另外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不同商户间的外摆位之间要有一些花箱的隔断,花箱的高度也有讲究,花丛要在70-130厘米的高度之间,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姜启文说,“最外面的座位不能超出划定的范围,一定要在线内,以便确保行人安全。”

对于外摆怎么摆,一开始没有统一规范,商户之间互相比较,很容易引起矛盾。但街道深知外摆位是大学路街区的灵魂,因此没有简单采取禁止措施,而是通过制度重塑、疏堵结合,将外摆位管理全面纳入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推行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既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与主导作用,又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并一以贯之执行。

2019年,五角场街道牵头成立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汇聚政府、高校、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与作用,实现良性互动,为后续管理规范及联审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2023年,街道制定并出台《大学路街区沿街外摆位管理规范(试行)》,今年迭代至2.0版本,形成“一路一方案、一店一规范”,为管理部门和企业商户提供了统一的行为准则。

在外摆位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大学路围绕三大重点,将一张张街边小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一,精准把控,形象“统得住”。对外摆设置面积与区域进行精准核算,明确设置标准,确保商户清楚了解可设置位置及面积。同时明确外摆空间规划、隔断装饰、桌椅及雨棚设置要求,从材质、颜色、风格等多方面提出规范指引。

二,流程规范,申报“跑得快”。明确商户申请外摆位所需资质,统一申请材料与格式,建立从申请、物业预审、管理部门初审到多部门现场评估的规范化流程,通过公开透明程序,营造清朗守序的营商环境。

三,积分管理,责任“压得实”。建立10项市容环境职责和5项“一票否决”清单,违规者按相应分值扣分,积分与外摆位使用资格直接挂钩,督促商户严格遵守规范,履行日常维护责任。

为了减少天气影响,持续发挥外摆促消费作用,去年冬季试点加装透明风挡,使顾客免受寒风,也为商户带来温暖。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大学路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24%,其中最冷的2月份增长近40%,风挡设置深受商户欢迎。

“一门受理”:为企服务“快车道”的打造秘诀

大学路连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是杨浦“三区联动”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全市最具特色、最富人气的商业街区之一。

商区、校区、园区、营区、社区“五区联动”的区位优势给五角场带来了丰富资源,如何将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一直是街道持续探索的课题。

2023年5月20日,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正式启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大学路街区党支部书记潘佳玮介绍,两年来步行街始终坚持多元共创和精心策划,联合B站、小红书、爱回收、得物等70余家头部企业及国际知名机构,成功打造了“KIC知识艺术节”“减碳嘉年华”“马路生活节”“春呐齐鸣东方美学市集”“心动小镇春日派对”等近90场重磅主题活动。

“周周有亮点、月月有爆点”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激发了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创热情,吸引广大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更成功将超千万客流量转化为限时步行街2.9亿元的销售额,其中单个周末客流峰值达13万人次,客流与消费额屡创新高。

火爆客流和丰富内容的背后,是街道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的创新努力。为解决企业办理活动需频繁跑腿的问题,街道整合各职能科室,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一门受理”活动联服机制,通过线上快捷申请和线下多部门联审,实现企业“只跑一次”,既守牢安全底线,又让企业放开手脚办活动、促消费。

党建联建:“红色引擎”助推发展的不竭动力

解码大学路的“破圈”逻辑,街道持续探索以大学路街区党支部为引领、街区联合党支部为纽带、企业独立党支部为触角的全方位、多层次“1+3+N”组织体系,通过“党建搭台、行业联动、商户唱戏”的服务模式,有效串联起大学路上537家经营主体和2543名新兴领域从业人员。

截至目前,大学路街区党建“朋友圈”中包含非公企业党组织18个。通过建立“同类商户小组”议事机制,将复旦旧书店、谜芸馆、大隐书局等6家特色书店纳入党建服务矩阵,尝试推出书香联盟发展模式,为传统业态转型和商户跨圈互动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围绕节庆节点,联动“魅力五角场”定期宣传大学路首店、美食、潮玩、新品及优惠促消活动等,联动团市委青春经济、区妇联家+书屋等平台,积极向外推介大学路优质特色商户,本年度累计推介商户30余家。

大学路的系列管理做法,已入选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其背后不断迭代的管理智慧,已成为街区微治理的“说明书”。在街区、社区和校区、园区的交汇处,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中,大学路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正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治理“千条线”,绘就出一幅商业发展“含金量”与基层治理“含新量”相得益彰的美好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美食   花丛   街区   少不了   秩序   讲究   精细   活力   高度   大学   街道   党建   企业   党支部   杨浦区   风挡   客流   主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