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昨天(9月18日),最让老鬼关注的一条行业数据,终于有了结果,圆通、申通、韵达发布了8月份经营简报。
为何如此关注8月份的数据?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反内卷”首月战报。今年7月份,国家邮政局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竞争,而8月份数据是“反内卷”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完整月份,透过三家通达系巨头的月度经营数据,不仅能看到各自战略调整的成效,更能洞察中国快递业在 "反内卷" 政策落地效果。
其二,旺季前的“窗口期”。8月,正处于行业旺季前夕,历来是快递企业战略调整的窗口期。这个月份的数据,是快递企业应对旺季的战略预演,可以清晰窥见快递企业在旺季前夕的战略布局与竞争态势。
简而言之,8月的业绩数据,既是反内卷政策的压力测试报告,也是旺季竞争的战略沙盘推演,其中的一些关键数据,颇具参考价值。
01
“反内卷”首战告捷
在林林总总的业绩数据中,大家最关注和关心的无外乎:业务量、业务收入和单票收入这三个指标。
仅就这三个指标,我们来简要汇总“三巨头”交出的8月份成绩单——
1、业务量:圆通增速领跑
整体来看,"二通一达" 的8月份业绩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圆通:继续保持了规模领先优势,当月完成业务量 25.11 亿票,以近 4 亿票的差距领先于申通的21.47 亿票和韵达的21.45 亿票。更值得关注的是,圆通的业务量同比增长 11.08%,增速在三家公司中最快。
申通:业务量 21.47 亿票,同比增长 10.92%,业务量增速与圆通几乎持平,业务量与韵达仅差 200 万票。
韵达:业务量21.45亿票,同比增长8.72%,业务量虽与申通接近,但增速落后2个百分点,显露出“榜三之争”战况胶着。
2、业务收入:申通增速领先
规模与收入的转化效率呈现出不同图景——
圆通:收入53.90亿元,同比增长 9.82%,营收规模稳居三家之首。
申通: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 14.47%,营收增速位居三家之最。
韵达:收入41.19亿元,同比仅增长 5.16%,整体依旧面临较大压力。
3、单票收入:反内卷成效初显
“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单票收入成为观测企业盈利修复的核心指标。
圆通:单票收入2.15 元,同比微降1.13%,但环比回升0.07元,跌幅大幅收窄。
申通:单票收入2.06 元,同比增长 3%,环比增幅0.09元,单票收入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也是三家中唯一实现单票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
韵达:单票收入1.92 元,同比下降 3.52%,环比微增0.01元,修复速度相对慢于另外两家。
综上来看,8月的经营数据揭示了快递行业在“反内卷”政策下的两大显著变化:
一是业绩稳健增长,但企业间分化明显。
圆通业务规模最大,单票收入最高,环比改善明显,基本面稳固。
申通表现亮眼,量、价、收增速均居前列,展现了良好的反弹势头。
韵达在当前阶段仍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其价格修复进程和内部调整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二是单票收入普遍回升,“反内卷”首月告捷。
单票收入的环比变动揭示企业“真实议价能力”,在8月份的经营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单票价格的企稳回升。
对比7月份数据,圆通、申通和韵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这种集体改善并非偶然,而是7月份开始的“反内卷”政策发力,以及各地政策引导与市场自发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02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8月份,快递单票收入的普遍回升,无疑是“反内卷”政策下难得的曙光。但这缕阳光能否持续驱散阴霾,形成持续的良性发展,对各家快递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是更深层次的考验。
9月以来,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地快递企业集中下发涨价通知,单票价格上调0.2元至0.3元。部分地区还明确10月1日后将再度上调0.2元。这些区域性调价虽然上涨幅度有限,却打破了 "谁先涨价谁先死" 的囚徒困境。
此外,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10月15日起施行,进一步强化对低价倾销的处罚力度,行业价格战有望从“无序” 转向“有序”。
可以预见的是,8月份只是行业单价回升的开始阶段,即将到来的业务旺季,才是检验快递行业“反内卷”成效的关键战场。若旺季价格涨幅与业务量增速保持合理比例,才标志着行业真正走出 "增量不增收" 的困境。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涨价在带来收入修复的同时,也对三家企业的业务量增速产生了短期影响。8月份,圆通、申通、韵达的业务量增速均在8.7%-11.1%之间,均低于全国12.3%的行业平均增速。
这表明在涨价初期,部分对价格高度敏感的低价电商业务可能会短暂流失,或被尚未完全跟进涨价的其他快递企业分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正从“以价换量”的粗放增长,向“价量均衡”的健康发展模式转变。
由此来看,要想延续行业“反内卷”的良好势头,在快递业务旺季期间,势必面临几个现实挑战。
比如,当前的价格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东、浙江等主要“产粮区”的强力监管,随着业务旺季的到来,可能再度引发企业对份额的争夺,若有一家为了争夺份额而再次主动降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再比如,这一轮快递涨价存在地区差异,部分省份仍存在低价竞争,尚未全面推动涨价。这可能导致部分商家在业务旺季期间,利用“价格洼地”跨区发货,削弱整体效果,破坏脆弱的平衡。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旺季期间的涨价能否持续、派费能否同步提升、利益分配机制能否优化等等这些挑战,不仅决定着快递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否修复,更是整个行业能否重归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月的回暖,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但政策红利终会褪去,真正的考验刚拉开序幕。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