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人来说,内裤从来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几十年前,它甚至是身份与品位的隐形标签。
可到了今天,如果你在社交平台坦白自己还在穿三角裤,大概率会招来一片“兄弟你怎么还活在上世纪”的调侃。
这是现实数据的写照。一项网络投票中,超过七成男性选择穿四角裤,只有不到三成仍守着三角裤的阵地。那究竟是什么推动了四角裤的崛起呢?
一、三角裤的百年兴衰
时间回到1935年,美国库珀公司创始人亚瑟设计出全球首条面向大众销售的男士三角裤。
并取名为 brief,意为简洁,也暗含冲击传统的先锋意味。此时正值大萧条结束、时尚文化复苏的年代,人们开始追逐新的造型和新的自由。
这种采用 Y字形剪裁 的内裤,与当时流行的长衬裤形成巨大对比。不仅让男性体态线条更突出,还被视为解放下半身的革命产品。因此三角裤曾经是男士内裤界的时尚神话。
到了40年代,三角裤的名声再被推高。不少好莱坞影星和社会名流穿着它登上杂志封面或走入电影镜头,男性的身体美学首次获得大众文化的聚光灯。
而在那个年代,四角裤也已经存在。1925年美国公司 Polo Meeting Muse将拳击短裤改良推出,命名为boxer shorts。但因为三角裤的视觉冲击太强,四角裤在一段时间里只能做陪衬。
然而辉煌并不代表永生。男人对三角裤的抱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生活的无数尴尬现场。三角裤外套紧身裤,一坐下,“内裤外显”被同事调侃成行为艺术。
而且坐过山车时,卡裆的三角裤配上安全扣,高速俯冲时生不如死。
这种束缚,逐渐让三角裤从男人心里的支撑象征变成了约束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自嘲:“穿三角裤就像五花肉捆绳。”
更关键的是,三角裤曾经的功能优势,在新的健康认知下成了负担。因为它不仅是时尚问题,更可能是生理健康的隐患。
三角裤与四角裤的真正分水岭,不是审美,而是健康危机。进入21世纪,男性生育力的断崖式下降成为全球性话题。
2022年,流行病学家 Shanna Swan 在《人类生殖学快讯》上公布研究结果。1973 至 2018年间,全球男性精子浓度从每毫升 1亿个下降到 4900万个。总精子数量从 3.357亿个下降到 1.375亿个。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精子合格率仅 20%,社会人士更是不到10%。
长期以来,专家将原因归咎于基因、环境污染以及长时间工作压力。
但 201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让内裤直接登上被告席。穿紧身三角裤的男性,精液浓度比穿宽松四角裤的男性低约 25%。并且,该结论在多次群体验证中被重复成立。
于是,官方开始建议男性选择宽松内裤。与此同时,这条建议就像给三角裤下了“判决书”。也为四角裤打响了健康营销第一枪。
四角裤不仅在健康上站了队,还恰好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男性消费心理的转变。男人开始追求“舒适第一”,不再为了凸显体型而牺牲日常感受。
可以看出市场的数据也迅速反映了这种心理变化。
2003年,美国四角裤销量首次超过三角裤,此后两者差距不断拉大。到2023年,中国男性内裤市场规模约 180亿元,其中三角裤销售额仅 72亿元,同比下降 7.7%。2024年上半年再次下降 7.9%。
并且,选择四角裤不仅是生理上的舒适,更是一种温和稳定、健康自洽的生活理念。取代了过去对阳刚符号的执念。
四角裤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它能通吃市场。在审美与消费多元化的今天,高端品牌仍然在坚持输出三角裤。但它们的战场不再是舒适度,而是身份与标榜。
以 Calvin Klein 为例,其经典款腰边印着“CK”字样的三角裤,至今是销量最高的型号。在中国的主要电商平台依旧热销。
而三角裤的吸引力不在于剪裁或布料的革命性,而是品牌本身所传递的“潮流青年与精品男士”身份信号。男人们买的不是一条裤子,而是在人群中隐秘展示的个人坐标。
运动品牌也在推高这种身份费。三角运动内裤在健身圈被视为“专业与生活方式”的象征。
设计师Andy说过,三角、四角我都做。男士内裤是刚需,这个赛道只要不作死,就很难被淘汰。
这句话背后,恰好折射出当前男性消费观的现实。健康、舒适、安全成为主流。
四角裤在内裤界崛起的靠的是健康数据的推波助澜、消费心理的自我修正。以及品牌在身份标签上的不断深化。
审美只是表层,决定潮流的是身体的真实感受与社会的隐性压力。而当全球男性精子数量的下降被不断研究确认,内裤这个再不起眼的物件,也能成为健康策略的执行者。
回顾百年男人内裤史,三角裤从新潮符号到被认为是男性酷刑,仅用了三代人的时间。三角裤的衰落,并不是因为它不美,而是因为它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男人的生活需要。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