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彭城之源”?终于搞清楚了!新地标,就在徐州市区!

【来源:都市晨报】

下圆墩遗址公园

位于彭城七里起始单元“彭城之源”,

是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

下圆墩遗址是目前

徐州市区考古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

具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征。

该遗址的创造者

就是今天徐州市的直接先民,

此地也是后来大彭国的前身。

“五一”新开放的下圆墩遗址公园

让往来游客放慢了脚步。

今天

跟着晨小编一起

揭开“彭城之源”的神秘面纱

探寻徐州的千年底蕴与独特魅力

下圆墩遗址公园的地理位置

及游步道设置有什么特殊意义?

下圆墩遗址公园是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它的北侧与云东文化街区以及禅修广场相衔接,南侧与彭祖园相连,整体上处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且具有历史底蕴的区域,周边的这些连接区域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人文气息的城市空间。

入口公园中心与兴化禅寺形成轴线对景关系,连接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引导游客由莲花广场转入公园。

下圆墩遗址公园的设计特点

与建设目的分别是什么?

设计特点:园内进行了错落有致的绿化布局,营造出自然舒适的景观环境。同时,配备了多种设施,包括主题广场、景观桥梁、主题雕塑、特色景墙以及廊架座椅等,整体景观空间开阔通透,风格大气典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

建设目的:下圆墩遗址公园以深厚的下圆墩遗址文化为根基,展现了徐州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它不仅是城市景观工程的一部分,更是徐州城市起源地的历史地标。通过典型的远古文化符号和古朴的艺术风貌,传承历史文脉,让人们对徐州的历史根源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

公园内部有什么

与 “下圆墩遗址” 相关的展示内容?

公园中心摆放的景石

刻的甲骨文字的意思是什么?

展示内容:公园中心四个石块象征四方社神,其中一个石块略呈方柱形,位于中心点,另三块石头则位于这块石头的南、北、西方向。公园内部通过墙面浮雕的表现形式向游客讲述了遗址的来龙去脉,浮雕共分5块,分别为前言、耕织、渔猎、制陶、祭祀,采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着重体现古人的生活场景。地面铺装为九州图的浮雕。

甲骨文释义:景石所刻甲骨文释义为“下圆墩”。

下圆墩遗址的发现及发掘

情况如何?

1955年,施工人员在云龙山东坡下圆墩进行圩堤修建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处遗址。随后,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在地下1至3米深处发现了丰富的遗存,包括纺轮、夹砂陶、泥质红陶、黑陶等残片。这些遗存具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征,距今超4000年。这一发现为研究徐州地区的早期人类活动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山文化的起源

代表性特征是什么?

起源: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是汉族先民创造的一种远古文明。它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和演变了大汶口文化的某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代表性特征: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精美的磨光黑陶,尤其是蛋壳黑陶。这些黑陶制作精细,质地薄如蛋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 “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在历史研究方面

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对龙山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于解决中国上古社会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这一重要课题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通过研究龙山文化的遗址遗存,如祭坛、宫殿、宗庙等,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探寻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产生的过程,以及国家政权的雏形。

下圆墩遗址公园

承载着徐州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打卡新地标

感受徐州的千年风华

记者 孙井贤

综合 微泉山 都市晨报微信往期

美编 傅可涵 校对 珵智

编辑 哈晓蕊 苏洋

      一天24个小时小编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心疼小编的就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旅游   徐州   地标   市区   遗址   龙山文化   公园   文化   黑陶   徐州市   遗存   历史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