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6月24日,根据《印度新闻网》报道,“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海底隧道项目第9次延期,原因是三台大型隧道掘进机(TBM盾构机)没有到位。
而且据南亚通讯社报道,其中两台盾构机原计划2024年10月前抵印,但中国方面至今尚未放行,延迟原因仍未披露,如果盾构机一直未放行,印度这条高铁的21公里长的隧道将无法施工。
那么,为什么这三台盾构机会被中方扣下,未来,印度这条“超越中国”的高铁还能不能建成呢?
对于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可是被印度视为国家现代化的象征,毕竟这条全长508公里的铁路斥资129亿美元,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计划将两城间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
自2015年印日签约、2017年莫迪与安倍晋三共同奠基以来,它就被冠以“亚洲民主基建样板”的光环。
可八年间,工程深陷征地纠纷与官僚扯皮泥潭,截至2025年中,整体进度不足10%,原定2023年的通车目标早已成为泡影。
而整条线路中技术难度最高的节点,正是需要穿越湿地、城区及海底的21公里隧道,该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床下114米,地质条件复杂到只有特定型号的盾构机才能应对。
特别是在2024年10月,当承包商Afcons公司准备启动隧道工程时,工地却空空如也,毕竟三台关键盾构机未能如期抵达。
而且施工方被迫继续挖掘车站竖井,而隧道主体工程彻底停滞,根据印度铁道部将紧急报告直送外交部,暗示这已不仅是商业问题:“整个项目的命门被人捏住了!”
要知道,这三台盾构机设备可是由德国隧道机械巨头海瑞克公司设计,在中国广州制造,但印度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拒绝中国企业与工程师参与基建项目,导致其境内多台中国盾构机因缺乏维护而瘫痪。
而且印度转而寻求“德国纯正血统”设备,却未料到仍绕不开中国制造,更戏剧性的是,设备滞留港口的直接原因之一,竟是印度国家高铁公司拖欠合同尾款。
根据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2024年10月访印期间透露,印方企图以拖延付款施压德方提前发货,认定海瑞克难以承受仓储成本压力,可德方强硬坚持商业规则,明确表示“尾款结清前绝不放行”。
特别是在2024年11月15日,中国发布新版《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就将稀土永磁材料及相关设备纳入管制。
而这批盾构机恰因采用稀土永磁电机被列为管制物项,需要印度提交最终用户证明与技术用途说明文件,可印度至今未提供任何材料,导致中国海关依法暂停出关程序。
不过中国并不是害怕印度“追赶”而是近年来,印度在藏南地区(中国称西藏山南地区)加速推进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引发中方警惕,一旦这些高效掘进设备被转用于争议地区的隧道工程,将显著增强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
尽管印方声称设备专用于高铁海底隧道,但采购过程中存在隐瞒最终用途的嫌疑,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审查强度。
毕竟早在2019年,印度耗资10亿美元采购8台中国盾构机,其中一台被拆解运至孟买后,印方以“安全”为由拒绝中国工程师入境组装,而且印度技术人员对照说明书折腾两个月仍无法启动机器,最终不得不重新申请中国工程师签证救援。
更为敏感的是设备流向,毕竟印度曾将中国盾构机用于藏南地区战略隧道建设,而该地区海拔4100米的Balipara-Chariduar公路冬季几乎无法通行,而盾构机开凿的隧道成为印军运输补给的关键通道。
特别是在2023年,印度媒体更公开宣称已在边境部署“地道防御工事”。这些举动令中国对盾构机的最终用途保持高度警惕。
当然就算是盾构机能够抵达印度,但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前景依然黯淡,毕竟该项目十年间历经九次延期,98%的土地征收尚未完成。
而且在古吉拉特邦,农民因补偿不足状告政府,更是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环保组织以破坏湿地为由提起诉讼,甚至在孟买市中心,百年老宅的拆迁引发居民持续抗议。
就连日本作为合作方也同样苦不堪言,当初为击败中国竞标,日本接受近乎苛刻的条件:提供190亿美元低息贷款、承诺技术转让、部分列车在印度生产。
如今眼见项目烂尾,日本工程师私下称此为“新干线的污点”,而规划中的孟买至新德里1000公里高铁招标,更是因无人应标直接流标。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4月06日关于冬晓:等了十年还没用上新干线,这真的很“印度”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中国青年网2023年07月14日关于日本海外高铁项目为何屡屡搁浅?中国专家:主要有三大原因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2年06月23日关于抢走中国订单后,日本陷入“印度高铁困局”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