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鸡周原博物院接到刘家村文保员电话报告,刘家墓地一断崖处因雨水冲刷出现两件陶器。周原博物院立即联系周原考古队一同赶往现场,经查看,采集到陶盂、陶罐各一件。
这件陶盂通高10.4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9.75厘米、重1.1千克,侈口、平沿、圆唇、斜收腹,腹中有一折棱,平底,腹部饰抹光绳纹。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对两件文物进行清理时,在陶盂内底发现饰有阳文“美亭”两字,该陶文属于战国时期的戳印陶文,其字体为大篆风格,印面布局严谨,表面形成凹面。
周原遗址考古发掘中,多次出土带有“美亭”“美阳”的陶器,说明这一带应是战国美阳县,美阳县是扶风古称,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秦孝公始设“美阳县”,唐贞观时期县名取为“扶风县”,沿用至今。这一发现与文献中关于战国时期地名变迁的记载形成互证。
美阳得鼎、张敞释文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一座考古桥上记录了考古界历年来的大事件,一共24处,“公元前58,美阳得鼎、张敞释文”排在首位。
《汉书》记述:“元鼎元年,夏五月,赦天下,大酺五日,得鼎汾水上。”当时,周鼎出土后,朝野上下皆以为是国家祥瑞之兆,加之武帝尤敬鬼神之祀,官员建议宜应天瑞,并用瑞命纪年,因此武帝改了年号,称为元鼎元年。
西汉宣帝神爵四年,美阳出土了一尊青铜宝鼎,前车有鉴,自然不能草率处理。当朝中官员建议遵照先王遗训,将鼎移存宗庙时,朝中大臣张敞喜好古文字,仔细考察释读鼎上铭刻之后,将自己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
“武帝时的鼎出土于汾地,经过有司校验,汾睢不是鼎的旧藏之处,况且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是一件大鼎,与其它众鼎不同,所以武帝先祖才改元以应祥瑞。我们今天发现的鼎不但细小,而且上有刻铭,是有主之器,故而不宜进献于我朝的宗庙之中。”
张敞对周代青铜器的辨识得到皇上认可,这件鼎便未能进入宫庙。
“美阳得鼎”是对周原遗址出土文物的最早记载。
美阳,秦孝公十二年置县之一。《史记•秦本纪》:“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后汉书·郡国志一》记载“美阳,有岐山,有周城”。秦汉美阳城故址在今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一带。
此前,周原遗址出土数件带有“美亭”铭文的陶器。如1980年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庄白大队刘家村战国墓出土两件陶盆戳印“美亭”文,1985年扶风县庄白大队张家村又出土一件陶盆戳印“美亭”文,另扶风县博物馆藏扶风县召公乡巨浪大队灵护村出土的陶鼎上也戳印“美亭”印文。
“美亭”,美阳市亭的省文。省文,即省略其文字,亦指简称或略语。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周原找到了带有“美阳”陶文的陶片,结合之前发现的“美亭”陶文,实证了周原即为文献记载的“周城”。
来源:文物陕西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