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9日,日军为了庆祝天皇的生日,出动了36架轰炸机和12架战斗机空袭武汉。中国空军与苏联志愿航空队紧急拦截,“4.29 空战”就此爆发。
战斗中,22岁的陈怀民壮烈殉国。22天后,他的未婚妻王璐璐,由于实在悲痛欲绝,最终跳江殉情。
1938年4月,台儿庄那边打得正酣,陈怀民跟着部队在前线侦查。有一天返航的时候,碰上了3架日机。他单机冲上去,在敌机群里绕了个圈,愣是把一架日机撞得空中解体,自己跳伞落在麦田里,只是胳膊擦破点皮。
战友都说他命大,他却拍着驾驶舱说:“不是命大,是鬼子不经撞。”谁也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后一次跟死神擦肩。
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军憋着要给武汉来场大轰炸当“贺礼”。早在几天前,抗日部队就在孝感打下来一架日本侦察机,从飞行员的笔记本里翻出了空袭计划:36 架轰炸机,12架战斗机,打算中午时分偷袭武汉。
那天早上,陈怀民特意回了趟家,给母亲磕了个头。母亲塞给他两个煮鸡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民儿,早点回来。”他咬着鸡蛋应了声,转身就出了门。
下午2点多,防空警报响了。陈怀民驾驶着2405号战机冲上天空,刚爬升到云层里,就看见黑压压的日机编队。他跟战友们摆开阵势,像一群猎鹰扑了过去。不到5分钟,他就咬住一架日机的尾巴,一串子弹过去,那架飞机冒着火往下掉。
可敌人很快反应过来,五架战机把他围在了中间。子弹嗖嗖地从身边飞过,他的机翼被打穿了,油箱“轰”地一声着了火。驾驶舱里全是烟,火辣辣地呛人,仪表盘噼里啪啦往下掉零件。
战友在电台里喊:“怀民,快跳伞!”他低头看了看脚下的长江,又抬头瞅了瞅紧追不舍的那架日机,随后就突然把操纵杆一拉,战机猛地调了个头,朝着那架飞机冲了过去。
2架飞机就像2颗流星,在天上撞在一起,爆出一团大火球,然后一起坠进了长江。那一刻,江边上的哭喊声响成一片,有人划着小船就往坠机的地方赶,可捞了一整天,啥也没捞着。
后来才知道,那是日军有着“红武士”之称的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的座机。
其实临走前,陈怀民就曾留下“遗言”:“我常常和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也会被日机击落,如果我真的牺牲了,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
陈怀民从小,就有颗报效祖国的心。
1916年,镇江城里的陈家添了个小子,父亲陈子祥给他取名“天民”。陈子祥早年留过洋,见过外面的世界,更清楚家国弱小时的憋屈。
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曾经跟一个蛮不讲理的日本同学打了一架,凭着一身好功夫把对方揍得服服帖帖。回家后,他就总跟孩子们讲:“骨头要硬,国才立得住。”
小陈天民听着这些长大,最爱缠着父亲讲邓世昌撞吉野号的故事,听完就攥着木枪在院子里跑,喊着“撞沉它”。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小孩子的气话,竟然会一语成谶。
1932年1月,上海闸北的炮声传到了镇江。16岁的陈天民正在常州工业专科学校念书,课本上的公式突然变得轻飘飘的。报纸上满是日军轰炸的消息,说上海街头到处是断墙和尸体,日本飞机跟苍蝇似的在天上盘旋。他把课本往桌上一拍:“念书救不了国!”
父亲没拦他,母亲也连夜给他收拾了包袱。几天后,陈天民成了学生抗日义勇军里的一员,在上海街头扛着枪巡逻。可看着头顶上耀武扬威的日本战机,他心里像堵了块石头,咱们国家的天空,凭啥让别人撒野?
次年,听说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招生,陈天民揣着家里给的几块银元就跑了去。体检、笔试一路过关,直到站在旋转仓前,他才知道当飞行员有多难。
第一次从旋转仓里出来,他扶着墙吐得昏天黑地,跟他一起的同学有的直接哭着说“不干了”。陈天民晕得更厉害,躺了大半天才缓过劲,可他没当回事,反倒跟教官说:“明天我多转200次。”
那几年,笕桥航校的操场上总少不了他的影子。别人转够2000次就歇着,他非得多转几百次;别人午休时打牌,他抱着飞行手册在树荫下啃。有同学打趣他:“陈家少爷遭这罪干啥?”他咧嘴一笑:“天上的仗,总得有人打。”
1936年毕业的时候,他的成绩排到了前5,顺利进了南昌空军教导大队。
在南昌,陈天民改了名字,叫陈怀民,取的是“怀里揣着家国百姓”的意思。他总盼着上战场,可真到了天上,才真切体会到子弹是不长眼睛的。
1937年8月,杭州笕桥上空打响第一仗,陈怀民跟着战友冲上去。日军没料到中国战机敢硬碰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看准机会,一梭子子弹下去,一架日机冒着黑烟栽了下去。落地时,战友拍着他的肩膀喊:“怀民,好样的!”
不久之后,南京上空的仗打得更凶。陈怀民击落两架敌机后,自己的飞机也中了弹。他死死攥着操纵杆,愣是让失控的飞机滑翔着迫降到江边,撞在树上才停下。等被老乡从驾驶舱里拖出来时,他满脸是血,断了根肋骨,躺了3个多月才好利索。
就是在杭州养伤时,他遇见了王璐璐。那天航校篮球队去浙大打友谊赛,看台上有个穿蓝布旗袍的姑娘,眼睛亮亮的。陈怀民投篮时不小心崴了脚,那姑娘跑过来递了块手帕,声音软软的:“同学,没事吧?”
后来才知道,那姑娘是浙大的学生,父亲是银行家,家就在杭州。两人聊起来才发现,都爱听岳飞的故事,都觉得这世道不把日本人赶出去,日子就没法安生。一来二去,他们就对彼此产生了情愫。
陈怀民给她讲天上的仗有多险,王璐璐给他缝补磨破的飞行服,临走时总不忘叮嘱:“小心点,我等你回来。”
可战争年代,聚少离多是常态。陈怀民转战各地,信件常常在路上丢了,有时候好几个月才能收到一封。
1938年春天,王璐璐借着假期去武汉看他,两人在江边走了走。陈怀民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件月白色的旗袍:“给你买的,料子软和。”王璐璐摸著旗袍上的盘扣,眼圈红了:“总打胜仗,总平安回来,比啥都强。”
陈怀民没说话,只是把她的手攥得更紧了。后来陈怀民牺牲,得知噩耗的王璐璐悲痛欲绝,最终也跳入江水随爱人去了。
后来,武汉把机场附近的一条街改名叫“陈怀民路”,镇江老家也修了座“怀民亭”。每年4月29日,总有人去江边献束花,给孩子们讲这位少年英烈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