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豆浆卖爆了,但哈基米的泼天富贵可能快结束了

“哈基米”不是一句卖萌,而是一张5亿元的账单。

蒙牛刚把这句魔性哼唱冻成雪糕,50万支预售一夜清空;九阳靠它卖豆浆,股价27%的涨幅写在年报里;蜂花甚至把“南北绿豆”写进洗发水配方,直播间一秒空瓶。

一个连意思都没有的谐音,凭什么把大厂的KPI集体踩成油门?

答案藏在“梗的三次投胎”里。

第一次投胎:从动画里偷来的0.5秒。

2022年底,《赛马娘》角色“黄金船”随口哼了句“hachimi”,原意是蜂蜜水,字幕组随手音译成“哈基米”。

没人料到,这0.5秒的无意义旋律,像一粒病毒被扔进中文互联网——没含义、没门槛、没版权,天然适合被二次咀嚼。

第二次投胎:AI把旋律喂成“曼波”。

2023年初,B站UP主把“哈基米”剪进橘猫踩点视频,AI一键升调,变成魔性曼波。

猫+魔音,精准命中“云吸猫”与“电子榨菜”两大刚需,二创视频两百万条,方言版、鬼畜版、唢呐版层层套娃。

此时它仍只是“好玩”,没人敢想赚钱。

第三次投胎:大厂突然“听懂”了。

九阳第一个下场,把自家橘猫代言人“九阳喵”塞进直播间,背景循环“哈基米”,一句台词都没有,豆浆机20万台秒空。

数据一出,所有品牌都反应过来:这不是梗,是免费BGM,是Z世代通行证,是“不花代言费就能让年轻人自己转发”的魔法。

于是蒙牛把旋律冻进雪糕,蜂花把气味兑进洗发水,漫步者直接把耳机命名“曼波者”。

“哈基米”完成了从声音符号到商业货币的惊险一跃,用时一年,速度堪比短视频版“双十一”。

但魔法总有代价。

想复制奇迹,得先拆它的“三把钥匙”。

第一把:零语义,才能全场景。

“哈基米”没有实际含义,反而像透明胶水,粘得住猫、粘得住豆浆、也粘得住雪糕。

对比之下,同期《莫比亚斯》电影硬蹭“它叫哈基米”台词,观众只记住尴尬——语义太重,场景就锁死。

第二把:低制作,才能高裂变。

3秒旋律、4帧表情包,一部手机就能二创。

门槛越低,参与者越多,传播曲线越陡。

北大新传小组把它叫“可模因性”——翻译成人话:好模仿才能好放大。

第三把:弱版权,才敢大胆用。

原版动画旋律短到无法单独主张版权,大厂才敢放心加码。

反观部分抢注“哈基米”32类饮料商标的投机者,反而因“恶意囤积”被驳回。

公共领域+先占先用,成了品牌零成本捡漏的暗门。

看懂三把钥匙,就能看懂为什么有的品牌赚翻,有的翻车。

九阳把猫换成“自养IP”,规避了“虐猫”舆情;蒙牛线上线下同步铺货,把快闪店开进大学城,完成“买到即社交”的闭环。

品客薯片却直接拿网红猫“安哥”做包装,被粉丝扒出“猫主人曾涉虐猫黑料”,直播间瞬间翻车,公关费烧掉七位数,只换来一句“下次不敢”。

同一个梗,左边是增量,右边是雷区,中间隔着“用户情绪安检门”。

那“哈基米”还能火多久?

学术模型给出的是2024年Q2,但模型没算到“人”。

当蒙牛雪糕打开下沉市场、当方言挑战开始反向输出到东南亚,梗的生命周期被强行续命。

更关键的是,它已不只是梗,而成为“模板”——AI翻唱+魔性踩点+零版权,下一支“哈基米”可能正在某个高中生的笔记本里休眠,等待被算法叫醒。

留给品牌的窗口期只剩两步:

第一步,从“借梗”升级到“造梗”,把自家产品做成可模因的原材料,而不是等梗长成了再去摘桃。

第二步,提前布局“情绪安全垫”,建立快速舆情熔断机制,别等翻车才想起猫也是“员工家属”。

至于普通人,下次再被“哈基米”洗脑,不妨记住:

你哼的不是一句废话,而是一场5亿元的商业实验。

当旋律停下,账单却刚刚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美食   富贵   豆浆   旋律   雪糕   翻车   舆情   版权   品牌   语义   账单   亚斯   洗发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