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强盛时代,不仅文成武就,而且在典章制度方面也有大发明——洪武十三年,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实行“六部一院”制,包藏祸心的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不过,这一制度却造就了阉党之乱。
朱元璋还给他的后辈留下了另一祸端。
历史上有一巧合,开国皇帝的长子很多都命运不济。周文王长子伯邑考先文王而死,隋朝嫡长子杨勇被杨广谮杀而亡,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李建成被其兄弟所杀。明朝复制了这一“惯性”,太祖的嫡长子朱标也尚未即位,便仙逝而去。
朱元璋于是把大位给了皇太孙,这在以前上千年间也属罕见。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大概取武力得天下,文章治天下之意。建文帝虚心纳谏,为人宽厚,但用人无方。
洪武末年,开国时大将均已凋零,善治国之文人也没有遗留给建文帝。于是,齐泰、黄子澄的“齐黄”组合成了建文帝的左膀右臂,他们不具备体国经野的大智慧、大胸怀,一意以“削藩”为国策;大学士方孝儒也不能体察历史经验——以汉武帝之雄威,尚用主父偃的“推恩策”,用怀柔政策逐步削藩。
祸及四王子朱棣殿下,燕王岂能坐以待毙,他以“诛齐黄”为名发起“靖难之战”。历经四年,最终在建文帝身边宦官的协助下攻克南京。
此后,建文帝不知所踪。登上宝座的永乐大帝对此耿耿于怀,虽然传说建文帝已死于大火,但不见其尸,因此,成祖始终担心建文帝及其支持者会死灰复燃。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启动了,主要目的便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永乐帝还派出心腹大臣胡濙密访建文踪迹。二十余年过去了,胡濙终于禀报成祖,说建文帝表示绝无复辟心意,此后便再无踪迹。第二年,成祖放心地撒手人寰。
孟森先生说,建文帝生死之谜到此已成历史定谳。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