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别让姥姥带娃”,二胎妈妈说出3大理由,让人泪目

想先问问大家:

你想让奶奶帮着带娃,还是想让姥姥带娃呢?

可能关于这个问题,只要是妈妈这个角色,大多都倾向于自己的娘家人。

毕竟,姥姥带娃,宝妈妈们乐得轻松不说,而且跟自己母亲说话,能够直来直去,丝毫不用担忧婆媳相处的问题。

就像我的高中同学娜娜,当初也是抱着这样的美好初衷。

从大宝出生,就一直让孩子姥姥帮着照顾。

直到二宝1岁多那年,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改变了想法。

也让她说出了那句“如果可以,别让姥姥带娃”的懊悔且自责的话。

到底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了解一下。

01.“如果可以,别让姥姥带娃”

娜娜刚怀上大宝那会儿,天天就琢磨着等孩子出生,就得让姥姥来带。

一来公婆确实身体不大好,二来有娘家妈助阵,确实能省心不少。

后来大宝出生,娜娜妈妈为了给女儿女婿带娃,特意办理了内退。

早早退休,专门从老家赶到城里,开启了带娃生涯。

自从有了娘家妈的鼎力帮忙,娜娜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

刚开始那几年,她在家休养,完全当起了“甩手掌柜”。

孩子有啥事,第一时间就会交给妈妈处理。

再往后,又生了二宝,等到二宝半岁大的时候,她重新步入职场。

因为后方稳定,她的事业也做的风生水起。

看起来,一切都朝着当初娜娜期待的那样发展。

可是,二宝1岁多那年,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娜娜意识到“姥姥带娃”有多么不易和心酸。

也让她终于明白,比起妈妈默默无私的奉献,她对妈妈的关怀和孝心,简直少的可怜。

那是北方的冬天,刚下过雪,路上滑的厉害。

娜娜妈妈怀里抱着二宝,去幼儿园里接大宝放学。

谁知雪天路滑,一不小心摔了个人仰马翻。

老人家为了护住怀里的孩子,在摔倒的一瞬间,把重心朝自己方向倾斜重重倒下。

而抱着的二宝,仅仅胳膊肘处有一点擦伤。

事情发生后,娜娜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看到孩子受伤,冲着母亲就脱口而出道:“下雪了路滑,你就走慢点啊,这孩子万一摔个好歹,你说你这不是一天帮倒忙嘛……”

后来,娜娜带着二宝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而孩子姥姥带着大宝先行回家。

等娜娜带着二宝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她一进门打开灯,发现桌上摆着自己爱吃的饺子,而母亲已经倚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她凑近一看突然发现,母亲的膝盖处,渗出了一大片血渍。

这一下,娜娜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布满了悔恨和歉疚。

也许是感觉到动静,娜娜妈妈也醒了过来。

看到女儿时,她眼里的疲惫仍未消退,却温柔的说:“饿了吧,做了你爱吃的饺子,等我给你热热”。

听见妈妈的话,娜娜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一把抱住了母亲,久久难以平静。

提起这些事,娜娜每次都会说:

姥姥带娃,有着太多难以言说的委屈。

她们不是没脾气,只是为自己的女儿,忍下了一切,甘愿做那个有苦也往肚里咽的人。

也正因如此,她才说出了“如果可以,别让姥姥带娃”的这句话。

02.姥姥带娃的3点难处

网上有句话是:

姥姥带娃,心疼的是闺女,成全的是女婿,稳定的是一个家啊。

可问题是,在这些付出和奉献的背后,却饱含着姥姥带娃的艰难与苦涩。

甚至还有一些我们年轻人可能从未察觉的难处。

①要忍受背井离乡的孤苦

比起很多爷爷奶奶,姥姥需要背井离乡、帮忙带娃的概率,明显更高。

可问题是,很多老人几乎没怎么出过远门,一进城里,两眼一抹黑。

再加上对电子设备以及交通路线的不熟悉,常常将她们可活动的范围,控制在两点一线上。

不是呆在家里陪孩子、做家务,就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

当姥姥们踏入女儿所在城市的那一刻,她们就与熟悉的世界彻底割裂了。

从此,要饱受人生地不熟的孤苦,忍耐与老伴分离的煎熬,过着拘谨又受累的生活。

②姥姥带娃,往往是高危职业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若是爷爷奶奶帮着带娃,可能宝妈们就算有什么不满,也不会直截了当的批评和指责,或者说一些难听话。

可轮到姥姥,在这一点上,就几乎无所顾忌。

比如,孩子稍有磕碰、生病,姥姥承受的目光压力,就远超旁人。

比如,姥姥带娃,宝妈妈常常会有恃无恐,想当“甩手掌柜”就当甩手掌柜,根本不考虑婆媳矛盾那些事。

再比如,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姥姥去女儿女婿家带娃,总会下意识觉得自己是“客人”,从而在言谈举止上都不会太过自在。

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也会更加精细小心,生怕出现一点意外。

试想想,在如此繁多且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姥姥带娃,可不就是“高危职业”吗?

③姥姥带娃,有苦得往肚里咽

有人说:

姥姥的爱,厚重如山,有时却也常常“沉默如迷”。

就像娜娜的妈妈,明明自己摔的更严重,却一直忍着不说。

还有的姥姥,明明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却还是不断的说着“没事”。

除此之外,像是育儿观念的冲突、生活习惯的差异,都有可能引发女儿女婿的不满。

可是她们却从未因为委屈和难过,就丢下孩子不管不顾的离开。

而之所以会如此,之前央视的一档纪录片《姥姥》,也许会告诉我们原因。

在纪录片中,大多数姥姥被问及为啥给女儿女婿带娃时,她们都说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心疼闺女。

还有一位姥姥,被采访时,冲着镜头说道:

自己帮着女儿女婿带娃很久了,可是女婿从没喊过自己一句妈。

她说自己现在想开了,默默无闻,做个无名英雄挺好的。

只是,她眼里的落寞和难过,却扎向了每一个人,让人不禁心疼。

其实,当我们理解了那份背井离乡的孤苦,看清了姥姥处在“高危位置”的谨慎小心,读懂了所有咽下去的委屈与疲惫,才会真正明白:

别让姥姥带娃,并非是一句冷漠之言,而是一声迟来的心疼与警醒。

要知道,在隔代养育的温情背后,姥姥们正经历一场无人知晓的无声迁徙。

她们把乡音埋在行囊深处,将思念嚼碎了咽下,只为用苍老身躯撑起女儿生活的晴空。

这份爱,太过伟大和厚重。

所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多分担一些家务,多一些暖心关怀,给姥姥留一点喘息的空间。

而这,才是对那份倾其所有的爱,最该有的温柔回应。

大家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育儿   姥姥   妈妈   女婿   孩子   女儿   甩手掌柜   母亲   孤苦   背井离乡   娘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