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香港的历史长河中,何世礼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出身豪门,是香港第一代首富何东之子。
但他却没有选择安逸的富家子弟生活,而是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和才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道路。
1906年,何世礼出生在香港太平山顶的何园,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香港首富何东,画面中的就是何东,外国的特征十分明显。
何世礼作为华欧混血的第三代,有着明显的混血模样,五官端正突出,尤其是那双大眼睛,非常引人注目。
照片里是青春年少的何世礼和他父亲何东的合影,仔细一看,这父子俩脸型还真挺像的,不过当时何东年纪大了,白花花的胡子特别显眼。
而何世礼呢,帅气逼人,站在父亲身边,整个人风流又潇洒,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个特别容易亲近的人。
何东凭借个人奋斗与过人的才智,成为了富甲香江的名流,他的名字铭刻在香港近代发展史碑上,影响无所不在。
他乐善好施,为香港平民建东华医院、捐钱修路建桥、赈济难民穷户,还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高等名誉顾问,1955 年,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为表彰他的功绩而授予他爵士衔。
在这张照片里,能看到何东和他同母异父的兄弟们,前排从左往右依次是何福,也就是赌王何鸿燊的祖父;中间是何东;最右边是何甘棠,他可是李小龙的外祖父。
有意思的是,按辈分来讲,赌王何鸿燊见了何世礼,那还得恭恭敬敬喊一声叔。
虽然何东入了英国籍,但何世礼却有着强烈的民族大义,他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
9岁那年,父亲在香港山顶何园接待新一任港督麦士礼爵士,何世礼与九位兄弟姐妹一同见到了这位英国总督。
总督特别注意到了排行老四的何世礼,他用英语对何东说:“我感觉到这位小公子似乎与他的兄弟姐妹有些不同。”
随后,麦士礼拉住何世礼的小手,赠以一枚英国金币,问他是否以能随父母入籍大英帝国为荣。
小何世礼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用华语回答道:“我是个中国孩子,这没什么不好。”这一回答让麦士礼有些尴尬,一时竟无言以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世礼对国籍的态度更加坚定,少年时期,他不愿随父亲加入英国国籍,为此与父亲产生了分歧,甚至闹到了上海的法院,最终,法院判定他仍持中国国籍。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沪上各报争相报道,人们纷纷钦佩何世礼的民族气节。
1923年,何世礼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那时,他的母亲因信佛教,拜南京霞寺住持若舜法师为师,法号莲觉,一度离家客寓南京,诵经拜佛。
孝顺的何世礼便同姐姐何锦姿来到南京陪伴母亲,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了巴结何东,不仅去何家母子三人的兰园寓所拜望,还派出军警和仆役人员保证他们在南京期间的安全。
此外,齐燮元还保送何世礼进入南京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何世礼在军校里学习刻苦,尊重官长,从不搞特殊化。
可惜的是,他还未毕业,就因江浙两省的督军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发生战争,导致军校资金匮乏而停办,何世礼只好返回香港。
1925年,一心从军、立志当一名杰出将军的何世礼,以香港爵士之子的名义考取了英国乌烈芝皇家军事学院。
在学院里,他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学会了骑马、射击、游泳等技能,体魄也变得更加健壮。
翌年结业后,他又进入英国勒希尔炮兵学校专攻炮科,毕业后分入英国装甲兵团第二营见习。
实习完成后,何世礼并未满足,他又前往法国,进入布鲁尔炮兵专门学校深造,精心研究炮兵战术和指挥艺术。
他的刻苦努力得到了校长菲特郎中将的好评,就连法国参谋总长福煦将军在炮校视察时,得知在炎炎烈日下打着赤膊熟练地拆卸加农炮的何世礼是香港巨富何东之子,也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在那张和大家的合照里,何世礼特别引人注目,往照片最前边右边看,一眼就能看到他。
他五官轮廓清晰,面容在人群中很是出众,脸上还挂着亲切的笑容,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整个人看着特别精神。
1930年8月,何世礼学成回国,当时国内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各种诱人的官职邀请,何世礼都不为所动。
海军司令部的吴铁城曾专门写信,邀请他去南京做高官,但他看都不看就直接拒绝了。
何世礼心里清楚,此时日本人在东北蠢蠢欲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学了这么多年军事,就是为了能保家卫国。
于是,何世礼只身来到沈阳,见到了东北边防长官张学良,张学良对何世礼的印象非常好,何世礼相貌英俊,举止得体,谈起军事更是头头是道。
何世礼投奔东北军时,张学良担心他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习惯,劝他说:“东北冬季酷寒,非南方人所能承受,且军中生活食必高粱寝则土炕,不是富贵人家子弟能承受的,望慎重考虑。”
何世礼表示不怕吃苦,于是,张学良留下何世礼担任上尉副官。
当时,在张学良身边有四大公子,分别是前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曹汝霖之子曹璞、前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之子朱海北、何东之子何世礼和奉系军阀吴俊升之子吴泰勋。
他们都被张学良安排到身边做了副官,遇到重大庆典活动,张学良出门时的车队最少要有五辆车,分别坐着他本人和 “四大公子”。
然而,曹璞等三人经常偷懒,指派替身代替其参加检阅等活动,唯独何世礼不找替身,甘愿做张学良名副其实的保镖。
不久后,何世礼被派到东北军的精锐,步兵第七旅担任平射炮连上尉连长,在军营中,他丝毫没有贵公子的架子,与普通士兵一样泥里滚、土里爬,颇得上下好评。
1931年4月,张学良坐镇北平,何世礼又被调到身边任少校参谋,“九一八” 事变发生的当夜,何世礼就在张学良身边。
他亲眼目睹了张学良在得到汇报后,匆忙离开戏院的一幕,这一事件让何世礼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1933年初,张学良保送何世礼入美国参谋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又回到东北军中任通信大队上校大队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何世礼渴望能上前线杀鬼子,第三战区司令薛岳听说了他的事迹后,专门把他请了过去,让他担任炮兵指挥官。
何世礼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兰封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他发挥炮兵专长,痛击日军。
他还请父亲从英国购买了先进的瞄准装备,找宋子文要来了德国火炮及大量炮弹,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武汉失陷后,何世礼以何家少爷的身份被派往香港搜集日本情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被日本占领,何世礼随即被调往桂林参加抗日作战,期间他主要负责与盟军总部联系,以及接收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
抗战胜利后,何世礼参加了日军香港总督田久一中的投降仪式,然而,在西安事变后,作为张学良的心腹,何世礼也被解除了军职。
但由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蒋介石也没有对他怎么样,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何世礼历任国防部常务次长、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官至二级上将。
但他始终心系祖国的统一大业,对蒋介石希望他斡旋中美关系,做一个外交将军的要求,他以释放张学良为条件,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与张学良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张学良对他的知遇之恩。
1956年,何东爵士去世,他立下遗嘱,指定何世礼为其事业的法定继承人,1962年,何世礼恳辞军职,回到香港接手家族生意。
他将在军队中养成的严格纪律和高效管理方式运用到家族产业中,使得何家的事业蒸蒸日上,较其父时代更为发达。
回到香港后,何世礼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晚年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台独”,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和信念。
到了晚年,何世礼日子过得挺自在,没什么烦心事,他除了常和张学良走动,还一直大力支持母亲张静蓉留下的佛教相关事务。
这张照片,拍的是晚年时期的何世礼与张学良,想当年他们年轻时,何世礼就常伴张学良左右,如今到了这把年纪,还是老样子。
何世礼就像个贴心的“守护者”,一直守在张学良身边,那画面看着特别有岁月沉淀的情谊。
而且,他特别爱体育锻炼,年纪大了也精神头十足,媒体还报道过“96岁的何世礼打球还能赢”呢。
1991年,何世礼的孙子何猷广筹备结婚,可妻子洪奇芬却突然离世。
自那以后,何世礼明显变得孤独寂寞,身体也大不如前,身边人都说他听力下降得厉害,有要失聪的迹象。
人上了年纪就爱回忆从前,何世礼时常想起年轻时在东北的日子,1995年,他出资在东北大学建了栋教学楼,还让张学良题了字。
1998年教学楼启用时,他带着儿子何鸿毅和女儿何勉君,在时隔半个世纪后,又回到了东北。
从东北回来没多久,1998年7月26日,何世礼在何家大宅中安详离世,享年92岁,当时张学良还在世,听到这消息,伤心得直掉眼泪。
辽沈晚报——张学良的“四大保镖”:“第一保镖”鞋匠出身2009年11月04日
抗日战争纪念网——何世礼2023-09-20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