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这个词,外地人初到成都,总要琢磨一番。字典里解释为“舒服,合适,好”,但成都人嘴里的“巴适”,远不止字面意思。它藏在茶馆的盖碗茶里,飘在火锅的牛油香中,哗哗作响在棋牌室的桌子上,摇曳在缓缓流淌的锦江边上,洒落在巷子口晒太阳的妈老汉儿脸上。它不张扬,却渗透在成都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市井烟火里。
成都的巴适,从清晨的茶馆开始,天刚蒙蒙亮,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已经热闹起来。竹椅木桌随意排开,茶博士提着长嘴铜壶穿梭其间,滚水一冲,茶叶在盖碗里舒展翻腾。老茶客们捧着茶碗,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长里短,或是干脆闭目养神,任凭日头慢慢爬高。掏耳朵的师傅拎着小工具箱,叮叮当当地晃着音叉,在茶客耳边轻轻一刮,酥麻的感觉直窜天灵盖。“哎哟,巴适得板!”被掏耳朵的人眯着眼笑,仿佛这一刻的舒坦,抵得过半生奔波。
成都的巴适,还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里。清晨的菜市场,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的豌豆尖儿!”“郫县豆瓣,香得很!”主妇们挎着竹篮,挑拣着还带着露水的蔬菜,顺手在路边摊买一碗红油抄手,辣得额头冒汗,却忍不住咂嘴:“巴适!”
中午的苍蝇馆子,几张油腻的木桌挤满食客。老板抡着大勺,锅里翻腾着回锅肉,麻婆豆腐,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食客们也不讲究,端着碗蹲在门口就开吃,辣得“嘶哈嘶哈”,却还要再来一碗米饭:“老板,再添点泡菜,巴适得很!”
到了晚上,火锅串串店的霓虹灯亮起来,牛油锅底咕嘟咕嘟冒着泡。毛肚、黄喉、鸭肠在红汤里翻滚,朋友们举着啤酒碰杯,汗流浃背却笑得开怀。成都人的巴适,就是三五好友的谈笑风生,再配上这一口火锅串串的热辣鲜香,简直是“安逸惨咯”。
老小区的树荫下,总有几个大爷围坐打麻将。“碰”、“杠上花!”牌桌上一惊一乍,旁边看热闹的人比打牌的还激动。输了牌的也不慌,笑嘻嘻地摸出五块钱:“再来一把,今天天气巴适。”
傍晚的锦江边,散步的人三三两两。有遛狗的大妈,有跑步的年轻人,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小夫妻。晚风一吹,河面泛起粼粼波光,远处电视塔的灯光渐次亮起。有人坐在长椅上,哼着调子晃着腿,觉得日子就该这样子,慢悠悠的,不慌不忙。
成都人爱说:“慌啥子嘛,慢慢来。”天塌下来,也要先喝口茶润到。他们能在暴雨天坐在街边吃串串,也能在烈日下摇着蒲扇下象棋。日子再忙,也要抽空去人民公园喝杯茶。工作再累,晚上也得约朋友涮顿火锅。所以,要问“巴适是什么意思”,成都人会笑着指指茶馆、指指火锅、指指锦江边的霓虹、指指三缺一的麻将桌,说道:“你看嘛,这就是巴适!”
酷狗音乐:成都好巴适 赵迎
版权声明:本文相关作品音频与图片已获得著作权人发表许可,未经授权不得他用。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