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七十万平方的外西北的丢失,历史教科书上都是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大部分也就提一句沙俄趁着清朝衰退的时候强逼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外西北土地
至于怎么逼迫的以及期间发生的大小事情,并没有说的很明白。
要知道,外西北丢失前前后后长达四五十年,期间除了沙俄,英国也来分一杯羹,可以说,外西北的丢失贯穿了整个近代屈辱史,以至于给后人埋了太大的坑,当时未能解决,到后来仅能收回来一点点,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一直以来,沙俄对土地就表现出狂热的欲望,在明末的时候,就在哥萨克骑兵的带领下,将手伸到了黑龙江流域,此时清朝正处于上升期而且东北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岂能容沙俄染指?
双方在雅克萨打了一战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沙俄和清朝在东亚的领土范围。
雅克萨之战
这份条约在后世很有意思,对于中国人来说,明明打赢了沙俄,却和沙俄共同分土地,哪里是平等嘛,简直就是签订屈辱条约的开始,而对于沙俄来说,自己明明是先发现这里,清朝又没完全统治这里,凭什么将自己发现和占领的新土地“割”给清朝?
因而沙俄一直耿耿于怀,始终惦记着这里。
到了十九世纪,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让列强们注意到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看到英国割占了香港岛,急不可耐的沙俄也带着人马逼迫清朝签订条约。
外东北
相比于小岛,沙俄的胃口显然更大,《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直接拿下垂涎多年的外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土地,而后又将目光盯上了和沙俄中部接壤的外西北地区,而在这之前,沙俄早就和清朝签订了一份通商条约,即《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份通商的条约而已,实际上沙俄心怀鬼胎,以经商的名义将势力深入新疆区域,勾结这里的回人,暗中资助他们反叛,妄图利用叛乱浑水摸鱼,挑起战争后割让清朝西北土地。
同治元年(1862年),是清朝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关键的一年,为此,清朝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江浙一带,也让沙俄意识到这是出兵新疆的一次机会,只是如何挑起边疆战争呢?沙俄想了一个计划,就是让人伪装成土匪,在边疆进行劫掠,好让沙俄有借口出兵保护,借此派兵进入新疆,只要到了新疆,然后和这里的驻防清军搞点矛盾还不是轻松的事?
说干就干,5月26日,一帮不明土匪在边疆挑起事端,沙俄迅速派了三万大军进入边境,并且蓄意挑事,此时驻防新疆的伊犁将军常清不管是战斗力上还是军备上,都远逊于沙俄,更别说为了朝廷还时常拖欠军饷,时期低落,基本没啥战斗力。
除此之外,沙俄密谋十年的回人也打算反叛,外有沙俄,内有叛乱,常清是一个头两个大,为了避免开战,常清派人和沙俄交涉,问题是沙俄存心要入侵,交涉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直接派兵攻打清军的哨卡。
眼看沙俄步步紧逼,常清为避免事态恶化下去,直接上书朝廷,很快书信就到了负责外交的恭亲王奕䜣手上。
和常清一样,奕䜣根本不想和沙俄开战,就找来沙俄大使伊格纳提耶夫,商量能不能妥善平息了这件事。
伊格纳提耶夫早就得到了沙皇的密令,避而不谈,让奕䜣吃了一个闭门羹,谈判失败,也让局势开始走向不明确起来。
同治二年(1863年)3月14日,沙俄正式入侵了伊犁河谷与塔尔巴哈台地区,清军守备杨继奋力抵抗,奈何被沙俄收买的回人直接告诉了杨继驻地,引来沙俄大军,杨继战死沙场。
沙俄入侵
比起沙俄在前面的进攻,更让常清担忧的是被沙俄收买的回人已经准备反叛了,趁着清军主力和俄军激战之际,清军里的回人将领索焕章和妥得璘发动了兵变,攻陷了乌鲁木齐,而在他们的号召下,各地回人纷纷起兵叛乱。
前有沙俄,后有回人叛乱,西北的局势彻底乱上了天,而伊格纳提耶夫则趁机提出清俄可以重新划定以下边界。
如今摆在奕䜣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接着打,内忧外患,打赢估计有点悬,搞不好损失更多,另一条就是现在赶紧划边界,万一沙俄继续深入,说不定大清丢了更多,思来想去,奕䜣选择了第二条路。
同治三年(1864年)10月7日,清俄代表在塔尔巴哈台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承认沙俄目前占领的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把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地方割了出去,这也是教科书上提及的地方。
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
问题是沙俄暂时满足了,但回人叛乱还在呢?甚至愈演愈烈,眼看清军支撑不住,沙俄表示可以出兵帮助清朝平定叛乱,奕䜣当场拒绝就拒绝了沙俄的“好意”,毕竟沙俄出兵是假,所求更多为真。
但沙俄才不管你答不答应,又借口保护沙俄公民,出兵占了伊犁河谷地带。
清朝暂时也管不到沙俄了,毕竟布鲁特人也叛乱了,布鲁特人也就是柯尔克孜人,不过相比于回人,他们力量并不强,尽管占领了喀什噶尔,但实力不足以长期占据,就请了浩罕国的阿古柏来帮忙支持一下。
此举就是引狼入室,阿古柏来了直接不走了,反而就地建立哲德沙尔汗国,而他的背后则是英国人。
一直以来,英国都防备着沙俄势力的扩张,沙俄将手伸向了中亚,极大的威胁了英国在南亚,尤其是印度的统治,因而支持阿古柏,想要利用阿古柏来制衡一下沙俄。
而英国人的到来,也让西北地区势力更加错综复杂,沙俄、英国、回人、阿古柏、布鲁特人以及苦苦支撑的清兵,一着不慎,西北的战火将会燃烧到内地。
各方势力汇聚
尽管清军苦苦支撑,但因清朝无力支援,到最后,清朝在新疆仅有哈密和巴里坤两座城池,至于沙俄,则趁这个机会,继续逼迫清朝签订条约。
同治八年(1869年)和同治九年(1870年),沙俄和清朝连续签订《科布多界约》、《乌里雅苏台界约》、《塔尔巴哈台界约》三个勘界议定书,加上之前的条约,清朝总共割出去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现在一个缅甸的国土面积。
红色部分,是陆续侵占和割让的土地
清朝本意是打算退让让沙俄停下入侵的脚步,没想到沙俄步步紧逼,于同治十年(1871年)侵占了伊犁,占据伊犁后沙俄更不肯走了,而且流露出更多领土的想法,这让清朝陷入了保大保小的纠结,最终引发了朝廷上关于海防重要还是陆防重要的争论。
同治十年(1871年)侵占了伊犁,图中深红色区域
其中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毕竟“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这番话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
只是打仗需要花钱,朝廷国库早就空了,就表示左宗棠出征可以,但钱粮得自己想办法,朝廷只能提供两百万两银子。
两百万哪里支撑一场大战?按照左宗棠估计,这场大战需要打两年,最起码得一千六百万两白银才可以,最终左宗棠找上了胡雪岩,在胡雪岩的帮助下,从洋行里借了一千多万两白银,这才保证了出征的需要。
在左宗棠的努力下,阿古柏和回乱被彻底平定,到了光绪三年(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大部分区域都被收复,下一个目标就是沙俄占据的伊犁。
左公出征
但收复伊犁毕竟事关友邦,外交兹事体大,总理衙门多次让左宗棠先不急出兵,万一把事情搞大了不好收拾,因而打算先和沙俄谈判,看能不能不出兵收回伊犁,左宗棠表示了同意。
除伊犁之外,都收复了
那派谁谈判呢?经过一番思量,选择了洋务派名人完颜崇厚前往圣彼得堡跟俄国人谈判。
那有效果吗?对于沙俄来说,简直不要太好,居然谈出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沙俄交还伊犁城,但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斋桑湖以东土地划归俄国,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不,沙俄还要赔偿金二百八十万两,有钱有地还不满足,清朝还需要给沙俄-蒙古、沙俄-新疆的贸易商人免税,并且增开三条通商路线,西北七个城设立沙俄领事馆,另外东北的松花江能够允许沙俄自由航行。
这简直丧权辱国,问题是崇厚也没想,甚至都等总理衙门回复直接签字了,是的,他签字了。
崇厚
条约内容传来,举国震惊,尽管国人已经习惯震惊了,但这种拿回空城而丢失一大片领土和利益的条约,任谁都要感叹一句,这崇厚真不怕大清当家啊,就连奕䜣都接受不了,而清流派则纷纷抨击崇厚卖国,张之洞更是要求“拿交刑部,明正典刑”。
至于左宗棠,更是无语,谈判拿个伊犁空城有什么用?所以清朝上下的,都没有认可。
另一边,英国人也表示反对,虽然英国人支持阿古柏,但本来就是制衡沙俄的,如今左宗棠能够让沙俄吃瘪,何乐而不为?索性支持清朝和沙俄重新谈判,甚至主动提出要帮忙,当然英国也是存着自己的小心思的,就是不让沙俄占便宜。
最终清朝派出了曾纪泽继续和沙俄谈判。
曾纪泽
只是由了崇厚在前,曾纪泽也讨不了太多的便宜,经过一番扯皮,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当然,这个条约还是屈辱的,但相对于《里瓦几亚条约》已经好了一点点,当然也是一点点。
根据这两份条约,原本要割出去一大片土地,现在只要割出去七万多,至于免税和领事馆也削减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就是要赔的钱从二百八十万涨价到五百万两,不得不说,还是很屈辱。
随后几年,沙俄又和清朝签订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五个子约,完成了沙俄和新疆之间的边界勘定。
陆续签订条约割让的土地
根据约定,双方以乌孜别里山口为界,界线以西及顺该处河流之西,归俄国属辖,界线以东及顺该处河流之东,均归清朝属辖,至于两线之间的空白区域则是“待议”区域。
淡蓝色部分为待议区域
既然边界已经勘定,事情到这里应该算结束了,问题是沙俄又看上了这块待议区域,在沙俄眼里,从来都没有什么待议区域,都是自己的土地。
光绪十八年(1892年),沙俄撕毁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直接入侵了这块争议区域,将这块包括帕米尔高原在内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给吞了,这让清朝很是不满,然后抗议,要求沙俄履行之前的约定。
待议区
想要让别人履行约定的前提是自己的拳头够大,就晚清的实力,沙俄根本不搭理,一边继续侵占,一边拖着不给答复,直到清朝在甲午战争一败涂地。
此时不光沙俄有恃无恐了,就连一直想支持清朝的压沙俄一头的英国人也看出清朝属实是烂泥扶不上墙,也懒得在和清朝在西北搞清、俄、英三方势力纷争了,直接从印度出兵,拿下了帕米尔河以南区域,直接和沙俄隔河对望。
沙俄一看英国都出兵了,更不管清朝了,直接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天和英国在伦敦开了会,堪比后世1938年9月在慕尼黑开捷克斯洛伐克的会以及今年美俄在沙特开俄乌冲突的会议一样,直接在伦敦安排了清朝西北的命运,会后双方签订协议,直接瓜分了帕米尔区域。
而清朝对于这个协议自然是不承认的,奈何国弱民疲,打又打不过,只能选择拒不执行,也让这块区域成为了历史争端。
宣统三年,大清没了,但大清这些年留下各种历史问题却留了下来。
北洋政府时期,曾经试图解决帕米尔这段历史的遗留问题,此时俄国正在忙于一战,而且自身都快打烂了,也快压不住了,就果断认账,表示找个合适的时间来确定新的边界,只是俄国一直口头说,但从未有过实际行动,而且北洋军阀混战,忙着上位,没工夫谈这件事,也让这件事一直拖着。
民国时期地图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于这件事一直没能解决,但南京国民政府毕竟名义上一统了,要画地图的,但因为涉及这块区域且错综复杂的局势,对于这块地图的画法是随心所欲。
一些地图直接标注了这是一块争议区,有的地图则按照此前俄国实控的地方划了国界。
只是地图归地图,拿不拿回来又是另外一件事了,直到抗战时期。
抗战算是给民国政府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开罗会议,国民政府受邀前往开罗开会议,在当时能和美国、英国平起平坐,让民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有些强硬的底气。
趁着这段时间,民国表示,整个帕米尔全境属于中国的,甚至认为清朝和沙俄签订的所谓《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是非法的,目前民国和苏联的国境线须按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时期年追大小和卓时所立乾隆纪功碑为界,态度相当硬气。
除此之外,民国打算在1944年夏天派考察队去帕米尔进行科考,宣誓主权。
问题是1944年,各个战场压着轴心国打的时候,民国来了一次豫湘桂大溃败,也让美、英惊呆了下巴,转头就和苏联一起开会,商讨苏联对日出兵的事宜,而后苏联狮子大开口,索要东北利益,还想让民国承认蒙古的独立。
至于西北的待议区域,毕竟涉及到苏联,美、英自然不会支持民国,也让这件事没了下文。
民国政府怎么办呢?只能地图开疆了,在抗战胜利前夕,民国内政部提交了一份有关帕米尔界图的“修正须知”,将争议区域全部纳入民国疆域范围,不管其他人承不承认,自己承认就行。
苏联根本不在意
地图开疆固然振奋人心,问题是土地还没拿回来啊,民国政府就打算继续和苏联谈谈。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民国政府害怕苏联支持中共,为了不刺激苏联,表示之前说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纪功碑咱不要了,我们认可《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苏联只要归还山口以南、萨雷阔勒岭以西的两万平土地就行了。
对于民国政府,苏联根本不想搭理,也不承认之前签订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继续侵占这里。
随后就是三大战役,国民政府忙着逃窜,这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也让这件事拖到了新中国时期,此时距离这块土地的丢失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了,要是算上之前,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还得新中国去解决。
五十年代时期是中苏蜜月期,但这段时间,中国始终没有和苏联讨论边界的事情,1963年,新中国正式向苏联提出了历史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问题,而这段时间,也是中苏交恶时期,然后啥也没谈成,仅仅在1969年9月和苏联签订临时谅解协议,表示维持目前现状,避免武装冲突。
真正和苏联谈判还是在1987年开始,本来1991年已经和苏联敲定了在东边的国界,但当年苏联就解体了,想要讨论西边的国界,只能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几个国家分别谈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塔吉克斯坦。
当年割占土地示意图
1994年,双方正式谈判,涉及的内容就是当初的争议区域,实际上谈判的基础还是当初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说实话,此时谈判非常不利于中国,为啥呢?因为整个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就14万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民国时期的要求,大约需要归还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的一半,哪怕不要争议区域,也有五分之一的领土,塔吉克斯坦国内谁敢同意?
要知道即便是李鸿章和崇厚在世都不敢签,最多一半,至少五分之一的国土被拿走,政府还不被骂死?
而对于中国而言,这里历史上就属于中国,但涉及的面积实在太大了,毕竟此时的塔吉克斯坦已经是独立的国家,总不能直接要人一半国土还指望人能同意吧。
黄绿加起来占到塔吉克斯坦一半国土,绿色则有五分之一
所以想要拿对方五分之一的国土,靠谈判几乎是没有可能的,除非战争,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想要靠武力解决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职责,进而引发一系列冲突。
比如俄乌冲突,就是源于俄罗斯武力拿回克里米亚而引起的,所以谈判能拿多少,就算多少吧!
1994年谈判,直到1999年才谈出结果,签订了《中塔国界协定》,而后在2002年签订了《中塔国界的补充协定》,根据这份协定,中国拿回待议区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的0.8%以及争议区的十分之一左右。
到这里,从清朝开始存在一百三十多年的领土争端才算得到了解决,当然,七十多万的外西北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拿回来,属实有些可惜,当然丢失问题最大的锅就是清朝,其次就是民国政府,这两个时间,毕竟当时还可以靠武力解决,而到新中国强大的时候,国际环境已经不适合武力了,只能靠谈判。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看现在的中国地图西段,涉及塔吉克斯坦这边还是虚线。
为何是虚线呢?因为根据规定,所有的国界画法必须按照2001年由外交部、国家测绘局发布的1:100万《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导致后面的地图只能按照2001年的来,问题是2023年的时候,这个规定被废止使用了,日后只能用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绘制,而国务院批准的又还是2001年的,所以还是和之前一样。
所以啊,清朝留给后人这么大的坑,想要填,其实还是很难的。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