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曾志辗转前往延安,途中经过西安的时候,她在一家八路军招待所住了下来。由于已经离开中央多年,这里的同志她大都不认识。
当天晚上,曾志对面屋子的一个首长推门进来,他身穿一身蓝色皮大衣,带着皮帽,见面就问:“你是不是曾志?”
曾志之前就注意了这位首长,但多年秘密工作的经验让她养成了少打听的习惯,听到此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她惊讶地问道:“对啊,我是曾志,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们在井冈山经过,在瑞金也见过,你不是认识我了吗?我是彭德怀!”
曾志仔细一看,确实是彭老总,不禁喜出望外,高兴地蹦了起来。彭总接着说:“今天我看见你指挥战士在泥地里推车的样子,就知道你不是一般的女学生,后来我就想,看起来很像曾志,果然不出所料!”
井冈岁月,犹在眼前,故人再见,无限感慨。第二天,彭老总特地请曾志吃了一顿葱爆羊肉,席间曾志问了彭老总很多问题,比如当年我们的部队下了井冈山后,敌人是怎么打上去的?彭总一一为她解答。
曾志还问起彭老总的个人问题,彭老总笑道:“结婚了,她是个女学生,很纯洁很温柔的。”曾志由衷地为彭老总感到高兴。
辞别彭老总后,曾志继续赶路,并于12月来到了延安。当时组织部的同志安排她住进了招待所。
安顿好后,曾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毛主席写信,她深情地写道:
自1931年漳州一别,我常常想时时盼,希望再见到您。1936年我就想来延安,想回到您身边了,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已经来到延安,期待着您的接见。
两天之后,毛主席就给曾志写了回信:曾志同志,接到你的来信,实在是高兴,你明天就来我这里,我让中组部派人带你来,见面后再长谈。
第二天,曾志就在一个警卫战士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地杨家岭。见到曾志后,毛主席高兴地和曾志握手,把她请到了 自己的窑洞。主席问曾志:这些年来你还好吗?这几年每有上海的人来,我都会打听你的消息。今天见到你,好高兴噢!蔡协民呢?你们还在一起吗?
蔡协民是曾志的前夫,当年井冈山脚下,曾志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就是蔡协民引荐的。不过后来蔡协民却牺牲了,曾志又嫁给了陶铸。
两人一直聊到晚上,毛主席留曾志和自己吃完饭,并对她说:以后星期天你就到了我这里来吃饭。曾志听后笑着说:“好啊,来主席这里吃一顿好的。”毛主席听后愣了愣,随后才笑道:“哦,吃好的。”
主席的晚餐很简单,就是大米、小米、土豆,一碗白菜,一豌豆芽,豆芽上面有几片薄薄的肉,这已经是主席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和鸡鸭肉不断的王明形成鲜明对比。
分别的时候,毛主席又对曾志说,周末的时候可以来他这里,他的书曾志都可以借阅。曾志笑道:“那我以后每个星期天都来,到你这里会餐。”听了曾志的话,毛主席神情有些尴尬,曾志这才意识到不对:主席的日子这么清贫,怎么有钱每周和她会餐啊。
晚年的曾志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自己当时实在“傻不叽叽”,她说:“起事我也不是真想吃香喝辣,只是一到主席面前就不由地变成了大小孩,不由地变得调皮了。”
在党内,曾志可以说是资历老、能力强,和毛主席私人关系最好的女同志。
她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是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唯一的女兵,后来她参加朱老总的湘南起义,头裹头红巾,背挎红缨枪,是闻名一时的“红姑娘”,历任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郴州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
1928年4月,曾志在朱老总的率领下来到井冈山,当时曾志只有17岁,就当上了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转战赣南、闽西,和朱老总的夫人伍若兰,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曾志回忆,当时她经常和贺子珍睡一张床,盖一条被。在红四军的“七大”上,毛主席落选前委书记,曾志被认为是“毛派”,也一度被剥夺职务,跟着毛主席去了闽西。
来到闽西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曾志担任闽西团特委书记(邓子恢为特委书记、蔡协民为组织部长、谭震林负责军事、张鼎丞负责政治),并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之后,曾志和蔡协民一起厦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自此和毛主席贺子珍分别。
在这段难忘的革命岁月里,曾志有两件最难忘的事情,就是两次和毛主席发生争论。
第一次发生在红四军主力刚下井冈山,转战赣南的途中。当时,毛主席在一座祠堂召开了官兵活动分子大会,讨论形势和对策。一个男同志站了起来,说:“我们的部队不够精简,特别是女同志,有的怀孕了,有的身体不好,拖累了不对,分散了精力,既然这里有我们的地下组织,不如把她们留下来。”
曾志一听就勃然大怒,说:“你们男同志就是歧视女同志,这里到处是反动武装,地下组织也很薄弱,把女同志留下来能生存吗?你们这是借刀杀人!”
曾志的话有一些道理,但“借刀杀人”这个词显然过当了,把同志之间的意见分歧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毛主席听后立刻站了起来,指着曾志说:“曾志!你是女皇啊!难道就你关心女同志?”毛主席一生气,大家都沉默了,曾志也不敢再吭声。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后决定女同志都跟着部队走。
第二次争论发生在闽西时期,当时红四军开会,肯定了毛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建军思想,请毛主席重新回红四军领导工作。当时贺子珍已经怀孕6个月,无法随军行动,毛主席于是就找到曾志,请她照顾贺子珍。
曾志误会了主席的意思,以为是让曾志脱离工作,专门去照顾贺子珍,当场就生气地说:“我有自己的工作,哪有时间伺候她生孩子?我就是不照顾!我是党的干部,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哪能成天去护理她呢?”
毛主席听出曾志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就解释说:“让你照顾她,不是让你一条到晚护理她,不过是要你多关心一些罢了。”
曾志听后颇觉羞愧,低声说道“我和子珍是好朋友,过去行军吃饭睡觉都在一起,我从来关心她照顾她,你不说我也会照做的。”主席离开后,曾志就搬过了和贺子珍一起住了。
曾志后来说:“我想这大概是我此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毛主席发火,后来每当想到此事,心中都感到内疚。”
1931年赣南一别,曾志直到1939年才见到毛主席。此后,她进入延安马列学院读书,期间怀孕生下陶斯亮,担任中央妇委秘书长等职。
1945年,曾志作为华中代表团代表参加了“七大”,随后跟着大部队南下,途中有突然接到任务,掉头前往东北工作。在东北期间,曾志历任沈阳市委委员,铁西区委书记,辽吉省委委员,辽吉一地委副书记、五地委副书记,沈阳市委常委、职工部部长,沈阳市工会、妇联筹备处主任等职务,期间九死一生,最终得到了革命的胜利。
1949年后,曾志跟随四野南下到了武汉,随后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邓子恢提名曾志当重工业部部长,曾志以自己没有工业管理经验为由,不肯就任,只担任了副部长。后来,陶铸调到了广东省委工作,曾志为了照顾陶铸,主动要求调到广州电业局当党委书记、局长。这期间,曾志工作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团结同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即将召开,曾志原本在广州市委的推荐代表名单中,但是这份名单到了陶铸那里后,曾志的名字却被划掉了,换上了方方夫人的名字。曾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找到陶铸问为什么,陶铸解释了一番,但曾志认为自己是党的干部,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是陶铸的老婆就被“大义灭亲”,陶铸认为自己没错,劝曾志顾全大局。
曾志为此感到非常委屈,但她又不能公开抗议,显得自己是在争名夺利。于是,曾志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委屈。
对于曾志的能力和资历,主席一直是认可的,后来便提名曾志当全国人大常委(未当选,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以“善马任人骑,善人受人欺”批评了陶铸。曾志后来担任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
到1977年,曾志恢复工作,担任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曾志病逝后,女儿陶斯亮在家里发现了一张牛皮纸袋,上面有曾志的笔迹:我生命熄灭时的交代。
纸袋里有曾志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不要家人来京奔丧,不要通知任何战友。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的树下当肥料,另一份部分埋在白云山。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要写生平……
陶斯亮说,母亲是一位彻底的革命者,她生前在搞革命,死后也是一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她执行了母亲大部分的遗愿:捐献遗体,不搞任何仪式,不通知一线领导,遗产捐献……但是她无法拒绝组织对曾志进行评价,无法拒绝她的老战友前来道别。
特别声明: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转载,一旦发现,必将厉行追责!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