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裁员风波终于落下帷幕,但这场风波背后,是这家曾经的CPU巨头在时代浪潮中艰难转身的缩影。4月25日,华人CEO陈立武发布内部信,宣布裁员规模超过20%,涉及2.2万名员工。这不仅是数字的削减,更是英特尔在市场压力下的一次深刻自我调整。与此同时,工作时长的增加,从原本的3天坐班调整为4天,也反映出英特尔在困境中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裁员的规模之大,让英特尔的员工数量回到了15年前。然而,这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刻。分析师预计,英特尔2024年Intel数据中心CPU的销量创造了14年来的最低水平。曾经的CPU霸主,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陈立武的前方,是AMD崛起的阴影,还是曾经的思科、诺基亚的旧梦?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师出同门到分道扬镳
英特尔与AMD的故事,要从1955年说起。那一年,“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回到故乡加州圣克拉拉县,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吸引了无数天才,包括诺依斯、摩尔等8位年轻人。然而,肖克利的管理风格充满了猜疑和种族歧视,实验室最终未能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1957年,这8位天才决定出走,创立了“仙童半导体”。10年后,仙童半导体分崩离析,杰里·桑德斯带领7位员工创立了AMD,而诺依斯和摩尔则创办了英特尔。
英特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CPU领域的引领者。1971年,英特尔4004问世;1972年,8008微处理器发布;1978年,16位微处理器8086横空出世。1993年,奔腾处理器Pentium成为行业的丰碑;2001年,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问世;2006年,酷睿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相比之下,AMD的发展则艰难许多。直到1975年,AMD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CPU产品Am9080,这还只是英特尔8008的仿品。
“Tick-Tock”模式的兴衰
十年前,如果有人说英特尔会被AMD超越,一定会被当作笑话。当时的英特尔已经在CPU王座上坐稳了十几年,而AMD几乎处于破产边缘。然而,英特尔的“Tick-Tock”模式,虽然在早期帮助其巩固了领先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
“Tick-Tock”模式描述的是英特尔一年更新制造工艺,一年更新微架构的策略。英特尔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封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兼顾设计和制造变得越来越困难。2008年,AMD为了削减成本,将其制造业务分拆,与中东财团联合成立了格罗方德,成为无晶圆厂的半导体设计公司。而英特尔则一直坚持“一条龙”模式。
台积电的崛起,成为了英特尔的“屠龙少年”。2011年,台积电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提供28纳米通用工艺技术的晶圆厂。随后几年,台积电逐渐接管了苹果所有的芯片制造需求。与此同时,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左右摇摆,最终没能将生产线转到手机芯片制造上。2015年,制程工艺进入14纳米时,双方进入均势。然而,2018年,台积电量产7nm工艺,而英特尔直到2023年才姗姗来迟,晚了将近5年。
“牙膏厂”的困境与AMD的崛起
2015年,英特尔发布第五代酷睿移动处理器,采用14纳米工艺。从这一年开始,英特尔正式进入“挤牙膏”时代。在14纳米工艺上卡壳了5代,推出了14nm、14nm+以及14nm++三个版本,万年不变的skylake架构。消费者对英特尔的不满日益增加,而AMD则迎来了转机。
2012年,苏姿丰加入AMD,成为了AMD的“天命之人”。她挖掘了AMD的APU业务,迅速将其嵌入各大游戏厂商,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2014年,苏姿丰正式掌舵AMD。2016年,锐龙处理器问世,直接让亏损的AMD盈利,将公司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锐龙采用了全新的Zen架构,并且制程工艺没有了束缚,直接与台积电一同“Tick-Tock”。
AMD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2019年,7纳米制程Zen 2架构的锐龙3000;2020年,基于Zen 4架构5纳米制程的锐龙7000……AMD在高性能芯片上对英特尔穷追猛打。英特尔终于坐不住了,在其第十代i9中,将核心和线程猛然提高到十核心二十线程的规格,牙膏挤爆。
数据中心业务的较量
AMD的崛起不仅局限于消费级CPU市场,其数据中心业务也成为了英特尔的重大威胁。苏姿丰将数据中心业务视为“头号战略重心”,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霄龙(EPYC)系列芯片,在性能上已经实现了对英特尔的超越。曾经,英特尔靠着至强系列,拿下99%的数据中心CPU市场份额。然而,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80.71%下滑到了70.77%。
2022年,AMD完成了对FPGA巨头赛灵思的换股并购,一跃成为CPU老二、GPU老二和FPGA老大,其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曾经不被英特尔重视的AMD,已经成为最大的威胁。
陈立武的转型之路
2021年,帕特·基辛格掌舵英特尔,但他的固执并没有拯救英特尔,反而将其进一步推向深渊。2022年至2024年,英特尔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亏损高达187.6亿美元。
今年3月,陈立武成为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是行业内的老兵,拥有超过20年的投资与技术管理经验。他最知名的履历是中芯国际,2020年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陈立武的上任,被英特尔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苏姿丰一样,带领英特尔触底反弹。
陈立武的做法与苏姿丰有相似之处。首先是精简队伍,2023年5月,英特尔进行了一轮结构性裁员,2024年第二季度,裁员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次是战略聚焦,陈立武明确提出聚焦AI和先进制程技术的战略转型,集中投入18A制程研发和AI芯片业务。按照他的规划,2025年英特尔将推出Panther Lake处理器,其AI性能较前代提升5倍,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18A制程量产。
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战役。在消费级CPU市场,英特尔的份额从2023年的77.3%下滑至2025年的60%-65%,AMD凭借锐龙9000系列(Zen 5架构)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4.1%。英特尔如今的命运,其实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书写。“Tick-Tock”终究做不到始终领先,特别是在公司常年没有对手的温水状态下。当水温升高,英特尔猛然发现,这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全面领先的时代。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