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就在冯德莱恩一行人匆忙抵达中国进行中欧高层会晤的同一天,美媒公开宣布了一个让欧盟彻底绝望的消息:美欧关税谈判已经结束,美国将对欧盟加征高达15%的关税。
这个时机选择绝非巧合,而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计算后的致命一击。冯德莱恩这回真是把整个欧洲都给坑惨了,在对华态度反复横跳的过程中,愣是错过了最后机会,让欧盟陷入了"两面被堵"的尴尬境地。
特朗普上台后,对欧洲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就已经摆在了桌面上,欧盟其实有大把的时间和中方进行深度沟通,商讨如何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霸凌。
如果欧盟能够早几个月,甚至早几周与中国达成某种形式的合作共识,美国在制定对欧政策时必然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出手。
但冯德莱恩偏偏选择了最糟糕的时机。从今年年初开始,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就表现得摇摆不定,一会儿释放对话信号,一会儿又威胁制裁,完全没有一个稳定的战略方向。这种"反复横跳"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更让中方对欧盟的诚意产生了怀疑。
等到冯德莱恩终于意识到形势不妙,匆忙安排访华行程时,美国那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特朗普政府显然预判到欧盟此时访华很难争取到中国的实质性支持,因此选择在冯德莱恩抵达中国的当天就宣布关税决定,这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欧盟已经彻底失去了谈判筹码。
从外交细节也能看出端倪。此次中欧峰会的表述从最初的"应中方邀请"悄然变成了"经双方商定",议程也明显缩短。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中方对欧盟此次访华目的和诚意的重新评估。
欧盟最大的战略误判就是高估了自己维稳的能力。冯德莱恩等欧盟高层似乎一直幻想着能够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某种"中立"地位,既不完全倒向美国,也不与中国走得太近,试图在两大国的竞争中渔利。
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过1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20%。这样的体量决定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可能容忍欧盟在关键时刻保持"中立"。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欧盟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中立空间。
更致命的是,欧盟在执行这种策略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自相矛盾。一方面,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欧盟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来增强自己的谈判地位;另一方面,欧盟又在对华政策上频频施压,要求中国在各种问题上做出让步。这种矛盾的做法注定了欧盟在两边都讨不到好处。
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局面:美国毫不犹豫地对欧盟挥起了关税大棒,而中国对欧盟的诉求也变得相当冷淡。欧盟的"中立"策略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冯德莱恩此次访华居然还带着三个"条件"。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离谱:要求中国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停止经贸往来;要求中国解决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要求中国取消对欧盟的稀土出口管制。
这简直是搞反了主客关系。明明是欧盟面临美国15%关税的威胁,急需中国的支持,结果冯德莱恩到了中国还要求这要求那,就好像是中国在求欧盟帮忙似的。这种完全脱离现实的外交姿态,充分暴露了欧盟高层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误判。
先说中俄经贸关系问题。中俄贸易额在2024年已经突破2400亿美元,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这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经贸往来。欧盟凭什么要求中国为了配合欧盟的需要而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这种要求本身就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至于"产能过剩"问题,这更是一个伪命题。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产能优势,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获得的,欧盟企业在这些领域竞争力不足,不应该把责任推给中国。要求中国主动削弱自己的竞争优势来照顾欧盟企业,这种想法本身就很荒谬。
稀土出口管制更是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中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制定相关政策。欧盟在没有任何筹码的情况下,要求中国取消这些管制措施,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
冯德莱恩的外交失败已经给欧盟带来了双重打击,而这种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发酵。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损失。15%的关税意味着欧盟对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预计将影响价值约4000亿美元的欧美贸易。
这不仅会打击欧盟的出口企业,还会推高欧洲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将尤为严重,其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更严重的是产业转移趋势的加速。面对美国市场的高关税壁垒,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市场更大的中国。这种产业外流趋势一旦形成,将很难逆转,欧洲的制造业基础可能因此受到长期冲击。
其次是战略机遇的丧失。如果欧盟能够在早期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完全有可能在应对美国贸易霸凌方面形成某种程度的协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立场和态度对美国的政策制定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现在这个机会已经错过了,欧盟只能独自面对美国的压力。
从更大的地缘政治格局来看,欧盟的失策也让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欧盟本来有机会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但现在却沦为了博弈的牺牲品。这种地位的下降将影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冯德莱恩的这次外交败笔,不仅让欧盟在短期内承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当美国已经敲定15%关税,而中国对欧盟的诉求也变得冷淡时,欧盟还能指望谁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