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拉扯了半年,终于,美韩深夜敲定关税协议!
10月29日庆州峰会突发大消息——拉扯半年的美韩关税谈判终于谈成了!
韩国砸3500亿美元换美国关税从25%降到15%,这波操作到底是双赢还是单方面妥协?对咱们的钱包、手里的资产又有啥影响?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全懂了!

先给大家划重点,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花钱买通行证”: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之前双方吵了俩月的投资方式终于定了——不是全要现金,每年有上限,还明确了“商业合理性”,不然韩国真要面临1997年那样的金融风险。

为啥这谈判谈了半年才成?
核心就是美国的“高压逼宫”!
首先,我们先看看美国的算盘!
特朗普要搞“制造业回流”,一方面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另一方面拉韩国投资,还能卖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一举三得。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韩国的困境!
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美国是它的重要市场,25%的高关税要是落地,汽车、钢铁行业直接扛不住,之前韩国全年经济增速都下调到0.8%了,实在耗不起。
最后,关键转折点!
10月APEC峰会在韩国开,李在明政府想拿个外交成果,加上特朗普访韩的“面子工程”,两边各让一步才促成了这次签约。
说穿了,这不是平等谈判,而是美国用关税大棒逼着韩国“交保护费”,3500亿相当于韩国国防预算的43%,这代价可不小。

这协议一签,全球贸易链都要动一动!
首先,对韩国来说,短期保住了出口,汽车业不用面对25%的高关税,但2000亿现金外流会挤压国内投资,普通人可能要承受通胀压力,钢铁、铝业还是要面对50%的高关税,没捞到好处。
其次,对美国来说,拿到了巨额投资和能源订单,造船业、半导体产业能回血,但这种“强买强卖”的模式,可能让其他盟友心寒,后续合作更难推进。
至于对中国的影响分两面,一方面韩国企业为了避税,可能会把部分产能转移到美国,比如三星已经和特斯拉签了165亿芯片协议;另一方面,韩国对美出口成本降低,会和中国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咱们的汽车、电子产品出口要多留个心眼。
举个例子,以后你买韩国进口车,关税降了,但韩国企业可能把投资成本转嫁到售价上,最终便宜多少还不好说;而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要面对更便宜的韩系车,竞争压力会更大。

别以为签了字就万事大吉,后续还有不少变数:
第一、投资收益争议:美方说90%的投资收益归美国,韩方不承认,这事儿没谈透,后续可能再生矛盾。
第二、非关税壁垒:农产品检疫、数字贸易规则这些没谈拢,后续还要拉锯,说不定会影响后续协议执行。
第三、产业链转移:韩国把2000亿投去美国,国内产业升级的资金会紧张,可能会放缓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咱们的供应链要提前做好应对。
所以啊,美韩这次协议,是美国“美国优先”的又一次胜利,韩国“丢钱保市场”实属无奈,对咱们来说,既是竞争也是机遇。
最后问问大家:你觉得,韩国这3500亿花得值吗?这协议会不会让中国出口更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