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安门,大家都会想到那气势恢宏的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每年国庆的阅兵大典。但不知是否注意过,门前站着一对雕刻精美的“石头柱子”?
这柱子不仅长得讲究,上面还蹲着两个“神兽”——“朝天犼”,一个望着宫里,一个盯着宫外,好像随时准备对皇帝发出提醒:“老大,别躲屋里偷懒,该出来上班啦!”
它就是华表,中华文化的象征!
天安门前的华表柱,造型独特,雕工精美,站在那里气势不凡,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个装饰物。其实,华表最早的作用,和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历法。那时候没有现代望远镜,也没有高科技的天文仪器,人们就靠一根立起来的柱子——“表”来测量太阳的影子。
昼短夜长、寒来暑往,都可以通过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来计算节气。所谓“立竿见影”,就是这个道理。
秦汉时期,这种观测方法更加系统化,国家专门设立了“灵台”“司天台”之类的机构,天文学家在高台上立木柱,测量太阳影子的长度,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这些木柱被称作“表木”,后来因为木头容易腐烂,人们改用石柱,久而久之,就有了华表的雏形。
到了明清时期,天文观测的手段逐渐丰富,但华表作为建筑元素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象征。永乐年间,京城的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故宫等皇家建筑相继落成,天安门也在这一时期建立。
为了延续华表的象征意义,工匠们在天安门前后竖立了一对华表,高约8米重达20吨,全部采用云南大理石雕刻而成,石质温润,白中透青,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趣,既庄重又大气。
不仅如此,柱身还雕刻了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四条巨龙盘绕而上,似乎在腾云驾雾。
柱顶的圆盘叫做“承露盘”,古代有个说法,天子是“真龙天子”,承露盘可以接天露,这露水据说能使人长生不老,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毕竟历史上没哪个皇帝真的“千秋万载”了。
而在承露盘上,还蹲着一只叫“朝天犼”的神兽,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华表的另一层含义了。
华表不仅是建筑装饰,它还承载了古人对帝王的殷切期望。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坐着一对奇异的怪兽——“朝天犼”,这两只神兽,一只是“望君出”,另一只是“望君归”。
“望君出”是什么意思?古人希望皇帝不要天天窝在宫里享乐,而是应该多出去巡视,了解百姓疾苦。
毕竟,锦衣玉食的皇宫里,歌舞升平,皇帝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他怎么知道百姓是不是吃得饱、穿得暖?朝天犼的头朝向宫内,寓意皇帝应该“走出去”。
“望君归”又是什么意思?有的皇帝喜欢微服私访,一出去就流连忘返,跑到江南看园林美景,或者在民间过起了“隐居生活”,这样的皇帝同样不合格。
天安门前面的那对华表,朝天犼的头朝向宫外,寓意皇帝不要长时间待在外面,该回来处理政务的时候,就要回来。
这些寓意充满了政治智慧,既提醒帝王要勤政爱民,又警示他不能过度沉溺于享乐。可以说,华表不仅是建筑的点缀,更是一种无声的权力制衡工具。
当然,华表的这些功能在清朝灭亡后也就慢慢淡化了,但它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依然屹立不倒。
天安门的华表是中国古代华表的巅峰之作,它不仅见证了封建王朝的更替,也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成为国家的象征,而华表,也承载了新的时代意义。
华表不仅仅是皇宫前的装饰,它早已经超越了实用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先说建筑方面。
许多重要的宫殿、陵墓、桥梁都会设置华表,比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帝陵墓前,都立有高大的华表,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卢沟桥两端的华表,则象征着国家门户的坚固不可侵犯。
再说现代文化。在中国的电影界,最高的政府奖项之一就叫“华表奖”,它的名字来源正是天安门前的华表,寓意中国电影艺术的高峰。
这个奖项的奖杯形状,也是一根微缩版的华表柱,上面雕刻着祥云和蟠龙纹饰,象征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华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古代的测天工具,或者皇权象征,它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标志。
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很多地方都会修建华表,比如美国旧金山、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牌坊上,都能看到华表的身影。
这些华表不仅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在异国他乡的“中华精神地标”。
不仅如此,华表的建筑形式还影响了很多现代设计。
比如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会采用华表元素,甚至一些企业的LOGO,也融入了华表的造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华表从一根石柱,变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
天安门前的华表已经矗立了500多年,见证了明清王朝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它的雕刻工艺,是古代匠人的巅峰之作;它的象征意义,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
而今,它依然巍然屹立,见证着新时代的中国。真正懂得它的历史和文化的人,才会明白,这根石柱承载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对国家富强的向往。
从最初的“天文仪器”到后来的“权力象征”,再到如今的“文化符号”,华表的功能和意义不断演变。它不仅仅是一根石柱,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考资料:
华表,中国的标志.建筑.2017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