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城破后有多惨?档案记载:尸体接连跌进沟里血水染红两岸芦苇

1937年9月12日,天镇城墙轰然倒塌,炮声未息,人血已溅满街巷。

日军潮水般涌入,刺刀前,活人一排排倒下。尸体被推进排水沟,泥水翻红,两岸芦苇也被血染成黑色。三天时间,2300余条性命消失在火光与硝烟中。

烧焦的街巷,倒塌的庙宇,飞舞的苍蝇,和那些不敢哭出声的幸存者,一起写下了天镇城破后最惨烈的血色档案。

轰一声,城墙塌了,人间惨剧拉开大幕

1937年9月12日,山西省天镇城。天还没亮,四野压着浓雾,城东北角的城墙突然轰然倒塌

炮火声里,关东军东条纵队、本间旅团和铃木旅团,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时间,是早晨六点

大炮开路,步兵跟进。士兵脚底下,是碎砖残瓦。城墙塌了三丈多宽,一片瓦砾场。进城后,日军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带着刺刀,闯街过巷。他们见人就杀,连躲在破庙破屋里的老弱妇孺也没放过。

上午九点,枪声密集,天镇城成了一锅沸腾的血汤。东街、西街、北街,到处是呼号声和枪响。城中老百姓,多数还在做逃命的梦,被一阵枪声硬生生打醒。醒来的时候,已经是血泊之中。

城北的两条排水沟,一边是芦苇丛,一边是田埂。尸体一具一具,从街上、院子里,被日本兵推搡着扔进沟里。

天镇的沟本来不宽,泥水也不深,可这天,血水顺着沟流,染得两岸芦苇发黑发红,风一吹,血腥味飘得老远。

西北街最先遭殃。7个日本兵抓了14个百姓进了一个小院。贺贤就在其中。14个人被推到墙根,日本兵排成一排,枪口齐发。

贺贤本能地抱头卧倒,中了9枪,伤口流血,疼得眼前发黑。但命硬,没打中要害。他装死,硬是熬过了屠杀的那一轮,成了西北街唯一的幸存者

同一时间,同街的马姓人家。一个大院子,十几口人,三代同堂。日军破门而入,一通乱枪扫射,院里转眼就没了活人。只有一个8岁的幼女,被吓晕在一具老太太的尸体旁,侥幸躲过一劫。

破败的街巷,冒着硝烟和火星。老天镇人常说,那天的天镇,活像一个烧透的锅炉。血热,烟浓,尸臭刺鼻

走到这里,屠杀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更惨,劫掠、焚城、暴行,天镇的噩梦才刚刚揭开一角。

三枪六弹,贺贤从鬼门关捡条命

上午的枪声还没停,城南头又起了火。日军烧了南街的慈光楼,那是天镇有名的古建筑,传了好几代人。北街的银行也没逃过,炸药包一扔,火光冲天

这一头,杀人;那一头,放火。日本兵分成了小队,挨家挨户搜查。谁家的门开着,冲进去就是一阵乱抢。抢完了,不管有没有人,一把汽油泼上去,火一引,全烧了

西街上的“积厚成”、“庆福元”、“德庆隆”、“义和成”、“天德公”五大商号,本是天镇最繁华的买卖。可这天,全变成了火炉。货架翻倒,绸缎、银器、干粮撒了一地。不值钱的,直接扔大街上,踩成烂泥。值钱的,塞进军包。

到中午,整条西街已经看不见原来的模样。烟柱直冲天上,连带着烧焦味,一路往城外飘。

就在火光映红城墙的时候,一起更惨无人道的事发生了。西南角,张姓人家。15岁的小张姑娘,被7个日军拖进废屋。短短一个小时,惨遭轮奸。最后,被两个士兵一人一腿,活活撕裂成两半


这一幕,被后来清理现场的乡亲看到,只剩一句话:心都碎了。

日军的暴行并未止步。杀红眼的士兵,把抓到的人成堆赶到马王庙附近。那里原是城隍庙的旧址,后来成了集市。这天变成了杀场。


数次屠杀后,尸体在庙门前堆成小山。血水顺着庙前的石台阶往下流,染红了整个大街口。

老百姓见状,不敢出门。有人从破屋的瓦片缝里往外看,见到日本兵笑着抬尸,笑着放火。天镇的天灰了,地红了,连空气都像是被浓烟呛出了血腥味。

而最残酷的是,这一切并不是随机。日军早在作战前就有部署。


根据资料记载,日军侵华作战多次违反《海牙公约》,明确禁止攻击不设防的城市、村庄与平民住所。可在天镇,这条规定被撕得粉碎。尸体一具接一具地扔进排水沟。沟水早已淤塞,血腥水溢到田埂上,红了半条街。

这一页血书,才刚刚翻开。天镇的三天,不止是火与血,还有连绵不断的绝望。

抢烧劫掠,城内血火交融

三天时间,天镇从城门到巷尾,几乎无一幸免。

从9月12日清晨攻城,到9月14日傍晚,日军在城内展开了连续72小时的屠杀、抢掠和焚烧

总死亡人数达到了2300余人。这个数字,在当年一个小小天镇县,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

尸体集中在西北街、南街、马王庙附近最多。战后的资料记载,西北街的尸体堆到两人高,血水沿着石缝一路流到城外的小沟渠。

南街的慈光楼被烧塌。残砖碎瓦下,还夹着数十具被活活烧死的平民尸体。北街的银行,铜钱散了一地,没人敢去捡。因为银行门前堆着十几具尸体,满是弹孔

日本兵不只抢钱财,还抢粮食、牲畜。西街“积厚成”商号被洗劫后,连堆在后院的一筐小米都被搜刮一空。浇上汽油点燃,连半袋粮食也不给留。

日军的屠杀,也不是盲目发泄。根据资料,入城后的日本兵特地划定屠杀区域,按街道分工搜捕。上午杀西北街,中午清洗南街,下午放火焚烧西街。这场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彻底摧毁了天镇的社会结构。

曾经热闹的南市,成了废墟。慈光楼烧剩的几根黑木柱,在风里咔咔作响。城隍庙前,血迹干涸,苍蝇成群飞舞。


三天后,当最后一支日军队伍撤出天镇时,整座城市只剩下一股焦灼的臭味,和堆积成丘的尸骨。

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百姓,或者是躲在废井里,或者是埋在瓦砾下,不敢出声三天三夜。后来有人回忆,那三天里,不光是人,连狗都不叫一声。因为连狗,也没逃过日本兵的刺刀。

2300条生命,消失在短短72小时内。这场灾难,在天镇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血痕。

残城断壁,芦苇发黑,沟渠泛红。天镇,这座北方小城的名字,从此被鲜血和烈火,一字一句,写进了民族记忆。

参考资料:

天镇城“八·八”惨案.百度百科.

战役·遗址之天镇保卫战:残城断壁犹记当年痛失屏障.陕西晚报.2005-06-02.

日军屠杀暴行:天镇城“八·八”惨案.抗日战争纪念网.2015-12-08.

天镇惨案: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抗日战争纪念网.2017-08-1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天镇   血水   芦苇   染红   两岸   尸体   档案   日军   日本   西街   城墙   排水沟   城隍庙   刺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