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结局如何?美国历史早已写好剧本,或将重演肯尼迪的经历

文 | 青茶

前言

2025年的美国正经历剧烈转折,而引发这一震动的,不是政客或战争,而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埃隆·马斯克。

曾横扫科技界的“科技狂人”马斯克,如今却瞄准美国权力中心——他不仅参政,更成立了自己的“美国党”,要从金主摇身变为掌权者。这一步,既大胆又危险。

美国历史上,曾有两位如他一样野心勃勃的富豪家族——洛克菲勒和肯尼迪,也曾试图左右国家走向,但结局,却是令人唏嘘的宿命轮回。

马斯克会是例外,还是第三个“被反噬”的权贵玩家?

马斯克为何非要“参政”

埃隆·马斯克向来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存在。

他是特斯拉之父,是太空探索的梦想家,是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地下隧道交通等诸多领域的开拓者。

然而2024年以后,马斯克的精力似乎从技术转向了权力。

2024年,美国政坛风云突变。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遭遇暗杀未遂,整个共和党内部出现空前动荡。

就在这种局势下,马斯克突然“跳出来”支持特朗普,不仅高调发声,还豪掷2.5亿美元用于选战宣传和技术支持。

他用自己的社交平台、舆论影响力和科技手段,把选战变成了一场信息与算法的角力。

然而这只是序幕。

2025年初,马斯克被任命为“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这个部门的使命,是“瘦身政府、提升效率”,听上去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却充满火药味。

短短几个月,马斯克就推动了涉及14.8万人的裁员计划,大批公务员下岗,引发广泛抗议。

联邦机构、工会、各州政府纷纷施压,媒体更是围绕他的“双重身份”发起舆论攻击——一方面是监管者,另一方面是合同获益者。

2025年5月,马斯克主动辞去“特殊政府雇员”身份,但还没等外界分析完这场“急退”背后的真实动因,特朗普却率先翻脸,说效率部应当调查马斯克,并公开表示“他在玩游戏”。

从亲密盟友到公开对抗者,前后不到一年。

但马斯克显然不打算就此退场。

他选择更激进的路线——成立“美国党”,彻底跳出共和与民主的传统对立,另起炉灶。

这是美国政坛历史上第一次有超级科技富豪亲自组建政党、挑战传统体制。

从金主变候选人,从操盘者变主角,马斯克用行动向整个政坛宣战。

但这不是简单的跨界,这是将科技资本、媒体权力、政治野心绑在一起的一场豪赌。

而赌注之大,远远超出他的商业帝国——一旦失控,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反噬工具”。

洛克菲勒的教训

说到超级富豪介入政治的历史教训,美国历史早有警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9世纪末的美国,是工业化狂飙突进的时代。

洛克菲勒创立标准石油公司,通过疯狂的兼并、压价和垄断手段,一度掌控了全美90%的炼油市场。

他几乎是工业资本的化身,财富之多,控制力之强,令人咋舌。

更关键的是,洛克菲勒不甘心只当企业家。

他开始通过资金渗透政坛,支持总统候选人,影响政策制定。

1896年,麦金利竞选总统,洛克菲勒、摩根、卡内基等人组成了“金主联盟”,每人捐出当时高达20万美元的选战经费,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相当于一个人砸下2000万美元。

麦金利胜选后,资本家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达到顶峰。

但这种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

20世纪初,反垄断浪潮在全美兴起,政府开始清理过度集中的财团势力。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垄断,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强制拆分为34家子公司。

洛克菲勒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此解体。

他并没有坐牢,也没有彻底破产,但政治的反噬彻底粉碎了他的权力结构。

他从此远离政坛,转向慈善和教育投资。

这一过程,也被许多学者称为“制度性反制”,即当资本试图控制体制时,体制本能地发动反击,捍卫自身主导地位。

这与马斯克的现状何其相似。

马斯克在担任效率部负责人期间,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公司与联邦政府签署了上百个合同,引发了利益冲突质疑。

外界的普遍看法是:你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如果你既拿政府订单,又主导政府架构,那这不是改革,而是“合法化的自肥”。

在美国,这样的“越界”行为往往不会善终。

制度可以容忍你强大,但不会允许你不受制约。

马斯克目前正遭遇反垄断调查、合同审查、内部告发等多线围攻,其实早已进入“反制程序”。

他是否能从洛克菲勒的覆灭中学到什么,是他是否能全身而退的关键。

肯尼迪家族的悲剧

马斯克的问题,不只是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博弈,还在于“个人崇拜”与“家族模式”逐步成形。

这在美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最接近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肯尼迪家族。

老约瑟夫·肯尼迪是家族的奠基人,他靠金融炒作、内幕交易起家,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但他不满足于金钱,而是要把“肯尼迪”这个姓氏送进政坛,成为美国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他的成功几乎是奇迹式的。

长子约翰·F·肯尼迪1960年击败尼克松,当选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次子罗伯特成为司法部长,后来也参与总统竞选。

三子爱德华则在参议院纵横四十余年。

肯尼迪家族的权力扩张不仅体现在职务上,更体现在文化符号上。

他们拥有媒体话语权,有风度、有家族魅力,是那个时代最具象征意义的“美国皇室”

然而,这种垄断权力的姿态最终引来的是灾难性的反弹。

1963年,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成为全球震惊的政治事件。

仅仅五年后,罗伯特也在竞选过程中被刺身亡。

此后几十年,肯尼迪家族悲剧不断,车祸、吸毒、丑闻接连发生,逐渐从主流政治舞台退场。

人们将其称为“肯尼迪魔咒”,但事实是——这是美国体制对试图“垄断权力”的家族做出的最严厉的否定。

你可以参与权力,但不能世袭;可以经营影响力,但不能永远“占位”。

马斯克今天的处境与肯尼迪们惊人相似。

他不仅在掌控企业、平台,还试图主导舆论、改变选票游戏规则。

他用X平台调控信息流,旗下公司涉足能源、交通、航空、军工等核心领域。

更可怕的是,他正试图让这种影响力制度化、政党化。

而这种欲望,一旦成型,意味着马斯克不再只是一个企业家,而是变成“制度威胁者”。

在美国这样一个制度高于一切的社会结构里,这种人从不会被宽容。

正因如此,马斯克组建“美国党”之后,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排斥。

他遭遇的是三重封锁:政治排挤、媒体围剿、资本流失。特斯拉股价暴跌,SpaceX项目延期,舆论风波持续发酵。

这不是偶然,而是美国体制对“试图超越它”的人的集体回击。

结语

马斯克从来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天才、偏执、强硬又极具操盘能力。他改变了多个行业,也深刻影响了21世纪的科技格局。

但正如历史一次次警示我们的:在美国这个制度之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永远拥有“通行证”。

洛克菲勒的商业帝国倒在法律之下,肯尼迪家族的辉煌毁于政治暗流,如今的马斯克,正踏入这条早已被写满悲剧的权力轨道。

他会成功吗?或许。

但更可能的是,在风暴来临前,他已置身棋盘中心,成为那个“不能容于系统”的异类。

历史给出的剧本,其实从未更改。

参考资料:

《马斯克领导美国“政府效率部”,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府?》·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1-13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光明网·2025-07-06

《从亲密无间到骂战不休 一文读懂马斯克与特朗普如何反目成仇》·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6-06

《完全脱轨失控!从第一朋友到互撕,特朗普和马斯克“塑料兄弟情”就一年》·大众日报·2025-07-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肯尼迪   剧本   结局   美国   洛克菲勒   权力   家族   政坛   政府   政治   特斯拉   富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