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赛道杀出黑马,老牌工业城突然爆发!狂揽170亿创造神话

一座靠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硬核吃饭的老牌工业城,居然用4年时间就逆袭成了北斗之城!

2025年5月21日12时05分,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里白烟翻涌、烈焰冲天,XR-11卫星搭乘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顺利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这颗由湖南赛德雷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制造的遥感卫星,不光是株洲首颗自研自造的卫星,更让这座城市直接成为湖南首个具备卫星全链条研制能力的城市。

要知道,2021年底之前,株洲的北斗产业还是一片空白,短短4年就冲到了170亿的产业规模,2024年同比增幅38%,核心产业突破40亿元,2025年上半年月度总产值平均增速超34%,这速度简直比火箭还快!

2022年1月20日,原本总部在深圳的赛德雷特,跟株洲谈了才20多天就果断签约入驻。公司副总经理刘正峰直言,株洲的产业规划跟他们发展同频共振。

关键人家还有硬技术:卫星比同类产品轻100多公斤,按商业卫星6万-8万元/公斤的发射费用算,单星能省1000多万元,柔性化平台还能像搭积木似的灵活调整。

2024年10月赛德雷特启动空天技术创新孵化中心,首批就吸引5家航天企业入孵。截至目前,北斗产业园已经入驻87家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50亿元。

连山河星航都慕名而来,他们研发的阿若拉机型是国内首款获民航适航认证的全复合材料载人轻型飞机,看中的就是株洲芦淞机场的基础设施、低空空域开放政策和领先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

但光有企业可不够,株洲真正的独门秘籍是传了多年的厂所结合模式,这可不是简单的工厂+研究所凑数,而是真刀真枪的深度协同。

早年中车株机与中车株洲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的黄金搭档,早就验证了这模式的厉害,研究所搞核心技术,工厂负责转化生产,创新落地一点不卡顿。

这模式直接复制到了北斗产业,赛德雷特跟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空天院等共建研究院,株硬集团依托硬质合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硬是攻克了AIPCB加工所需的高端材料技术,成了国内唯一能生产这东西的厂家。

说实话,很多城市引企业只看规模,株洲却想着让企业融入本地创新网络,这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孵化一片的思路,才是真聪明。

当然,逆袭也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神助攻。工信部一直推动北斗产业发展,2024年株洲入选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业增速34.37%,在全国39个试点城市里排第一。

今年9月,工信部还跟湖南省政府在株洲开专题会强化协同。

资金方面更给力,专项债、银行贷、产业基金搭起立体支撑,联合上交所搞的北斗科创企业培育库,让北京华镁钛、北斗天汇等项目拿到了超千万元股权融资。

作为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高端材料、技术人才,刚好跟北斗产业需求对上了。

再加上湖南聚集了国内80%以上的北斗核心技术资源,这先天优势简直拉满。2021年12月北斗产业园落户株洲经开区,这片之前在文旅、生物医药领域摸索多年的区域,终于踩准了赛道。

如今的株洲早就不是只靠北斗单点发力了。2024年工业、制造业占GDP比重均居湖南第一,15个国省级产业集群撑起3+3+2现代产业体系。

中小航空发动机占全国90%市场份额,硬质合金产量占全国四成,再加上商业卫星批量化制造能力,这座从不缺第一的城市,正在新型工业化的星图上标新坐标。

株洲这波逆袭是选对了赛道、用对了模式、凑齐了生态。

对比武汉、深圳这些北斗重镇,株洲不硬碰硬抢热门领域,而是聚焦整星制造、场景应用搞差异化竞争,这才是中小城市转型的明智之举。

对于其他中部传统工业城市来说,株洲的样本太有借鉴意义了:别盲目追热点,先盘点自己的核心优势,对接时代风口,再靠企业+研发+政策的生态把单点突破变成全链升级,转型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科技   赛道   老牌   北斗   黑马   神话   工业   株洲   湖南   产业   企业   单点   城市   模式   航空发动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