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九点,53岁的刘先生坐在诊室里,无奈地展示着自己近期的体检报告。他原本是同事中的“健康达人”,多年养成每天三壶浓茶的习惯。同事们还羡慕他气色好、精神足。可最近他却频繁腰痛,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剧痛难忍,被家人紧急送医,彩超结果显示:双肾结石,其中一侧已经堵住了输尿管。

“真没想到啊,喝茶多年,反倒把身体喝出了毛病?”刘先生困惑极了。他忍不住问医生:“难道长期喝茶反而不如喝白开水?”医生一句话让他一头雾水,“不是人人都适合多喝茶,你是喝错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到底有何不同?为啥有人会喝出肾结石?
很多人认为,喝茶利尿又养生,是比喝白开水“更健康”的选择。但权威数据显示,这一观点并不绝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的回顾性研究,长年高量饮用浓茶者肾结石发病率高出普通人22.8%。

为什么?首先,茶叶中含有草酸,长期大量摄入极易与尿液中的钙结合,生成草酸钙结晶,从而诱发肾结石。一项涵盖近400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喝浓茶习惯的中老年人中,有15.6%出现过肾结石症状,而长期饮白开水者发病率仅只有7.8%。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深色浓茶、未过滤的自制凉茶,草酸盐含量居高不下,每100ml可达24.5mg,远高于同等量白开水中的微量含量。
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饮茶方式。空腹、一次大量饮茶、边喝浓茶边进食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花生、巧克力)都极易增加肾脏负担。

除此之外,茶中咖啡因具有轻度利尿作用,导致尿液相对浓缩,结石形成的风险进一步提升。反观白开水,不含杂质、无草酸成分,是身体最理想的稀释剂。而且,无论从肾脏过滤功能还是尿液稀释角度,白开水都有明显优势。
对肾脏负担的区别
白开水最大程度帮助稀释尿液中的废物和微粒,减少结石沉积风险。哈佛医学院的一项实验证实,每日总饮水量增加双肾结石风险下降43%,特别是单独饮用白开水效果最佳。
而反复饮茶,若饮用方式不当或者个人体质偏酸,肾脏长期过滤草酸盐,反而加重代谢负担。尤其需要留意的是:基础肾功能偏弱的中老年人,长期高浓度饮茶,肾功能损伤风险会显著上升。

微量元素与营养吸收的差异
茶叶含有鞣酸,虽然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也会影响食物中铁、钙等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临床随访显示,每日多次饮茶人群缺铁性贫血风险较对照组高出14.2%,其中女性尤甚。
如果你正好餐后立刻大量喝茶,这个影响会更明显。而白开水则没有这方面困扰,有助于保障营养摄入平衡。
疾病预防效果的不同
有人说“常喝茶能防三高”,也有人说“喝茶反而增加心慌、睡眠差”。这主要取决于量和个体耐受力。现有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适量饮茶(每日不超过3杯,且不过浓)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下降8.4%相关。
但若过量,反倒可能影响睡眠、加重焦虑,并对胃肠道产生刺激。而长期只喝白开水,虽然缺乏额外抗氧化成分,但安全性最高,不易出错。

想喝茶,也想保护肾脏和身体,怎么权衡?
饮茶宜适量,每日控制在2-3杯(约300-600ml),不空腹饮用,少饮浓茶和凉茶;一天的饮水总量,白开水应占70%以上(约1200-1500ml),剩余可选择淡茶或其他合适饮品;肾结石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既往结石、钙代谢异常),应以白开水为首选,避免高草酸食物与浓茶叠加;饮茶时间尽量与饭后1小时错开,减少对铁、钙吸收影响;留意身体信号。若出现腰部胀痛、尿色深、尿频尿急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不能一味以为“多喝茶能解决问题”。

科学共识认为,健康饮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任何饮品都需适量、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而白开水永远是最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补水选择。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 41(6): 471-475
“中国居民肾结石流行病学现状” 数据报告, 2021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饮茶与营养素吸收关系临床总结》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