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VMH老总访问老铺黄金,它的“平替”却大张旗鼓,准备要IPO了

当LVMH集团的掌舵人贝尔纳·阿尔诺,这位被誉为“世界首富”的奢侈品大帝,出现在上海老铺黄金的门店里时,整个中国的珠宝圈似乎都感受到了某种震动。

他没有去看那些国际大牌,而是选择了一家主打古法工艺的中国黄金品牌,这个动作本身,就为炙手可热的高端黄金赛道又添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被戏称为“老铺黄金平替”的潮宏基,却悄然递交A+H上市招股书。

这究竟是资本追风,还是“平替”品牌蓄谋已久的逆袭?

借光还是造光

说潮宏基是“平替”,其实既对也不对,如果只看产品风格,它的确在主动向那种东方奢华的调性靠拢。当老铺黄金以古法工艺独步江湖时,潮宏基也搬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花丝镶嵌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

这种设计语言上的呼应,无疑是聪明的,巧妙地“借”到了高端市场吹来的东风,让消费者在看到它时,能联想到那种万元起步的贵气。

但这束“光”并没有让潮宏基迷失自己,它非常清醒地在价格和客群上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界线,老铺黄金的门槛动辄上万,瞄准的是那群和国际奢侈品牌消费者有着高达77.3%重合率的高净值人群。


而潮宏基的主力产品,则稳稳地卡在千元至万元的区间,这几乎是为那些喜爱国潮、看重日常穿搭,且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量身定制的。

更绝的是,潮宏基还藏着一手老铺黄金完全没有的牌,早在2010年,它就开始玩IP联名了。从三丽鸥到哆啦A梦,各种跨界合作搞得风生水起,至今已经推出了超过400个SKU。

到了2024年,它在授权IP合作数量上,甚至做到了中国内地珠宝企业的第一名。这一招,直接在年轻群体中打出了“潮流”和“趣味”的标签,彻底完成了身份的自我重塑,从一个模糊的“平替”影子,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品牌。


从K金之王到黄金信徒

要理解潮宏基今天的选择,必须回头看看它的起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廖创宾,是典型的潮汕生意人,他16、7岁就高中辍学,跟着父亲廖木枝做黄金回收加工,后来,他嗅到了信息差的商机,当起了“黄金掮客”,在供应商、加工厂和零售商之间游走,赚取差价。

转折点发生在1993年前后,当时,港台资本涌入深圳、番禺设厂,带来了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模式,把潮汕地区的传统小作坊打得节节败退,代工利润越来越薄。


廖创宾意识到,没有品牌和设计,永远只能在产业链的底端挣扎,于是,1996年,“潮宏基”品牌诞生,比周六福和周大生都要早。

创立之初,国内市场的主流是千足金,讲究的是“保值”,潮宏基却反其道而行之,主打18K金镶嵌首饰,也就是所谓的“彩金”,这种差异化定位,让它在市场上迅速站稳了脚跟,甚至赢得了“K金之王”的称号。

在2006年的时候,K金产品的收入占比一度高达九成。这也是它能在2010年成为A股首家时尚珠宝公司的立身之本。


然而,市场的风向变得太快了,当黄金迎来牛市,特别是从2024年国际金价上涨27.2%,到今年以来涨幅近40%,一度突破3600-3700美元/盎司,消费者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年轻人成了购金主力,18至34岁的消费者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金饰零售额。“国潮”兴起,黄金不再只是“大妈”的专属,而是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潮宏基迅速调转船头,数据不会说谎,公司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2024年,经典黄金珠宝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5.2%,几乎与时尚珠宝(以K金为主)的45.6%平分秋色。从增长速度看,2022年到2024年,黄金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4%,而曾经的王牌K金业务,增速只有9.5%。


毫无疑问,黄金已经成为驱动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3.64亿增长至2024年64.52亿的绝对主引擎。但这场向“黄金信徒”的转变,是有代价的。黄金业务的高流水特性,稀释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29.3%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2.6%。这是一场典型的“规模”与“利润”之间的艰难平衡,为了对冲这种压力,潮宏基也悄悄推出了万元级的高端定制系列“CHJ·ZHEN臻”,试图在品牌价值和利润空间上找补回来。

加盟狂奔

潮宏基的扩张之路,几乎是中国消费品牌成长的一个缩影,它早年也曾艰难地探索自营模式,但真正让其规模实现跃进的,是后来大力发展的加盟模式。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总共有1542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多达1337家,自营店只有202家,加盟渠道贡献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0%。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它能够迅速将触角伸向全国,其中约四成的门店开在国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和许多潮汕同乡,比如靠着“轻资产加盟”模式开出超4000家店的周六福一样,潮宏基也尝到了渠道下沉的甜头。

但在扩张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公司曾尝试多元化,收购了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本想两条腿走路,结果这条腿却成了拖累。


由于业绩表现不佳,公司不得不计提数亿元的商誉减值,严重影响了当年的净利润。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时至今日,手袋业务的收入仍在持续下滑,到今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已经降到了可怜的3.0%。

正是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潮宏基今天的战略显得更加聚焦和谨慎,当国内黄金珠宝市场已经卷成一片红海,周六福、赤峰黄金、梦金园等品牌扎堆港股IPO,它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这次冲击“A+H”上市,招股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于海外市场扩张。计划很具体:到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并在香港设立海外总部。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因为在2024年,它已经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开了店。今年,又在柬埔寨新开了两家,海外门店数量已经达到4家。

这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更是为了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超越国内“内卷”的新故事。

小结

潮宏基,它曾是K金潮流的先锋,如今是黄金热潮的追随者。它被贴上“平替”的标签,却又用IP联名玩出了自己的花样。它享受了黄金牛市带来的营收增长红利,今年上半年营收就达到了40.62亿,净利润也高达3.32亿,但也必须承受毛利率下滑、利润被稀释的压力。


它借助“平替”的身份快速切入市场,但也因此面临着品牌天花板的无形困境。

此次赴港上市,更像是一次试图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摆脱国内市场路径依赖的“远航”。创始人家族虽然仍保持着约31.67%的控制权,但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外部资本的开放姿态,为这场复杂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治理基础。

这艘船已经起锚,但前方的航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它究竟能在海外市场,真正建立起“东方时尚”的品牌心智,还是会沦为又一个面目模糊的“中国金店”,这将是它未来最大的看点,也是对这家潮汕企业三十年商海沉浮的终极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时尚   老总   黄金   宏基   品牌   潮汕   公司   市场   中国   消费者   收入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