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三十年帮以色列建国,为什么反倒成了以色列的仇人?犹太人在英国人的庇护下逐渐侵占了巴勒斯坦,如今却在历史书中指责英国背叛了自己,将其视为建国路上的最大敌人。那么英国这个大冤种,究竟做了什么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罗马帝国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两次平定犹太人的叛乱,并将他们驱逐,自此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在欧洲,犹太人饱受排挤,经常被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甚至遭到屠杀。一千七百多年后的19世纪末,一些犹太人开始谋求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他们的具体计划是大量购置土地,然后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安置在这里,这就是所谓的犹太复国主义。
当时的巴勒斯坦是奥斯曼的领土,奥斯曼知道犹太人的野心,立法禁止他们在当地购地。犹太人通过贿赂当地官员,在非法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大量的土地,殖民活动在奥斯曼统治期间从未间断。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无法改变奥斯曼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敌意,一旦形势有变,这种行贿的办法就会立即失效。
一战前的奥斯曼帝国
在犹太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英国人站了出来,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愿意庇护犹太人的国家。你可能会好奇第一个是谁,这个国家的名字无人不知,它就是犹太人占比超过百分之十,历史上三次被瓜分,多次亡国,当时已不复存在的波兰。
1914年一战爆发,奥斯曼押错宝,站在了德国那边。大战结束前,列强已经商量好要如何瓜分他的领土了,英国人在《贝尔福宣言》里,把巴勒斯坦许诺给犹太人,宣布要在当地建立一个所谓的犹太民族家园。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要帮助犹太人呢?结合后面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对英国来说就是一场战略灾难。犹太人不断制造民族冲突,导致当地局势长期动荡,威胁到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进而威胁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1917年英军进入巴勒斯坦时,犹太人还夹道欢迎,此时他们只有四五万人,不足当地人口的10%。到了1940年代,犹太人的数量翻了十几倍,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左右,英国成为犹太人侵占巴勒斯坦的最大障碍。伊尔贡等犹太恐怖组织开始频繁袭击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据点,刺杀军政要员,企图通过恐怖活动逼迫英国人离开,1946年他们炸毁了巴勒斯坦的铁路系统,同年又用炸弹袭击英国在当地的军政中心,大卫王酒店,造成91人死亡。英国因无法承受伤亡和经济损失,最终灰溜溜地撤离了巴勒斯坦,将当地交给联合国。
要我说,这场战略灾难很大程度上,就是少数英国政客,用公权办私事导致的。
魏茨曼
英国之所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和魏茨曼的个人努力脱不开关系,他是英籍犹太裔化学家,同时也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和英国一战功臣。他出生于沙俄,1904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化学,1910年入籍,一战时发现了用化学发酵大量制作丙酮的方法,用来制造无烟火药,帮助英国海军取得巨大优势。魏茨曼是犹太复国主义狂热分子,他借助个人地位上的便利,结交和影响了很多英国政坛人物。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英国犹太人,也在背后给予了他大量支持。
贝尔福
《贝尔福宣言》发布时两个英国政界重要人物,外交大臣贝尔福,和首相劳合乔治,都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有说不清的关系。前者在1904年就成了魏茨曼的好友,当时他还没步入政坛,两人算是“贫贱之交”了。贝尔福在魏茨曼的长期影响下,早就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后者曾是个律师,接过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大单子,替他们和英国政府谈判,一直以来都同情犹太复国主义。一战时任军需大臣,成为魏茨曼的朋友,他本来只同意把犹太人安置在东非。魏茨曼以朋友的身份多次找他谈话,才改变了他的立场。
原本很多英国政客反对犹太复国主义,那些支持者中,很大一部分也只同意把犹太人安置在东非,这两人上台后,一切阻碍都不成问题了。
劳合乔治
劳合乔治在回忆录里说:“《贝尔福宣言》是对魏茨曼在丙酮制造上所做的重要工作的奖励”。影响几千万人命运的一个决策,在他眼里只是一个用奖励一词,就可以形容的小事。在有些英国政客看来,贝尔福宣言只是他们动用手里的一点小小职权,在大英帝国的广阔疆域里划出一块小小的地方,给自己的好朋友行的一个方便而已。
那么《贝尔福宣言》到底讲了什么呢?翻译成中文只有一百字:国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内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清楚明白的是,任何行为均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贝尔福宣言原文
这份影响了巴勒斯坦命运的宣言,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当地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80%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而是用所谓“非犹太人”代替。体现了英国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无视,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后,派到当地的第一位专员就是英籍犹太人,这个专员也不出意外地成为犹太人压迫巴勒斯坦人的官方后台。英国设立了犹太事务局,让犹太人影响巴勒斯坦政治,却不为巴勒斯坦人设立类似机构,英国将当地的基建工程和政府订单都承包给犹太富商。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犹太人成立了准政府机构依舒夫,准军事机构哈加纳,还搞起了议会选举,俨然成了巴勒斯坦的国中之国。
英国人一直在避免回答一个问题:损害一个民族生存空间的同时,如何保证这个民族的权利?犹太人的目的从来不是和巴勒斯坦人共处,如果不能控制巴勒斯坦,他们何必千里迢迢移居到这里,留在欧洲生活不好吗?要想控制巴勒斯坦,必须成为当地人口的多数,就必须把巴勒斯坦人赶走。在这个过程中势必造成流血冲突,损害英国这个统治者的利益。这个根本矛盾最终导致犹太人和英国反目成仇。
巴勒斯坦难民
英国人对犹太人的偏袒,从一开始就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犹太移民激增,将巴勒斯坦人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赶走,导致许多人失去生活来源和住所。哈加纳用武力威胁犹太雇主,禁止他们雇佣巴勒斯坦人。犹太人还经常在耶路撒冷这个宗教敏感地带,挑衅巴勒斯坦人,最终酿成流血冲突。1930年,当地局势的动荡引起英国重视,他们发现动乱的根源在犹太人,就准备限制犹太移民数量。恰逢那一届政府较为弱势,而犹太复国主义已渗透进英国政坛,这个计划遭到一些政客的猛烈攻击。英国当局被迫表态支持犹太移民,这件事反倒助长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声势。
终于到了1939年,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巴勒斯坦的紧张局势,发布白皮书,承诺将在十年后建立一个由阿拉伯人主导的政府,从此以后严格限制犹太移民数量。但为时已晚,犹太人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开始以恐怖活动与英国当局硬碰硬,巴勒斯坦的统治对英国来说,逐渐到了一个得不偿失的地步,英国被迫于1948年狼狈撤离巴勒斯坦。
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决策,是其近代最大的战略失误之一。犹太人蛰伏几十年,最终鸠占鹊巢,少数英国政客公私不分,最终酿成大祸。在巴勒斯坦人要求英国承担历史责任之时,英国人顾左右而言他,别人的事情上指手画脚,自己的责任上支支吾吾,其双标本性暴露无遗。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